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科技圈和汽車圈又炸鍋了~
說是有媒體爆料稱,馬斯克或將放棄特斯拉 Model 2 的開發!
消息一出,無數期待 “ 平民特斯拉 ” 的網友坐不住了。
等這麼久,你跟我說不做了?
咱今兒就來看看,到底怎麼個事。
其實這類消息,還要從去年 4 月初說起。
當時路透社發報道稱,特斯拉已經取消了原本計劃中的低價車型 Model 2(或稱 Model Q),轉而將資源全部投入到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上。
消息一出,特斯拉股價應聲下跌,馬斯克隨後在 X(原推特)上怒噴 “ 路透社又在撒謊!”
這事兒過了一年,誰知道最近又有知名特斯拉爆料人 Sawyer Merritt 透露:
特斯拉已經暫停了 Model 2 的生產線建設,原先規劃的墨西哥超級工廠可能轉向 Robotaxi 製造。
考慮到爆料或許並非空穴來風,網友們又專注到了此事。
這一來二去的,今年到底還能等到特斯拉 Model 2 呢?
咱先來看看這款車的前期消息~
特斯拉 Model 2 的傳聞可以追溯到 2020 年,馬斯克在特斯拉電池日上暗示,未來將推出一款售價 2.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8 萬)的入門級車型。
此後,Model 2 的各種渲染圖、假想圖層出不窮。
有人猜它是一款兩廂掀背車、是一款小型 SUV ;甚至還有傳言稱它會採用全新平臺,成本比 Model 3 低 50% ......
一時間,市場對 Model 2 的期待值拉滿了。
特斯拉 Model 3 雖然降價,但依然要 20 多萬,而 Model 2 如果能做到 15 萬左右,大概率橫掃市場;
外加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的號召力還是挺硬的,很多預算有限的消費者一下有了期待;
於特斯拉而言,也需要一款走量車型搶佔市場,畢竟比亞迪、小鵬、蔚來等國產電動車品牌已經在中低端市場瘋捲了......
但不管怎麼說,最終決策還得看馬斯克。
最近被爆 Model 2 可能被放棄,也是基於消息稱馬斯克覺得造車無聊。
這......應該就是首富的煩惱?
說歸說,鬧歸鬧,咱還是從不同結果來看這事兒吧。
仔細想想,爲啥特斯拉可能放棄 Model 2 ?
或許可以從基於成本控制、馬斯克更癡迷 Robotaxi 、中國市場太卷這些方面綜合來看。
成本控制方面,特斯拉一直以 “ 降本增效 ” 著稱,但 Model 2 的目標售價實在太低;
且今年的供應鏈環境更嚴峻,例如電池成本下降、全球通脹壓力等等,所以要想要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做到 15 萬的價格,難度很高。
相比之下,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雖然技術門檻高,但一旦成功,利潤空間更大,而且能直接顛覆出行市場。
而且啊,馬斯克一直是個 “ 技術狂人 ”。
相比造一款平價車,他可能更願意把資源投入自動駕駛、AI 、人形機器人等更具未來感的方向。
今年已經公開的消息,特斯拉的 FSD(完全自動駕駛)技術迭代到 V13 版本,並在多個國家進行測試。
所以馬斯克是很有可能最後將資源傾斜到 Robotaxi 項目的。
更何況如今 15-20 萬價位的電動車市場,咱國產品牌已經領先。
比亞迪、廣汽埃安、小鵬等品牌戰績可查,Model 2 推出勢必會面臨殘酷競爭。
與其硬剛,不如換個賽道。
那如果 Model 2 真的無了,有哪些影響?
首先,消費者自然會大失所望。
等了這麼久,最後等了個寂寞,最後自然就轉向國產車了。
對應的,咱國產電動車就少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品牌可以繼續主導 15-20 萬市場。
於特斯拉而言,短期看,或許股價會承壓;
長期看,如果 Robotaxi 成功,特斯拉可能開啓新的商業模式;如果失敗,那就會錯失大衆市場機會。
那如果事實相反呢?
最終 Model 2 若還是如期而至,那大概率會調整策略。
例如,換種形式,基於現有 Model 3 、Model Y 推出簡化版,降低成本;
又或者先推 Robotaxi,再衍生出平價車型,走 “ 共享汽車 ” 模式;
甚至在中國市場推出特供版,利用本土供應鏈降價......
不管咋說, 特斯拉的 “ 套路 ”,咱肯定是猜不透的。
馬斯克的風格,一向是不按常理出牌,Model 2 的命運到底如何,還得再等等看。
但無論如何,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不管特斯拉出不出 Model 2 ,咱國產車都已經卷得飛起了。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 Model 2 今年真的出了,你會選嗎?還是堅持選擇支持國產電動車?
咱可以在評論區聊聊你的看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