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再陷“觸電”輿論漩渦 責任認定成焦點

證券日報
04-22

  本報記者李靜

  自“小便門”事件後,海底撈再次被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江蘇蘇州的陳女士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在海底撈門店就餐時遭遇意外,觸碰到蘸料臺的金屬邊緣後左手觸電受傷,且後續出現僵硬、乏力、麻木等症狀,這一事件迅速引發了公衆的廣泛關注。

  觸電受傷協商未果

  據陳女士講述,3月30日中午,她與朋友前往江蘇省蘇州市的海底撈相城天虹門店用餐。點完單後,她前往蘸料臺取料,手指觸碰到小料臺區域金屬時,瞬間被電擊。無名指產生強烈刺痛感,強烈的麻木酸脹感從手指貫穿整個手臂。隨後,在海底撈工作人員陪同下,陳女士前往醫院檢查。經診斷,她因電擊導致神經受損,需進行兩到三個月的康復治療。

  陳女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看病回來溝通時,海底撈門店負責人卻推卸責任,稱是她所穿衣服材質容易引起靜電,是她自己電到了自己。

  對此,海底撈總部負責人給了陳女士兩個方案:一是讓陳女士請第三方機構證明觸電事件是海底撈的責任,二是就此事賠償1000元的消費卡給陳女士。

  陳女士作爲游泳教練,手臂受傷導致無法正常授課,她希望海底撈承擔3000多元醫藥費和後續誤工費。因協商未達成一致,陳女士在網絡平臺發帖曝光此事件。

  隨後,海底撈方面給出最新賠償方案,支付之前15天的治療費及給予意思性補償。陳女士表示,這個補償未達到她的訴求,最後他們表示週四陪她一起去醫院複診,並要求她刪掉網上視頻。

  針對此事,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回應《證券日報》記者稱,在接到陳女士反饋後,門店前堂負責人當即到小料臺手觸陳女士所指接觸點,未出現漏電應激反應。門店一直設有“專職安全員”,安全員在3月30日當天使用電筆、萬用表、搖表對小料臺檢查,亦未發現異常。3月1日、4月1日對小料臺電氣開關(漏電保護裝置)的檢查記錄顯示均無異常。目前,海底撈已多方聯絡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對小料臺再次進行覈查。

  對於此事的權責問題,有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判斷海底撈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需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從陳女士的描述來看,她在海底撈就餐時觸電受傷,海底撈作爲經營場所的管理者,有義務爲顧客提供安全的就餐環境。如果海底撈不能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身已盡到安全保障義務,且不存在其他導致觸電的不可抗力因素,那麼海底撈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該律師進一步分析稱,陳女士所穿衣服材質是否容易引起靜電,以及這種靜電是否可能是導致觸電的原因之一,也需要進一步調查和認定。如果經專業檢測機構檢測,小料臺確實存在漏電等安全隱患,那麼海底撈的責任將更爲明確。但如果檢測結果顯示小料臺不存在問題,且陳女士所穿衣服材質與觸電存在關聯,那麼責任的劃分可能會更加複雜。

  此次事件對海底撈的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福州公孫策公關諮詢有限公司合夥人詹軍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海底撈在此次事件處理中前期存在不合理之處。最初公司將責任歸咎於消費者,提出爭議性方案,有推諉之嫌,這對品牌聲譽造成損害。企業面對消費者問題應積極擔責,而非用報警等方式推卸,這會讓消費者和公衆對品牌信任度降低。從品牌聲譽視角看,消費者在店內受傷,品牌應第一時間關懷致歉、積極調查解決。

  ESG評級從A級下滑至BBB級

  海底撈一直以來依靠“食品安全”和“優質服務”兩大核心競爭力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然而,近年來海底撈多次遭遇食品安全挑戰,暴露出其在這方面的不足。

  根據萬得最新ESG評級,海底撈的評級從2023年的A級下滑至2024年的BBB級,公司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維度上的評分均顯著低於行業領先水平。從海底撈的實際表現來看,其在社會與治理維度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

圖源:萬得數據

  根據黑貓投訴平臺的數據,近30天內,海底撈收到了90條投訴,主要集中在喫出異物、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和服務態度差等問題上。

  在業績方面,海底撈也出現了增長緩慢的現象。數據顯示,2024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27.55億元,同比增長3.14%,增速低於2023年同比33.55%的增長水平。2024年,公司實現淨利潤47.00億元,同比增長4.65%,但增速較2023年同比227.33%的增長出現大幅下滑。

  2024年海底撈翻檯率回升至4.1次/天,較2023年的3.8次/天有所改善,但仍低於2019年的4.8次/天。2024年海底撈啓動加盟業務後,僅新增13家加盟餐廳,自營餐廳減少了19家。

(文章來源:證券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