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025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
2025年4月17日-18日,“2025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在廣東珠海舉行,主題爲“管理激發活力 創新引領未來”。中國中車集團黨委常委、副總裁林存增出席並演講。
林存增談到,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以高鐵爲代表,經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再到全面自主創新,實現了從追趕到並跑再到領跑的發展階段,已經成爲世界高鐵發展最快、系統最全、集成能力最強、運營里程最長(鐵路運營里程16.2萬公里,高鐵運營里程4.8萬公里)、運營速度最高(350公里/小時)的國家。
他指出,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產業鏈供應鏈能力伴隨產業發展不斷迭代升級,實現從有到優、從弱到強的兩個根本性改變。軌道交通是國民經濟大動脈,是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基礎產業。
林存增介紹到,中國中車軌道交通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的主要做法,簡單總結爲“五強化一深化”。
第一個強化:強化鏈長建設工作組織與機制保障,構建“1234”鏈長工作模式。
“1”套方案系統性謀劃:中國中車通過設立產業鏈供應鏈管理委員會、產業鏈管理部、鏈長建設專班,構建了立體化的產業鏈管理體系架構。並搭建了“12557”總體工作思路,即一條主線、兩個作用、五大目標、五大重點任務、七大築鏈工程。
“2”級鏈長管理架構。根據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種類多、差異性大等特點,建立了鏈長、子鏈長兩級工作機制。結合鏈上企業屬性差別、產品內容差別,將鏈上企業分爲鏈核、鏈環、鏈輔,實現鏈長建設縱向到底。成立固鏈、補鏈、強鏈、塑鏈、生態五個專項工作組以及專家諮詢組實現橫向到邊,搭建形成了矩陣式的管理架構。
“3”種鏈長協同機制。
一是組建產業聯盟以及參與創新聯合體。中車出資聯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立了軌道交通及清潔能源裝備領域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
二是通過資本運作建立產業協同發展的機制,提升產業鏈的自主控制力。首支鏈長基金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已經投資思銳智能、芯進電子等企業合計約5億元。
三是聚焦典型應用場景,通過市場訂單拉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以高速動車組爲例,產品涉及總成、車體、轉向架等9大關鍵技術,一列動車組4萬多個零部件,輻射20多個省份、600餘家配套企業、1500餘家二級供應商參與產業化。通過市場訂單構建應用場景,有效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4”鏈深度融合發展。以產業鏈爲載體,創新鏈爲動力,人才鏈和資金鍊爲關鍵資源,推動四鏈融合發展。
第二個強化:強化產業鏈治理基礎,實現產業鏈動態管理閉環。
第三個強化:強化科技創新,持續領先領跑。
林存增指出,中車發揮創新主體優勢,構建形成“兩縱兩橫一貫通”科技創新體系。兩縱是指“優化以國家級平臺爲牽引的技術研究體系,強化以主機企業爲主的產品研發體系”;兩橫是指“基於項目的中國中車協同創新機制,基於技術成果的技術交易平臺”;一貫通是指“基於技術就緒度的科技創新評價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中車把研發、設計、製造、運營、管理貫穿成一條“高速路”,每個環節都能快速對接,避免了“各幹各”的現象。
第四個強化:強化產業鏈協同,構建鏈式發展模式。
現代產業鏈建設過程中,中車發揮高端裝備系統集成優勢,建立供需協同機制,兩側發力。以引領性產品和重大項目爲載體,規模產業化鏈式推進。
第五個強化:強化產業鏈服務平臺建設,服務鏈上合作伙伴。
他表示,近年來,中車基於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模式,在人才教育方面、研發設計方面、製造及數字化方面、檢測認證方面,着力打造了一系列產業鏈共享服務平臺,免費爲產業鏈合作伙伴提供面向全壽命週期的製造業服務。
六是深化產業鏈融通發展,積極開展共鏈行動。
中車橫縱雙向發力“以鏈帶面、織鏈成網”,構建產業鏈合作網絡,加強央地間、企業間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據林存增介紹,舉行共鏈行動專題活動以來,中車與鏈上企業開展供需對接200餘項,簽約項目100餘項,簽約金額51億元,與50餘家民營企業開展合作,有效帶動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
林存增強調,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鏈作爲涉及國家安全、國民經濟穩定的關鍵鏈條之一,中國中車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積極主動作爲。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爲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昂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