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後回望,2024年,對於傳統的劇集製作出品公司來說,或許是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年。
進入4月下旬,國內各大影視公司陸續披露了2024年年度報告。劇集市場,特別是對傳統的長劇製作出品公司來說,頭部的幾家公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收入下滑。
其中,華策影視(300133.SZ)2024年營收爲19.39億元,同比減少14.4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7億元,同比減少41.55%;慈文傳媒營業收入爲3.66億元,同比減少20.63%,不過得益於營業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其他原因,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爲1285.1萬元,同比扭虧;檸萌影視(09857.HK)同期營業收入爲6.57億元,同比減少46.25%,淨利潤由盈轉虧,爲-1.9億元。
稻草熊娛樂(02125.HK)和歡瑞世紀則是爲數不多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公司。前者收入同比增長33.6%至11.25億元,母公司持有人的淨虧損同比收窄98.06%至-212.4萬元;後者營收同比增長14.6%至3.8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同比收窄34.51%至2.2億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在查閱這些公司的財報時發現,雖然部分公司在業績上有所增長,但或依靠降本增效,或依賴單部劇集的市場表現,可以說,行業還未完全擺脫下行軌道。
不過,記者同時也注意到,上述公司都將注意力放在了近兩年發展迅速的微短劇上,這是否能夠成爲傳統劇集公司的突破點?
業績普降
從上述公司的具體業績表現來看,稻草熊娛樂劇集播映權許可業務爲核心增長動能,2024年收入同比激增50%至11.24億元,佔總收入99.9%,近乎成爲公司收入的唯一支柱。這一增長背後,主要憑藉頭部劇集《漂白》實現盈利與業務突破。
據媒體報道,《漂白》單部授權費高達2.39億元創新高。但公司對《漂白》過度依賴亦是隱患,該劇熱度難續或衍生內容遇冷,營收利潤將受衝擊。若未來兩年無新爆款,恐營收增長乏力甚至可能再虧損。且單一爆款難維持競爭優勢,不推新作品易被超越、丟市場份額。
慈文傳媒的淨利潤雖然實現逆勢增長,但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從2023年的1896萬元暴跌至-3.53億元,跌幅達2012%,創下近五年最差紀錄。而歡瑞世紀雖然實現了營收與淨利潤的雙增長,但影視劇銷售收入5.87億元卻同比下降5.15%。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國內深耕劇集市場的公司,慈文傳媒與歡瑞世紀在2024年都在探索其他業務的佈局。例如,慈文傳媒爲擺脫對長劇集市場的依賴, 2024年大力拓展演唱會業務,報告期內實現了1213.65萬元收入。
歡瑞世紀則發力藝人經紀業務,收入暴增86.86%至2.34億元,佔總收入31%,成爲唯一增長板塊。
除此之外,華策影視、檸萌影視等公司在傳統長劇集領域也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這些公司的業績數據都共同反映出過去一年傳統長劇集的困境。
雲合數據發佈的《2024年長劇集網播年度觀察》指出,去年新劇的備案量、上新量均在縮減,庫存劇的上新量持續增長。新劇上線集數大幅縮減,2024年上新國產新劇總集數7610集,同比減少14%。
在剛剛結束的第12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指出,在行業降本增效與提質減量的大趨勢下,長劇質量有顯著提升,但數量的大幅下降應該引起重視。
“如果單純從數量增減的角度判斷一個行業的興旺或者衰退肯定不科學,不見得數量越多越好。但如果缺乏一定數量的支撐,那這個產業的活力肯定會日益減弱。量越來越少,本身就不是一個有生機有活力的行業標誌。同時也會造成我們這個行業資金和人才的流失。”李京盛如是說。
微短劇成突破口
上述公司都在探索新的增長點,不過在這些公司的財報中,都提到了微短劇。
在傳統的長劇集製作出品公司中,檸萌影視是較早佈局微短劇的公司之一。早在2023年,其推出的《二十九》總播放量就超過了11.7億次。
但在2024年短劇市場退熱,製作與投流成本攀升,財報顯示檸萌影視的短劇營銷成本佔比超80%,投流費用激增使銷售及分銷開支同比增長70.7%,高達1.58億元。
不過,檸萌影視作爲能連續推出長劇續集並打造爆款的公司,儲備的《三十而已2》《問心2》等系列劇,有望藉助高口碑IP鞏固和擴大其在長劇市場的份額。與番茄小說合作的《十日終焉》影視化項目備受關注,計劃通過“影劇聯動”構建生態。
華策影視2024年推出了《尋宋》《我的歸途有風》等7部微短劇;慈文傳媒則披露,目前有4部微短劇正在製作中。歡瑞世紀方面則表示,將結合公司精品劇集製作及藝人經紀業務的優勢,公司將加大對於短劇、互動劇等新的內容形式的投入,實現精品化和規模化生產。公司與上海階躍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建“麟躍”AI聯合實驗室,第一期合作方向爲短劇Agent產品,雙方將合力打造短劇Agent產品,探索AI技術在相關影視應用、短劇管理與投流產品等方向的應用。
“長劇集公司投入短劇,都帶有戰略佈局的目的,尤其是在橫屏短劇上,長劇集公司擁有豐富的橫屏影視製作經驗、相應的全套人才儲備,並且更有實力和優質網文IP合作,這些都讓長劇集公司在短劇賽道進入白熱化中,有超越此前野蠻生長的草臺班子,而後發先至的實力。最終,微短劇的引流還是會像長劇一樣靠口碑,而非一味地買量,這也是長劇集公司發力的立足點。”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