“無動於衷”的鮑威爾,正踩中美股最脆弱的一根神經

極速財訊
04-17

昨夜,美股市場遭遇慘烈拋售潮,道指暴跌近700點,納指重挫逾3%,標普500跌幅超2%。這場風暴的核心,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變臉”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冷麪”政策立場所構成的“雙重奏”——前者不斷製造市場波動,後者則拒絕向動盪妥協,兩者合力將華爾街推入冰火兩重天。

科技股首當其衝,特朗普政府於16日突然加碼芯片出口限制,導致英偉達、AMD等半導體巨頭股價暴跌6%-7%,供應鏈高度全球化的科技企業成爲貿易戰最直接受害者,企業盈利預警頻發,市場對關稅衝擊的定價從“短期擾動”轉向“長期成本抬升”。

面對市場恐慌,鮑威爾在演講中明確表態:美聯儲不會因股市下跌而進行救市干預,並強調“控制通脹優先於短期市場波動”。利率期貨顯示,市場對6月降息的押注從4月初的80%驟降至50%,5月降息可能性徹底消失。

鮑威爾指出,特朗普關稅可能導致“通脹上升與增長放緩並存”,美聯儲需在雙重使命間權衡。儘管3月核心PCE通脹仍高達2.6%,但若經濟衰退風險加劇,降息窗口或推遲至秋季。野村證券分析稱,美聯儲正陷入“政策迷霧”——既需防範關稅推高物價,又難忽視失業率潛在上行壓力。

對於美股來說,將迎來艱難的時期,4月18日爲當月股指期貨和期權到期日,大量期權合約將集中交割,可能會引發機構拋售股票對沖風險,形成“越跌越賣”的惡性循環。此外,4月18日美股因“耶穌受難日”休市,迫使投資者提前拋售避險,導致交易量暴增但買賣失衡,難免加劇價格波動。

當美聯儲的“不救市”宣言撞上期權到期洪峯,疊加“耶穌受難日”休市前的流動性枯竭,美股市場正面臨“政策黑天鵝+技術性踩踏+流動性真空”的複合型危機。

鮑威爾這一番“鷹派”操作,可能正踩中美股本週最脆弱的一根神經。簡單來說,鮑威爾“不救市”打破了市場對政策託底的幻想,疊加技術性拋售和假期效應,形成了“三連擊”。短期內,黃金、美債等避險資產更受資金青睞,而高估值科技股風險仍高。機構普遍警告,若市場情緒繼續惡化,美股可能進一步下跌5%-10%。

特朗普與鮑威爾的“政策二重奏”,本質是政治博弈與貨幣原則的碰撞。當白宮試圖以關稅重塑全球貿易秩序時,美聯儲的獨立性正成爲市場最後一道防線。然而,這場博弈的代價已清晰顯現——美股波動率指數VIX突破30,市場信心脆弱如紙。正如摩根士丹利所言:“當政策制定者成爲波動源頭時,華爾街只能繫緊安全帶,迎接更顛簸的航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