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進軍外賣市場,劉強東親自下場,高調宣佈要將外賣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以“正義”之名挑戰美團的市場地位。然而,京東外賣上線首日便遭遇系統崩潰,訂單延遲2小時,用戶體驗不佳。本文將從這一事件出發,探討京東外賣的市場策略、面臨的挑戰以及與美團的競爭格局,揭示“正義”背後隱藏的商業邏輯和現實困境。
01 撿漏
互聯網公司打架的方式總是如此類似。
10年前我在北京打到過5塊錢的車,那是滴滴瘋狂發補貼,想要教育出行市場的時候。10年後的今天,我白嫖了一碗螺獅粉,這是京東想要挺進外賣市場的時候。
但這碗粉,我喫得並不痛快。
因爲它遲到了2個小時。
這碗粉我是衝着東哥(劉強東)點的。頭一天開始,他幾乎霸佔了我的社交媒體:東哥親自送外賣了、東哥請騎手兄弟們喫火鍋喝酒了,甚至,他還跟兩位穿着競品工裝的騎手歡笑碰杯,上演現實版“boss 直聘”。
大佬以身入局,在當下是一家公司宣佈業務重心的流行方式。在上一個階段把這個玩法做到極致的,是雷軍,車圈因此掀起了老闆親自交車並開車門的風潮。
如今,雷軍進入特殊的“靜默期”,但江湖已經處處見“雷軍”。
愛屋及烏,於是,今天中午點外賣時,我在美團和餓了麼之間,果斷選擇了京東——萬一碰上東哥來送,我也可以拍個視頻、合個影,感受一下流量的暴擊。
結果,我以另一種方式成爲新聞中的人:因爲系統崩潰,很多人今天中午的京東外賣都遲到1個小時以上。
我的第一單京東外賣,則是戲劇性地遲到了2個小時。
時間線大概是這樣的:
12點,我發現京東APP上顯示的狀態是“商家未接單”。此時,我在暗喜,因爲京東承諾“超時20分鐘免單”——這大漏總算讓我趕上了。
12點20分,還是沒動靜,我的肚子已經咕咕叫,有點坐不住了,聯繫商家,得到的答覆居然是沒有接到訂單,我又轉頭去找京東的客服,沒想到京東客服是個AI。
着急的時候遇到AI客服,那可真是“唉(ai)~”,我把與AI客服的溝通過程整理成圖集,大家可以看看。
經過各種努力,我終於在13:38分,拿到了我的午餐,歷時兩個多小時。後來官方客服也告訴我,是因爲系統崩掉,隨後幫我申請了免單。
15:48,我收到了這筆訂單的退款。總算,白嗦了一碗粉。
02 正義幻覺
披着正義者的盔甲進入一個新的賽道,這是互聯網公司在20年前就流行的玩法。
前幾天我跟幾位老搜狐的朋友聚會,席間大家聊起搜狐視頻,很是唏噓。搜狐視頻最初的打法就是支付版權、搞正版,包括引進大量美劇,讓年輕人們不用到處找資源。
後來因爲種種原因,搜狐視頻風頭不再。“就算它還在牌桌上,現在版權費,它也付不起了”,一位如還今在頭部長視頻平臺的朋友感慨。
正義,能賦予某些行動以合理性,甚至以最快的速度獲取用戶共情。
但它不可能帶來一世平安。
因爲商業不是小學生期末考卷裏的判斷題,非對即錯。
在京東黑板報最近幾天的“檄文”裏,我聞到了類似的味道。部分措辭相當犀利,江湖氣息濃厚,儼然是正義騎士的宣戰文書。
這讓我很好奇:以正義之名入場的京東外賣,究竟能帶來什麼?
普通用戶最關心的,肯定是價格。
今天下單之前,我對比了京東和美團,發現同款商品在京東略低3-4元。這可能是京東爲了攻佔市場進行補貼,屬於短期優勢,但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過去20年裏,互聯網公司已經在無數賽道證實過:
不要對用戶的忠誠度過於樂觀。一盒雞蛋的優惠就能影響他們的去留。
目前的京東外賣定價,呼應了劉強東那段“流傳”出來的發言:要把京東外賣的利潤率控制在5%以內。
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喫瓜羣衆都知道,這是在指着美團外賣罵“黑心”。
隨後一份摩根大通在2024年11月發佈的全球在線行業報告被媒體引用,其中提到美團外賣在2024年的預計淨利潤爲2.8%,但這種略顯被動的回應,顯然沒有太大影響力。這就像兩個人發生衝突,對方都喊着喇叭、扛着大錘、赤膊上陣了,你掏出一個筆記本,“有話好好說”。
但根據我的測算,美團外賣的利潤率,真不一定能達到5%。
以美團神券活動爲例:
比如商家設置15塊的牛肉麪,參加活動5塊錢神券,扣除美團服務費,商家到手9.2元,配送費是4塊錢,消費者實際支付14元。
從商家的視角來看,15元的牛肉麪,到手才9.2元,美團抽走了售價的40%。
從美團的視角來看,14元的收入,要分給商家9.2元,再分給配送人員4元,自己只剩0.8元。這麼算下來,這一單的毛利率爲5.7%,淨利潤應該更低。
作爲耕耘十幾年的行業老大,美團的淨利潤還達不到5%,老二,也就是阿里本地生活(餓了麼),更是賠本賺吆喝。
再重新理解劉強東的原話:“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矩,京東外賣永遠賺的淨利潤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其實就像岳雲鵬和沈騰在《歡樂喜劇人》中的段子:
沈騰問岳雲鵬工資多少?
嶽:不到1個億。
沈:具體多少?
嶽:3500。
“不允許超過”似乎是這句話的重點,往上看有天花板,往下看有無底洞。中國話的語言藝術,讓京東外賣兵馬未動,輿論先行,牢牢站於“正義”的制高點。
至於京東外賣能在“犧牲自己利潤、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正義之路上走多遠,顯然還有待觀望。
03 東興之戰
戲劇性的一幕還出現在資本市場。
在恒指紅盤的情況下,京東、美團的股價在今天齊齊下跌,跌幅一度達到6%。相對於輿論場的熱鬧,資本市場更加理性。
“先燒錢,後賺錢”的增長模式,已經過時了。
但這一仗,劉強東跟王興,不得不打。
當年一左一右坐在馬化騰身邊時,兩位大佬還在各忙各的,爲數不多的交集點只是騰訊的持股。隨着業務擴張,雙方逐漸把戰火燒到了對方的城牆之下——美團可能更多地扮演了進攻者的角色。
在“無限遊戲”的玩法之下,美團不斷擴大戰場。越來越多的線上便利店出現在美團外賣,名創優品24H超級店來了,當用戶開始在美團外賣購買充電線、充電寶甚至是最新的iPhone,京東就不得不緊張了。
根據媒體報道,美團的3C訂單數量在2024年達到京東的四成。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3C之於京東,就像服飾之於淘寶,是需要誓死捍衛的核心業務。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或許是京東進軍外賣市場的一部分原因。主動進攻有時候比被動防守更管用。
從行業競爭來看,2024年的本地生活賽道,堪稱是”諸神之戰”。除了美團和餓了麼兩位老牌選手,抖音、快手、京東、小紅書紛紛入場。剛需+高頻,是構建商業壁壘的核心要素,也是本地生活賽道的迷人之處。
但截至目前,美團在本地生活的老大地位尚未被撼動。可能就像王興所言:當市場滲透率超過50%時,如果不犯愚蠢的錯誤,就很難被翻盤。
當然,他也說過,敵人是不可能完全消滅的。競合纔是下半場的常態。
如今,他又多出了一位麻煩的敵人。
在小紅書的評論區裏,我今天看到一個段子:劉強東敢親自上門送外賣,但王興不可能,就像程維不敢去開滴滴。“苦美團久已”“苦滴滴久已”的說法流傳多年,兩位大佬的身上多少積聚着底層人民的怨氣。
這確實是新入局者的機會。
但我想,打敗美團的,應該不是又一個“美團”。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