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小面IPO前開店驟然提速,低價內卷下艱難求增量

網易新聞
04-17

(文/霍東陽 編輯/張廣凱)

4月15日,港交所披露廣州遇見小面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遇見小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早在去年一月,就有若干媒體報道稱遇見小面正在計劃港股IPO,如今其上市計劃終於邁出關鍵一步。

在招股書中,遇見小面明確了此次在香港IPO募資的用途:拓展餐廳網絡、擴大地理覆蓋範圍及加深市場滲透;升級整個餐廳網絡的技術及數字系統;品牌建設及提高客戶忠誠度;對上游食品加工行業潛在公司的戰略投資與收購;及用於一般公司用途及營運資金。

作爲粉面賽道最早的入局者之一,遇見小面此前開店步伐相對緩慢,2021年曾經喊出的3年千店目標,短短兩年後被親自推翻,被外界質疑思路混亂。2024年,遇見小面開店速度明顯提升,營造出招股書中不錯的營收增速,但是這樣的勢頭能夠持續多久,恐怕還需要時間驗證。

而截至目前,遇見小面的門店仍以自營爲主,保證了一定的品質穩定性,但未來開店重點卻將轉移至加盟店,對食品安全和管理能力將提出不一樣的挑戰。

三分之一的遇見小面開於2024

目前,從廣州起家的遇見小面已經成爲中國第一大川渝風味麪館經營者。

招股書透露,遇見小面的在2022-2024年的營收分別爲4.18億、8.01億和11.54億,年複合增長率爲66.2%;同期年內利潤分別爲-3597.3萬、4591.4萬和6070萬。

有行業觀察專家表示,遇見小面能在粉面賽道站穩腳跟是天時地利的結果,除了在以清淡飲食爲主的廣東地區推出連鎖率較低的重慶小面,遇見小面也是第一批將麪館開進一線商圈、交通樞紐填補消費場景空白的品牌。

遇見小面成立於2014年,創始人宋奇因爲曾在麥當勞和百勝餐飲工作,尤爲擅長將產品進行標準化:將面的辣度、軟硬度進行統一標準烹飪,並針對“大本營”廣東地區進行本土化口味改良。這一舉措讓資本看到重慶小面的商業潛力,並吸引衆多知名資方紛紛入局。

據招股書披露,在過去十年間其共獲得了8次融資。首家門店開業三個月,遇見小面便收穫天圖資本和投資人顧東昇200萬元的天使投資;2016年,憑藉首家門店,遇見小面得到九毛九旗下品芯悅谷和聯想弘毅投資旗下的奇昕的青睞;2021年粉面賽道熱度飆升,遇見小面也獲碧桂園旗下匯碧資金和喜家德創始人高德福的注資。

遇見小面曾在採訪中表示,公司一直採用穩健的開店策略,因而2021年門店數目才達到100家。儘管遇見小面在2019年已經開放加盟模式,但大多以“單店加盟”的模式展開,且宋奇對加盟商的要求極爲嚴格,因而加盟的門店數目一直比較有限。

不過,近年來,遇見小面開始在地域拓展和門店數量增長的雙重發力,在2023年7月就達到了200家。據招股書,2023年年末的門店數達到了252家,這意味着在該年下半年遇見小面就開出了超50家門店。同時,2023年下半年,遇見小面在地域佈局上實現新突破,首次進軍山東、安徽、海南市場(數據來源於窄門餐眼)。

2024年,遇見小面的開店策略愈發激進。相較於2023年淨增82家門店,2024年其新開門店達120家,淨增數量超過百家,其中包括天津首店和備受矚目的香港首店。

遇見小面還放寬了加盟政策。2024年3月,遇見小面曾發佈特許經營公告,面向國內新一線城市及部分海外發達國家城市和高校、交通樞紐等渠道,開始拓展“區域特許經營”和“渠道特許經營”的模式。不過,就招股書披露數據來看,特許經營的收入僅提升了16.35%,可見其目前的門店仍舊以自營爲主。

此外,有業內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遇見小面自2023年開始的飛速擴張或許是在爲這次的IPO鋪路,“門店數越多、營收越多,可以展現給投資人的數據也越好看。”

值得注意的是,遇見小面單店的回報週期在12-24個月,這意味着2024年開出的大部分門店可能尚未收回投資成本。餐飲分析師、凌雁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嶽認爲,“在目前市場不確定性較大的情況下,一到兩年的投資回報週期吸引力有限。”

低價內卷下,何處尋找新增量?

4月8日,遇見小面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迎來第400家門店的開業慶典,這也是繼2024年5月在香港紅磡開設首家門店後,在香港市場佈局的第六家門店。

在開業慶典中,遇見小面也表示其將以在香港開設100家門店爲長遠目標。此外,相較於前五家主要以街鋪和商場店爲主,這家落地交通樞紐的門店也代表着遇見小面對香港市場的野心。通過佈局香港市場,遇見小面不僅可以強化品牌高端化的形象,提升品牌溢價和資本估值。

特別是在內地餐飲行業的激烈競爭中,香港市場的補充有望提升品牌的營收水平。近兩年,各餐飲品牌都在“卷”價格。目前粉面市場佔有率最高的連鎖品牌和府撈麪(源自遇見小面招股書),去年已經將價格下降了近30%,主流價格帶調整至16-29元之間。

遇見小面也在通過各種促銷手段來調整菜品的價格,推出了包括20元以下的“打工人套餐”、會員日主食五折等優惠選擇。目前,遇見小面在內地市場的人均消費28元,競爭對手大多爲夫妻店和“蒼蠅館”。但遇見小面在香港的人均消費可以達到在50-60港元,招牌產品“紅碗豌雜麪”在上海售價僅爲26元,但在香港則達到了42港幣。

圖源:小紅書@宅在HK的Sabrina

但遇見小面的客單價低於本地茶餐廳和粉面館,可見其在香港市場仍舊是“平價路線”。但林嶽並不看好重慶小面在香港的市場,他向觀察者網表示,香港的港式茶餐廳、中式粉面館已趨於飽和,存量市場沒有太多剩下給川味領域的餐飲。

進軍香港市場有望提升遇見小面的營收水平,但能否提升盈利能力還是一個問號。

遇見小面在香港的客單價雖然高於內地門店,但房租和人力成本卻都是翻倍的,有小紅書博主稱遇見小面香港黃埔店的房租爲20萬港幣/月,其貼出的招工告示則透露,管理組員工薪資23,000港幣/月起,全資服務員的工資在16,210港幣/月起,兼職員工的時薪可以達到60港幣/小時。

在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的零售數據中,截至今年2月,香港零售業已經連續下滑了12個月。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邱安儀表示,這主要是源於去年同期高基數以及港人北上消費模式的轉變。林嶽認爲,文旅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餐飲的發展,但國內餐飲品牌搶到流量並不容易。

有媒體分析稱,遇見小面對香港市場的規劃,可能受到了香港連鎖品牌譚仔米線的百餘家連鎖門店的影響。不過,譚仔米線母公司譚仔國際自上市後業績表現一直乏力,今年年初,譚仔國際甚至宣佈擬將進行公司私有化,距其上市不過三年的時間。

譚仔國際曾表示,業績遇冷很大程度上是受港人北上消費和香港經濟乏力的影響。而現在譚仔米線的門店數也縮減至156家,在2024年7月,有媒體報道其門店數目爲189家。

在有業內人士表示,在廣深市場發展尤爲深入的遇見小面在香港市場依託內地供應鏈將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有望從“高性價比”策略吸引價格敏感型消費者和年輕羣體。不過,觀察者網也發現,香港遇見小面在小紅書上的評價不算積極,除了口味差異,還涉及食品安全、服務等方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2年至2024年連續三年,公司的重慶小面、豌雜麪和酸辣粉線下銷售量在所有中國連鎖餐廳中排名第一。遇見小面在招股書中表示,下沉低線市場開店、探索海外市場開店、加大特許經營模式開店,是公司未來發展的“三駕馬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