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被小米最近減持的東易日盛,可能是雷軍最後悔的投資?

泛家居圈
04-17

點擊泛家居圈,關注中國家居建材家裝業主流諮詢平臺

在“小米系”投資版圖中,與東易日盛的戰略合作可能是雷軍做的最後悔的決定之一。

這場“科技+家裝”的跨界合作始於2020年,房地產行業仍處於高增長期,智能家居迎來快速發展,在全屋智能家居領域有更大野心的小米科技,選中了國內家裝行業龍頭東易日盛作爲投資合作對象,入股“家裝第一股”。

但讓雷軍也沒想到的是,這場合作的開始幾乎是東易日盛最後的高光時刻,隨後受行業下行影響相繼經歷了虧損、股權質押、法律訴訟、股權凍結、預重整、司法拍賣等一系列困境,直到今天,困局未解,股價也從當初的6.62元/股跌至不足5元/股。

儘管初期市場對這場合作寄予厚望,但冰冷現實迅速令預期降溫,小米科技也終於決定不再被動等待,以“自身資金需求”爲由對東易日盛減持近420萬股,持股比例將跌落5%的界線,不再是其“舉牌股東”。

“東易日盛面臨着諸多問題,如門店停業、員工討薪、債權人申請重整等。其資產負債率逐步提高,2024年上半年已達114.04%,處於資不抵債狀態。”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表示,這些問題,都可能影響小米對東易日盛的信心。

入股四年,小米首次減持

4月初,東易日盛(002713.SZ)發佈公告,公司於近日收到小米科技出具的《股東減持股份實施情況告知函》,小米科技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減持419.5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股份計劃已實施完畢。

本次減持完成後,小米科技持有公司股份1680.4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4.01%。

這是小米科技入股東易日盛以來的首次減持。早在去年12月,東易日盛就對小米科技的減持計劃進行了預披露。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股東小米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因自身資金需求,計劃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東易日盛股票不超過419.54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

減持期間爲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即2025年1月13日至2025年4月11日。減持價格視市場價格確定,減持完成後,持股將降至4.01%,但仍位列東易日盛第三大股東。

公告表示,本次減持計劃實施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及持續性經營產生影響。

在去年小米科技宣佈減持計劃後,東易日盛的股價曾出現連續下跌。

這與當初雙方高調宣佈合作傳遞的市場情緒截然相反。2020年10月,東易日盛控股股東北京東易天正投資有限公司就與小米科技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將其所持的公司2100萬股股份(無限售流通股,佔公司總股本的5.01%)協議轉讓給小米科技,股份轉讓總價款爲1.39億元,每股轉讓價爲6.62元。

該協議轉讓股份在2021年1月完成過戶。小米科技入股東易日盛後,雙方將在智能家居領域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這是雙方的合作初衷。

彼時,東易日盛表示,公司將依託小米科技之母公司小米集團在智能物聯領域的深入佈局,並結合東易日盛在家裝領域的深厚積澱和數字化能力,共同探索AIoT物聯技術與智能家居生活方式的融合,爲消費者塑造家庭生活新智能場景,提升家居智能化新體驗。

而小米科技受讓東易日盛股份,則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經營理念、發展戰略、未來價值認可而進行的戰略投資。

在此後的4年多時間,小米科技一直堅定持有東易日盛股票,直到此次減持。

業內認爲,小米減持,其實釋放出了其目前對東易日盛的悲觀態度。

跨界合作未達小米預期,東易日盛困境未解

小米的減持,雖有小米投資組合調整的自身需求因素,但關鍵在於東易日盛的發展前景遲遲不明朗。

2014年2月,東易日盛作爲“家裝第一股”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隨後多年持續擴張,到2021年,也即小米正式入股東易日盛的那一年,營業收入達到上市以來巔峯,接近42.92億元,業務遍佈全國200多個城市。

但這之後,東易日盛的業績急轉直下,營收持續承壓。財報數據顯示,在2022年和2023年,東易日盛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7.51億元、-2.08億元,連續兩年虧損,累計虧損近10億元。

2024年依然沒有迎來好轉,根據其2024年業績預告,東易日盛預計年度歸母淨虧損達7.12億至10.68億元,年末淨資產爲負值。若經審計後確認,其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界面新聞,小米對東易日盛的投資可能未達到預期的回報,長期的投資虧損可能是小米選擇減持以減少損失的重要原因。

自去年以來,東易日盛逐漸出現現金流緊張,發生了銀行借款逾期情形,並且面臨訴訟案件增加、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部分資產被查封等情況。

缺錢的東易日盛甚至將其總部大樓打折拋售。2024年12月底,東易日盛其北京總部大樓在經歷了首次流拍後,於12月20日以5.6折的起拍價1.6115億元成功拍出,這一價格遠低於最初的評估價2.8775億元。

東易日盛的核心業務是整體家裝設計、工程施工等家居綜合服務。業績承壓的同時,東易日盛又相繼傳出裝修停工風波、合同違約、拖欠供應商貨款、欠薪等問題。

4月16日,鄭州一瓷磚集合店店主告訴界面新聞,東易日盛還欠其20萬元的瓷磚貨款未付。“去年承諾的是2024年年底給,但直到現在都沒還。”

上述人士表示,“從去年5月份開始,東易日盛鄭州分公司倒閉解散就開始不結賬了,現在說是重組讓我們簽字,簽完字之後法院還沒批准。可能就算批准了也要不回來多少錢。”

“因爲是重組,法院批准之後也是給我們打折結算。而且肯定是先給員工社保工資,然後工人工資,最後纔是材料貨款。”

曾經風光無限的東易日盛,如今正處風雨飄搖之中。

今年3月底,公司還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若上市公司出現“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爲負值”的情形,其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末,東易日盛總資產21.72億元,總負債達25.62億元,已出現資不抵債情況。

北京華著入主,東易日盛能否扭轉命運?

對東易日盛而言,目前唯一的轉機就是重整。

3月18日,東易日盛發佈關於與產業投資人簽署重整投資協議暨預重整進展的公告 ,經各評審委員綜合評定,最終確定北京華著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體爲公司重整中選投資人。

據此,公司與北京華著簽訂《重整投資協議》。本次交易完成後,北京華著將入主東易日盛,北京華著是一家智算中心綜合服務商。

在協議中,北京華着明確表示,將向東易日盛捐贈智算中心等資產,幫助東易日盛轉型智算領域。

在東易日盛看來,若公司預重整及重整程序得以順利推進並重整成功,將有利於改善公司的財務結構、化解債務危機,同時在引入重整投資人後,注入增量資金,恢復和增強公司的持續經營和盈利能力。

很明顯,東易日盛目前最需要的是資金輸血。北京華著也較有誠意,表示本次重整投資的資金來源爲自有資金,並提供了賬面資金證明及交易性金融資產證明,三到六個月內預計可使用的資金不低於5億元。

據瞭解,北京華著有意通過本次重整投資,進行業務協同、提供資金等,爲東易日盛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賦能,恢復和改善其持續經營能力,最大程度地保護債權人、股東、職工等各方的利益。

此消息一出,市場信心迅速提升。3月18日公告之後,東易日盛股票多次以漲停板開盤,連續3天“一字板”漲停,股價從4.10元/股漲至7.05元/股,累計漲幅超70%。

不過,小米科技減持之後,也一度引發市場疑慮,影響東易日盛的重整計劃。

柏文喜認爲,小米的減持在短期內可能會影響東易日盛的資金鍊。“小米作爲戰略投資者,其減持行爲可能引發市場的擔憂,進而導致其他投資者信心下降,減少對東易日盛的資金支持。”

此外,小米減持的消息對東易日盛的市場形象和投資者信心有一定衝擊。重要股東的減持往往會被市場解讀爲對公司前景的不看好,這可能導致投資者情緒悲觀,影響股價表現。

在4月1日東易日盛發佈公告稱收到小米科技出具的《股東減持股份實施情況告知函》之後,4月2日,東易日盛股價開始下跌,當日跌6.77%至4.68元/股,股價創3月11日以來約三週新低。

截至4月16日收盤,東易日盛報收於5.0元/股,上漲2.04%,換手率5.2%,成交量21.4萬手,成交額1.07億元。

北京華著若能順利入局,將爲東易日盛提供了戰略轉型的可能性,若能有效整合算力資源、化解債務風險,東易日盛或迎來“家裝+算力”新發展階段。

只是,跨界整合的難度、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以及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將會持續考驗投資安全性。

文章來源:界面新聞,作者王婷婷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