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劉程輝
“普遍的觀念是,外國公司來中國是因爲勞動力成本低……但事實是,中國很多年前就不再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了。”
“我們喜歡在中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是這裏的人才。中國擁有非凡的技能。”
在4月19日的報道中,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翻出了蘋果首席執行官庫克多年前的一段講話。
藉着這一話題,報道對特朗普政府醉心於關稅戰,忽視教育的做法表達了強烈不滿和擔憂:在當前的關稅戰中,對華貿易逆差掩蓋了另一個重要的不足——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教育差距。
報道指出,特朗普不能一邊抨擊美國教育,一邊還指望能在對華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就在特朗普威脅美國大學削減教育開支,甚至關閉教育部的同時,中國卻在大力提升教育水平,尤其聚焦於科學、技術、工業創新和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在理工科博士培養數量上遠超美國,培養了大量具備專業技術、問題解決和數學技能的勞動力。
有學者認爲,中美經濟較量的勝負將取決於兩國的腹地發展水平,而教育才是決定這一競爭走向的核心變量。然而美國政府的行爲卻顯示出對教育基礎的輕視,而非將其視爲推動增長的關鍵因素。
“在美國請工程師坐不滿一間房,在中國能坐滿幾個足球場”
當地時間3月20日,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精簡教育部並推動教育部的關閉。他表示,在一個沒有教育部的新體系下,美國學校才能與歐洲國家和中國競爭。
不久後又出現了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在硅谷投資者4月9日於加州舉辦的一場峯會上,76歲的美國教育部長琳達·麥克馬洪在小組討論時,多次把AI(“人工智能”)說成“A1”。
麥克馬洪是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曾執掌美國小企業管理局。由於缺乏教育經驗,她被提名爲教育部長頗受爭議。
“這種反差太鮮明瞭,其後果應該讓我們所有人感到擔憂。”報道提到,中國理工科博士學位獲得者數量幾乎是美國的兩倍。據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評估,中國約爲7.7萬人,而美國爲4萬人。
但這些數字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如果把國際學生排除在外,那麼中國在這方面的優勢是美國的三倍。
而且,中國的優勢並不侷限於理工科博士學位的數量。中國還一直在大力發展更強大的本科工程專業和職業工程學科,以打造一支龐大的工廠和創新型勞動力隊伍,這些工人掌握了專業的實踐技術、問題解決能力和數學技能。
MSNBC注意到,最近,一段2017年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的視頻再次流傳開來,這段視頻解釋了爲什麼中國對外國製造商如此有吸引力——這不僅僅是因爲廉價勞動力。
在《財富》全球論壇上,庫克接受《財富》雜誌前執行主編亞當·拉辛斯基的採訪時,詳細說明了爲什麼中國對蘋果公司的電腦、iPad、iPhone和其他產品的全球供應鏈如此重要。
他說:“普遍的觀念是,外國公司來中國是因爲勞動力成本低……但事實是,中國很多年前就不再是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了。”
“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企業來中國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這裏的技能水平、技能數量,以及技能的類型。”
“我們喜歡在中國發展的首要原因是這裏的人才。中國擁有非凡的技能。”
庫克在那段視頻中說:“我們生產的產品確實需要非常先進的模具製造技術……而且這裏的模具製造技術非常精湛。”
“在美國,你當然可以組織一場模具工程師的會議……但我不確定能不能坐滿一個房間的人。而在中國,這些人可以填滿多個足球場。這兒的人職業技能功底非常深厚,非常非常深厚。”
“我非常讚賞中國的教育體系,即便在其他國家都在淡化職業教育的時候,中國仍在不斷推動這方面的發展。”
庫克還說,中國的工人展現出“一種工匠技能、先進機器人技術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融合,這種融合在其他任何地方都非常罕見”,但對蘋果的業務至關重要。
“顯然,在很多領域,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對我們來說,最吸引人的是人才的素質。”
MSNBC繼續對特朗普發出一系列抨擊。
“特朗普爲他大量實施的關稅政策辯護,聲稱這種經濟恫嚇能讓美國製造業重振雄風。然而,他的團隊似乎並沒有一個計劃,來重建一種基於智力和體量,以及具備跟上技術和工程快速變革(這些變革需要精準的技能和高級培訓)能力的美國製造業新模式。”
報道稱,無論企業是在生產洗衣機還是氣象儀器,如今在中國極具吸引力的製造業模式,都是基於庫克所談到的那些先進技能。
這需要把學術放在優先地位,並在各個教育階段加大投資——從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項目到高等教育。這還需要對與大學合作的政府研究項目進行投資。但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追隨者們卻在積極破壞那些支持此類合作的機構和部門。
此外,特朗普一直是只說不做,沒有長期戰略。令人難過的是,美國本可以繼續成爲全球最強大的經濟體。成功的要素是具備的,但特朗普和他的團隊似乎一心要摧毀能夠確保美國在經濟領域實現增長和佔據主導地位的教育和研究基礎設施。
文章形容,這如同用噴槍猛燒電路保險盒,卻指望照明、烤箱和電腦仍能正常運轉。“根本說不通”。
“中國爲底層年輕人打造世界級教育,美政府卻背道而馳”
MSNBC還提到,事實上,美國在教育方面的困境早在特朗普上臺之前就存在了。
美國學校學費已經飆升到了難以解釋的程度,而且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如果不做出巨大犧牲,幾乎不可能負擔得起。美國學生在好幾個學科上都落後於國際同齡人。
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2019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八年級學生在數學方面排名全球第16位,在科學方面排名第14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8年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發現,中國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排名第一,遠遠領先於美國。但即使剔除中國的數據,美國在數學方面仍排名第34位,在科學方面排名第15位。對於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好大學的國家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糟糕的結果。
報道注意到,中國一直在努力爲經濟底層的年輕人打造世界級的義務教育體系。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認爲,中美經濟較量的勝負將取決於兩國的腹地發展水平,而教育才是決定這一競爭走向的核心變量。
他曾在《爲什麼美中較量將在美國的腹地進行》一文中寫道:“處於中低收入階層的50%的中國人剛剛經歷過去4000年曆史中最好的40年發展,與之相比,美國處於底層的50%人口經歷了30年的經濟停滯。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的結果最終不會由航空母艦或核武器的數量決定。相反,它將由哪個國家在照顧其底層50%的人方面做得更好來決定。這可能是美國戰略計劃者應該反思的最重要一點。”
民意調查顯示,儘管美國選民始終將教育列爲重要議題,但美國的國家支出與戰略重心卻與此背道而馳。進入新聞週期的教育話題,更多是關於校園槍擊、書籍審查、跨性別運動員限制,以及批判性種族理論之爭。
特朗普非但未着力建設世界一流教育體系,反而耗費精力與大學纏鬥,威脅要停止向涉嫌講授“百人特權”概念或設立所謂“非法DEI(多元平等包容)計劃”的學校撥款。
文章最後寫道,“我們政府對待教育基礎設施的態度,彷彿這不是驅動增長的澎湃引擎,而是供其泄憤的鞭刑柱”。
“一個想要領先於中國,甚至僅僅是跟上中國步伐的國家,都不會以如此輕蔑的姿態對待自身的高等教育體系。”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