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與美團之間的“外賣競爭”不斷升級。4月21日,京東集團稱,有平臺強迫外賣騎手“二選一”,不能接京東平臺秒送訂單的情況,爲支持騎手自由接單、保障收入,京東推出多項緊急援助措施。當日傍晚,針對要求騎手“二選一”傳言,美團聲明稱沒有任何平臺有動力、有能力去約束外賣騎手的接單選擇。美團從未要求騎手不跑閃送、順豐等其他即時配送平臺,同樣更沒有任何理由對某平臺進行任何限制。
記者觀察發現,自京東外賣“落地”後,美團與京東的競爭越演越烈,從外賣的配送端、消費端,甚至延伸到平臺對即時零售的戰略佈局。在業內看來,本輪的外賣“大戰”,本質是京東對美團發力即時零售的正面反擊。
▍平臺“加碼”:外賣訂單超時20分鐘以上免單
當日記者隨機調查發現,截至目前,廣州核心區域兼職騎手未有因配送多個平臺被封號的情況。一位在廣州跑了好幾年外賣的騎手小哥告訴記者,“騎手就是哪家平臺賺錢,就做哪家。”被要求“二選一”?上述小哥表示,也是看報道才知道這事,“其他城市不清楚”。“包括我自己,騎手們都在觀望,兼職就哪個平臺都能跑,假如做全職就再觀望下哪家平臺更好。”除了“喊話”騎手外,對於消費者側,京東稱,從即日起外賣訂單超時20分鐘以上,將給予免單。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服務分析師陳禮騰表示,京東作爲新進入者,以差異化定位入局外賣市場,爲外賣市場再一次激起競爭“水花”,但目前來看騎手資源相對缺乏。對於平臺來說,騎手和商家規模決定了其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在騎手端,“多平臺接單”會稀釋平臺運力資源,增加調度成本,還可能降低單平臺的履約效率。
▍“火力”加強兩家巨頭“隔空”喊話
其實早在2018年美團已佈局即時零售業務,逐漸讓京東數碼3C類板塊承壓。隨後京東外賣“落地”,直指美團,兩家平臺的“火力”越來越猛。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近日在社交平臺直指,“京東不是第一家想做外賣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後一家。”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回應,不要和人打口水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
京東今年以來對外賣如此重視的背後,是即時零售這幾年發展得如火如荼,覆蓋品類越來越廣泛,從最初的生鮮、食品,擴展到日用品、3C數碼、藥品等品類。當前,傳統電商最快的履約時效是當日達,次日達。即時零售從誕生之初,講求的是“30分鐘”的履約時效。
面對競爭對手,近日,美團推出即時零售的品牌“美團閃購”,稱聯手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旗的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爲消費者創造30分鐘貨物到手的體驗。
▍業內觀察:即時零售新一輪競爭如何取勝?
在電商行業增速放緩的當下,即時零售是平臺都能看到的“新增長曲線”,美團、京東、阿里巴巴、順豐同城都在積極佈局其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我國即時零售規模預計2030年將超2萬億元。
大廠紛紛入局,誰又能取勝?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客座顧問、零售電商行業專家莊帥認爲,京東在美團閃購和自營業務突破萬億元規模之前,進軍外賣業務顯然屬於以攻爲守的最優解。
陳禮騰則認爲,未來即時零售將向“技術驅動+生態協同”演進,通過智能調度、自動化配送降低成本,同時應對政策合規與用戶復購率提升的挑戰,最終競爭將聚焦“效率、成本與生態閉環”的平衡能力。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