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金證券發佈研報稱,堅定看好我國創新藥企能夠穿越本輪關稅週期。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前期已經以BD方式出海的藥企公司,或體內有成熟技術平臺、未來能夠持續產出創新管線並具備BD潛質的創新藥企,如恆瑞醫藥(600276.SH)、科倫博泰(06990)、康方生物(09926)、翰森製藥(03692)、信達生物(01801)及諾誠健華(09969)等。
國金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美國潛在關稅威脅對我國創新藥影響小
原本全球藥品貿易近乎零關稅,據WTO官網顯示,1994 年《藥品貿易協定》取消大量藥品及其用於生產這些商品的物質的關稅和其他關稅和費用,將它們永久地約束在免稅水平,加拿大、歐盟、日本、澳門(中國)、挪威、瑞士、英國和美國等之前已加入本協議。美東部時間2025年4月2日下午4時,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執行全面新對等關稅政策(排除藥品),據美國政府於2025年4月14日發佈的《Federal Register》顯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啓動對藥品和半導體進口的“232調查”,此舉被廣泛視爲對處方藥徵收關稅的前奏。關稅雖未完全落地,但後續依舊存在不確定性。總體來說,在藥品各細分領域中,該行預期關稅波動對創新藥賽道影響較小,持續看好A股、港股創新藥企出海進程。
從中國視角,“直視”美潛在藥品專項關稅對我國創新藥賽道影響,面對本輪美國的對藥品加徵專項關稅的潛在威脅,受益於以下兩大核心邏輯,該行認爲對中國創新藥企的潛在影響較小
①據我國海關數據顯示,我國西成藥(含創新藥)出口敞口小,其中對美出口規模約11.6億美元;於此同時我國西藥製劑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高,其中對美西藥製劑出口規模僅佔我國全部西藥製劑出口的16.55%。因此,若相關政策落地、預計對我國創新藥賽道潛在影響有限。
②中國創新藥多數採用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務合作,即將藥物的海外開發權益授權給國外藥企)方式出海,其本質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交易、並不涉及具體藥品的製造出口。從BD達成階段來看,其BD模式的本質是國內外藥企的利益共享;同時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規定相關收入(首付款+里程碑付款)被納入經常賬戶的服務貿易收入,與美國目前關注的貨物貿易逆差無關。從BD執行階段,該行詳細的拆解了在國內創新藥企與海外跨國藥企達成BD協議中、可能出現的藥品製造安排,不管是臨牀用藥(相對小規模生產)還是後期商業化用藥(相對大規模生產),該行認爲國內創新藥企均能夠BD執行階段實現對潛在關稅的免疫。
從美國視角,“側看”潛在藥品專項關稅對我國創新藥賽道影響。4月8日特朗普提及的潛在關稅將是對藥品的專項關稅,專項關稅的針對性相較於前一輪“對等關稅”更強,因此對藥品專項關稅的博弈對象和博弈目標分析是關鍵
①美歐成品藥貿易逆差預計成美國關注焦點。美國潛在的藥品專項關稅的首要博弈對象將是歐盟,因此也從側面反應該專項關稅預計對我國的影響有限。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統計數據顯示 ,2024 年,美國醫藥和藥品進口額達到2340億美元。對美國出口量排名靠前的有愛爾蘭(約660億美元,佔進口總額的28.1%),其次是瑞士(約190億美元,佔8.2%)和德國(約170億美元,佔7.4%)等歐洲國家。
②特朗普威脅加徵的潛在藥品專項關稅的最終目的主要有兩個:①迫使藥企將產能遷至美國;②平抑美國國內較高的藥價水平。但該行認爲,通過潛在藥品專項關稅實現以上兩個博弈目標的難度大,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未來該潛在關稅的落地與實施。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