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黑企鵝
71歲的董明珠,格力電器的“鐵娘子”,最近又掀起輿論風暴。
4月22日,格力2025年股東大會,董明珠連任董事長,開啓第五個三年任期。 對了,還是超100%的得票率。
志得意滿就容易多說話。董大姐順便拋出兩顆“重磅炸彈”:一是“不用海歸派,防間諜”,二是拿小米SU7事故開炮,稱“小米汽車燒死人,格力‘大1路’十幾年無火災,這就是實力”。
我估計,格力的公關在臺下要急死了。
作爲一個有核心影響力的明星企業家,說這麼不着邊的話,輿論譁然。又在公開場合踩同行競對,引火上身。
只能說,董大姐是越活越通透了。
最近在看武志紅的心理書《深度關係》,對書中提到的全能自戀心理框架深有慼慼,還做了一張四象限圖表當工具。
今天就來扒一扒這兩件事背後的心理邏輯:從“間諜論”的封閉偏執,到“懟小米”的全能暴怒,董大姐到底是什麼心態?
言論一:“不用海歸派,防間諜”
在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明確表示,格力“絕不用海歸派”,理由是“海歸可能有間諜,背景難以辨別”。她強調,格力1.5萬研發人員全靠國內高校培養,技術自立自強,專利數量領先。
網友調侃:“董大姐這是把海歸當‘007’,格力要搞‘閉關鎖國’了?”
格力近年來在新能源、AI領域落後於美的、海爾,市場份額承壓。董明珠卻多次強調“本土研發優於外來技術”,此次“間諜論”進一步強化了她的“本土保護主義”。
武志紅說,全能自戀者認爲自己無所不能,外界必須圍着自己轉,稍有挑戰就可能觸發迫害妄想。“間諜論”表面是安全考量,實則是全能自戀的封閉心理作祟。
將海歸派泛化爲“潛在威脅”,本質是對“外來者”的系統性排斥。海歸的國際化視野、多元思維,可能動搖一手打造的“純本土生態”。在她心裏,格力是她的“作品”,只有她培養的團隊才“忠誠可靠”。
前不久,將“格力專賣店”更名爲個人IP主導的“董明珠健康家”,也是這一心理的折射。
這種強勢,根植於她早年的生存焦慮:30歲喪夫、獨自打拼的經歷,讓她把“掌控一切”當作安全感的來源。
年輕時,這股自戀是動力,推着她硬剛國美、改革渠道;可到71歲還在“連任”,還喊出“思想年輕化”“90歲還能幹就幹”。
這背後,是全能自戀對權力的極致執着,跟時間較勁,怕退場等於“自我否定”。
武志紅在《深度關係》裏提到,全能自戀者到晚年容易滑向全能無助與迫害妄想,因爲衰老和外界的變化會放大內心深處的無力感。
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人老了容易疑神疑鬼,覺得別人會害他。只能靠排斥“不可控變量”(如海歸)來維護控制感。
可這恰恰是格力的軟肋:新能源賽道需要全球視野,她卻選擇“閉關”,讓格力在創新路上越走越窄。
言論二:“懟小米汽車,吹格力實力”
董明珠和雷軍的恩怨由來以久,當年10個億的打賭也不知道最後兌現了沒有。
在股東大會上,董大姐直指小米SU7事故:“小米汽車燒死人你們看到了吧?格力在北京‘大1路’跑了十幾年,從沒有火災事故,這就是實力,這就是技術!”
我看了視頻,不是調侃,是很認真地坐在主席臺上強調。
她提到的“小米事故”,指2024年3月29日安徽高速上的一起SU7車禍,三人死亡,車輛起火,引發智能駕駛安全爭議。
搜索顯示,北京大1路自2017年10月起才逐步採用格力鈦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
首先,不到十年。其次,一個跑30公里/小時的公交車,和跑高速的電車,環境變量不同,有什麼可比之處?更別提銷量概率了。這純屬藉機“拉踩”。
這種“拉踩”更像是一種心理補償:當內心不安時,貶低對手是她維護“全能”形象的慣用招數。
武志紅指出,全能自戀者最怕權威被挑戰,一旦有人動搖他們的“完美形象”,就會爆發全能暴怒,用攻擊來維護自尊。“懟小米”,正是這種心理的放大鏡。
董明珠是傳奇,也是矛盾體。從“間諜論”到“懟小米”,全能自戀讓她站在“核心技術神壇”上,卻也讓她困在“偏執孤島”裏。
1954年的人,董明珠的傳奇人生,堪稱全能自戀的教科書:30歲喪夫,單親媽媽南下打拼,從基層銷售逆襲成格力掌舵人。
這條路走得有多硬核,內心就得有多“神”。
她的管理哲學形成於2000年代中國製造業的“狼性文化”,強調忠誠、集權、個人英雄主義。
可2025年的今天,Z世代員工要自由,資本市場要效率,AI、新能源要開放。她的“全能自戀”就像一座孤島,越來越不合時宜。
武志紅在書中最後給出的解決之道:真正的成長,是放下“全能”的幻覺,接受自己的有限。
這句話,也送給終將面對衰老的每一個人。
責任編輯:尉旖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