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特斯拉(TSLA.US)發佈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特斯拉第一季度營收達193億美元。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交付總計超33.6萬輛,根據乘聯會數據,其中上海超級工廠交付量超17.2萬輛。同時,儲能業務實現了10.4吉瓦時的裝機量,同比增長156.6%。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試駕量創歷史紀錄,馬斯克在電話會上表示“除了大環境因素,未見產品需求減弱”。值得一提的是,銀柿財經注意到,除了汽車產品之外,在此次財報和電話會中,越來越多的筆墨與新業務相關。
“端到端”技術路線在中國市場得到驗證
特斯拉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中,以智能輔助駕駛與Robotaxi爲核心的無人駕駛技術成爲最大亮點,無需駕駛員監管的無人駕駛時代正在到來。
自特斯拉智能輔助駕駛(駕駛員監管版)在中國市場推送以來,該功能已經收到大量車主的正向反饋——這是在特斯拉並未使用該特定市場的訓練數據的情況下實現的。這說明特斯拉對智能駕駛的路徑選擇——基於視覺的架構和端到端神經網絡,利用了數十億真實世界數據樣本進行訓練——已經具備跨地域、多場景部署的能力。
特斯拉位於美國加州弗裏蒙特和得州奧斯汀的工廠已實現每日數千輛Model 3/Y和賽博越野旅行車從產線末端至停車區的完全自主行駛。馬斯克曾強調:“工廠內的自動駕駛是通向公開道路的必經之路,我們已爲Robotaxi的全面落地掃清技術障礙。”

特斯拉計劃於2025年6月在奧斯汀啓動Robotaxi服務試運營,並於年底前將服務擴展至北美更多地區。用戶可通過特斯拉App自定義行程終點,系統將自動規劃最優路徑並完成接駁。馬斯克透露,初期車隊規模將達“數千輛”,目標是在2026年實現全美主要城市覆蓋。
在算力方面,特斯拉在得州超級工廠部署的Cortex超算集羣已集成5萬個GPU,預計年內將擴容至10萬個,躋身全球前五大AI訓練集羣。與此同時,Dojo超級計算機承擔了10%的智能輔助駕駛訓練負載,而研製中的新一代Dojo超級計算機的算力較上一代將提升10倍。
在車隊方面,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駕駛員監管版)累計行駛里程超過35億英里(約56億公里)。得州部署的Cortex超算集羣,不斷通過真實數據優化訓練模型,使得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更加聰明,在面對複雜的駕駛場景時決策更加類人。馬斯克表示,Robotaxi落地後,單車使用效率將從目前的每週10小時提升至50小時,成爲“史上最大資產增值引擎”。
人形機器人進入試生產
人形機器人與AI技術研發的突破性進展也成爲本次財報的亮點。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正式啓動人形機器人的試生產,首臺配備22個自由度靈巧手的機器人已在弗裏蒙特工廠成功下線。根據規劃,特斯拉將在2025年完成5000臺人形機器人的生產,預計2026年人形機器人產量將達5萬臺,最終規模可能超過其電動車業務。

目前,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已實現多項關鍵升級:22自由度機械手支持精細化抓取、焊接與裝卸任務,可適配工廠複雜操作需求;仿生步態優化,通過神經網絡自主調整行走姿態,在複雜地形中保持平衡,速度接近人類步速。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當前已進入特斯拉內部工廠測試,執行電池分揀和其它工廠任務。馬斯克在2025年CES期間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巨量增長,全球人機比例將提升至1:5,最終實現年產數千萬臺規模,覆蓋工業製造、家庭服務、醫療護理等領域。據中信證券預測,2025年或成爲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特斯拉的技術迭代與成本優勢將推動行業進入爆發期。
儲能業務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在第一季度的儲能業務取得突破性表現。數據顯示,一季度特斯拉全球儲能系統新增裝機容量達10.4GWh,同比增長156.6%,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作爲全球產能擴張的核心引擎,於2025年2月11日正式投產,首臺Megapack儲能系統成功下線,標誌着規劃年產能達40吉瓦時的工廠進入量產階段。3月21日,該工廠首批Megapack產品已出口澳大利亞,邁出全球化供應的關鍵一步。此外,特斯拉近期斬獲日本歐力士集團548MWh儲能訂單,並與智利Celda Solar項目達成合作,進一步鞏固其在亞太及南美市場的領先地位。

上海工廠的投產顯著提升了特斯拉的全球交付能力。其模塊化設計的Megapack單機儲能容量達3.9MWh,成爲電網級儲能項目的首選解決方案。特斯拉儲能業務副總裁邁克·斯奈德表示,上海儲能超級工廠供應中國市場需求之外,也將出口亞太、歐洲等市場。馬斯克曾強調,儲能業務是特斯拉多元化戰略的核心,目標在2025年全年裝機量同比增長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