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寶貴窗口期!
作者:李然
編輯:俊逸
風品:米朵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AI大潮翻滾,紅利風口往往率先惠及有準備者。
4月10日,在2025年技術交流日活動上,商湯科技SenseTime正式發佈大裝置SenseCore 2.0。時隔14年,首次重大升級。以更靈活、敏捷、可靠爲特點,着重促進AI基礎設施、應用開發、行業需求的深度融合。同步亮相的還有新版本“商湯日日新SenseNova V6”,作爲2024年以來多模態領域重點發力的重要成果,其具備最長64K思維鏈、數理分析、多模態深度推理和全局記憶等先進能力。
頻頻喚新落子,伴隨“一基兩翼”的形成,商湯科技似乎已握住了打開AI應用場景的金鑰匙。無限價值遐想如何練成的、又還有哪些短板隱憂?起跳之前底盤夠紮實麼?
1
全面轉型、全面衝刺
“一基兩翼”形成良性循環
商場如戰場,唯有持續進化,才能屹立市場、拔得頭籌。
自2023年4月“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首次亮相,商湯科技的大模型能力已在業界嶄露頭角,甚至某些領域取得領先地位:率先超越GPT-4 Turbo性能,率先推出音視頻流式交互功能。其中,“日日新5.5”在SuperCLUE和OpenCompass榜單中排名全國第一,領先於Gemini 2.0 Flash-Exp和GPT-4o。《中文大模型基準測評2024年度報告》中列國內榜首。
基於大模型能力,商湯構建了“一基兩翼”的應用佈局,即依託企業級應用的豐富經驗,將大模型賦能於生產力工具和交互工具。
生產力工具方面,商湯大模型產品深度滲透多行業,提高了中國移動、金山辦公、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等客戶生產效率。2024年,以訂單金額爲代表的客戶付費意願同比增長6倍。辦公助手、代碼助手產品在智能辦公領域的用戶數突破150萬,日調用量達上百萬次,每日處理Token數超35億,觸達1000萬開發者,成爲增速最快的AI辦公工具之一。
交互工具方面,在擬人陪伴模型的關鍵指標上穩居行業第一梯隊,其中某個頭部客戶的月調用量一年間增長833%,次日留存率達50%,日均使用時長130分鐘。在智能硬件交互領域,商湯加速多模態大模型在機器人、智能眼鏡、智能車艙等智能硬件的應用佈局,開放測試數月以來已接入超70家企業。智能營銷領域,結合數字人技術助力電商營銷,2024年生成視頻時長同比增超800%,帶來的GMV同比增超90%。
IDC《2024年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報告中,商湯以13.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前三,僅次於百度與阿里雲。2024財報顯示,商湯應用落地場景豐富,涵蓋了智能陪伴、智能硬件交互、智能營銷等多領域,月均用戶使用量較2023年增長8倍。
簡言之,沿着AI基礎設施、大模型和應用三個方向,商湯科技業務生態形成了良性循環。AI基礎設施支撐了大模型的能力躍遷,聯合優化帶來模型成本下降,催生和支持了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同時,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繼續指引模型發展,並推動AI基礎設施的優化升級。可以說,商湯科技正處在AI發展的關鍵窗口期,生成式AI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驅動業務結構躍遷的引擎,標誌着企業向生成式AI全面轉型、全面衝刺。
申萬宏源研究認爲,商湯通過大裝置、大模型和應用的“三位一體”模式協同發展,能更大程度發揮軟硬件性能。聚焦原生多模態技術突破,在數據語料層和模型架構層重新設計,商湯實現了真正的多模融合。未來AI應用爆發後,有望爲企業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2
生成式AI大爆發
聯合優化價值有多大?
不算多誇言,回望2024年的技術浪潮,作爲AI 2.0核心驅動力,生成式AI和大模型演進軌跡愈發清晰。隨着大模型成本的快速下降,生成式AI迎來了快速落地、百花齊放。而各類應用的不斷湧現,反過來又推動生成式AI的持續創新。
目前,生成式AI是商湯營收的中流砥柱,2024年超過24億元,同比增長103%;連續兩年保持三位數增速,收入佔比由2023年的34.8%提至63.7%。
大模型時代,算力如同稀缺“能源”。商湯管理層早就認識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以上海臨港AIDC智算中心爲例,持續投入建設下,已成爲全國5A級智算中心。IDC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智算服務市場將保持較高增速,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達57.3%,2028年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GenAI IaaS市場更將以79.8%的複合增長率高增。無疑,率先戰略蓄力的商湯得到了價值兌現,正站在一片嶄新藍海上。
華泰研究發佈研報指出,目前佈局算力中心的AI企業較少,商湯的AIDC建設進度較領先。作爲AI原生企業,其較早進入互聯網、金融、企業服務等領域,積累了大模型及算力服務經驗。看好商湯以“自有+運營”方式擁抱中國智算浪潮。正是基於這一思路確立了“大裝置-大模型-應用”三位一體戰略,並通過聯合優化提升了算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一句話,商湯贏在了率先卡位、厚積薄發。聯合優化提升的效能有多大?
以AI雲服務技術爲例,商湯通過工程優化技術實現了快速創建和擴縮容虛擬AI集羣,速度是傳統雲廠商的6倍以上,節省虛擬集羣管理成本90%以上。在國產芯片方面,商湯實現了國產芯片集羣的規模化商用,支持多種異構芯片5000卡集羣上單一大模型的調度與運行,訓練效率達同構訓練的95%。
目前,商湯日日新大模型在推理效率和訓練效率上均達到業內領先水平。以DeepSeek R1爲例,商湯的推理吞吐性能比業界頭部廠商高15%以上,高於行業均值25%。通過模型蒸餾技術、鍵值緩存、PD分離等技術,商湯在基本保持模型性能的前提下將推理成本壓低了一個數量級。對於DeepSeek V3等第三方模型,每秒處理Token數(TGS)已達1600+,在未做專項優化下,優於DeepSeek官方成績。
商湯預計,未來對單一模型做特定優化將帶來更大的性能提升。DeepSeek的發展對行業認知有積極作用,但使用商湯大裝置則更具成本效益。如果商湯的推理效率領先於行業15%,那麼提供相同服務時就能獲得15%利潤,領先越多利潤越多。因此,推理效率或訓練效率並非普適,這也是商湯聯合優化的價值所在。
展望未來,商湯將繼續推進三位一體戰略的深度協同,目標是推動大模型訓練與推理成本以每年至少一個數量級的速度下降,爲大模型的應用爆發做好充分技術準備,同時繼續滿足現有大模型訓練和推理的客戶需求,推動構建完整的AI生態閉環,實現從技術研發到商業價值的轉化。
換言之,生成式AI的支柱地位、增長引擎效應仍會加強,2024年的超103%收入增速,只是一個開始。
3
7年累虧545億 不可替代性冷思
國內大模型份額排名下降
也必須要再快些了。對AI公司而言,前期投入大、門檻高、急需規模效應,大模型的規模商業化落地始終是一道難題。
2024年,商湯科技收入37.72億元,同比增長10.8%;淨利虧損同比收窄33.7%,但仍是虧態、虧損達到43.07億元。自2018年以來,商湯已連虧7年,累計虧額達545億元。
細分業務,目前主要涵蓋生成式AI、視覺AI和智能汽車三大板塊。如上所言,2023年商湯開始將業務重心轉移到生成式AI領域,2024年營收佔比超60%。
實際上,公司最初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CV)進入AI業,該技術主要應用於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2021年上市時,商湯業務主要分爲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汽車和智慧生活四大板塊。當時,前兩者收入佔比超90%,是妥妥的主收入來源。然而,由於核心客戶投入收縮,相關項目落地進度放緩,導致智慧城市、智能商業收入大幅縮水。2022年合計營收同比跌超30%,降至25.61億元。
重壓之下,業務重心向生成式AI轉移,受益於市場對相關模型訓練、微調和推理需求的爆發性增長,踩中風口的商湯連續兩年該業務高位數增長。
只是,國內大模型市場的份額及排名卻有所下滑。據IDC《2024年大模型應用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商湯以13.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大模型應用市場前三。而2023年,以1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
追其原因,內外皆有考量。以智能汽車爲例,作爲“X業務”重要組成部分,旗下品牌“絕影”產品線已覆蓋駕駛、座艙、雲端三大模塊。然身處競爭激烈的智駕市場,商湯絕影不僅要面對百度、華爲、小馬智行等科技巨頭的強勢佈局,還需應對造車新勢力加速自研戰略帶來的市場擠壓。
例如,蔚來自研的AI智駕解決方案涵蓋了智能駕駛芯片、整車全域操作系統以及AI智能車機系統等多個方面;比亞迪則集感知、決策、執行於一體。車企自研浪潮的興起,壓縮了第三方智駕方案供應商的市場空間,商湯獲得車企整包方案訂單的難度增加。
從自身看,行業分析師王婷妍表示,商湯絕影作爲軟件、算法層面的提供商,優勢主要集中在智能駕駛系統集成方面,而在硬件核心技術領域,尤其車規級芯片和激光雷達等佈局略顯單薄,進而降低了市場不可替代性。
2024年,商湯智能汽車收入僅2.56億元、同比下滑33.2%。公司稱,主因戰略重點轉向智能座艙及智能駕駛,導致V2X業務收入下降。同時,爲某家全球汽車OEM製造商提供的研發服務收入也有下降。
一同下滑的還有視覺AI業務。作爲商湯起家業務,2024年收入大幅下滑39.5%,僅錄得11.12億元,佔總營收比由2023年的53.9%降至29.5%。主因公司聚焦服務高質量核心客戶,並推進現有視覺AI客戶向生成式AI業務遷移。
4
十年磨劍 喜憂交織
所謂影響越大、責任揹負越大。自2014年成立以來,商湯科技一直是中國AI領域先鋒之一。都說十年一節點,2024年的成績單可謂繼往開來。
遙想2023年10月,10週年內部信中,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指出,AI行業已從1.0時代以研發人員投入爲主導的模型生產模式,轉變爲AI 2.0時代以算力資源投入爲核心的模式。這一轉變不僅標誌技術的進步,也預示着商湯戰略重心的轉移。
爲了適應變化,公司組織架構上進行重大調整,構建了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組織架構,儘管出現了裁員風波,但箇中陣痛也推動了資源集中和集約化投入,保障了“大裝置-大模型-應用”等戰略業務增長。
2024年12月初,商湯科技宣佈將業務架構調整爲“1+X”模式。“1”代表生成式AI相關業務,涵蓋算力支持的“大裝置”、AI基礎模型和應用;“X”包括智能汽車“絕影”、家庭機器人“元蘿蔔”、智慧醫療等,這些業務將獨立拆分並尋求獨立融資。戰略調整旨在通過多元化業務佈局,提升市場競爭力。
最新年報顯示,隨着深化資源聚焦與效率優化戰略,商湯科技管理與銷售總費用同比下降9.1%。全年淨虧縮窄。研發支出同比增長19.2%,達到41.32億元。主要是增加對基礎模型訓練和微調的投資,以及生成式AI應用開發所產生的折舊和攤銷費用,還有服務器運營和雲服務費增加。
銷售開支和行政開支則均有下降。前者從2023年8.18億元降至2024年的6.55億元;行政開支從15.1億元減至14.64億元。主要由於員工福利開支、營銷及差旅開支的減少。
截至2024年末,總僱員3756名,同比減少約17%。總現金儲備127.5億元,其中包括88.88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和29.7億元的定期存款。全年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39.27億元,較2023年有所擴大,主要由於生成式AI業務對算力資源的需求增加。
種種而觀,有收縮有進擊,商湯科技的改革調整大刀闊斧,十年磨劍成效初現。但不代表無懈可擊。比如除了持續虧損,應收賬款賬齡也在拉長。截至2024年末應收賬款69.74億元,相比2023年同期減少近10億元,但超3年的應收賬款從上年的15.42億元增長到38.21億元。
對此,商湯科技解釋稱:大部歷史收入來自智慧城市業務,由於付款批覈程序的限制,付款週期較長。儘管2023年以來,整體現金收回情況相對健康,賬齡較長的應收款項收回情況仍面臨挑戰,部分原因是部分客戶——尤其是來自或面向公營機構的客戶面臨暫時的預算限制。
另值注意的是,雖然營收增長、虧額下降,總負債、負債率卻出現增長,前者達到109.58億元同比增超12%,後者達到31.67%同比增超7個百分點。經營活動現金淨額也告負、且降幅達到21.4%至-39.27億元。衆所周知,相比淨利潤的紙面富貴,經營活動現金流更能真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盈利能力水平。
喜憂交織、危機互現中,顯然商湯科技仍處在爬坡較勁期。率先卡位、踩中風口固然可喜,可新興市場競爭也激烈且高迭代,風口說變就變,能否持續喫透生成式AI紅利?持續把好寶貴窗口期?保持技術創新、業務拓展的同時,有效改善盈利狀況?一道道靈魂考題依然橫亙。
離擺脫虧損泥潭,還有多遠呢?
本文爲首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