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前瞻:自動駕駛新規出臺後,國產車能否撼動特斯拉?

TechWeb
昨天

4月22日消息,在即將開幕的2025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70餘家中外汽車品牌將展出100多款全新或改款車型。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中,競爭日趨白熱化。

展會將於4月23日至5月2日舉行, 比亞迪 、吉利等中國銷量領先的品牌有望成爲焦點。與此同時,大衆、日產、豐田以及 通用汽車 旗下的凱迪拉克等外資品牌也將同臺競技。在中國持續數年的汽車價格戰背景下,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正成爲車企爭奪市場份額與利潤的新戰場。

然而,在今年3月小米SU7車型發生致命事故後,監管部門加強了對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營銷術語的管控,禁止車企在宣傳中使用“智能”或“自動駕駛”等表述。這一政策打亂了衆多車企原計劃在本屆車展上展示下一代駕駛輔助系統的安排。

在上述事故中,小米旗下電動轎跑SU7在駕駛員嘗試接管輔助駕駛系統後不久,撞上 水泥 柱並起火,造成三人遇難。該車型於2024年北京車展前夕首次亮相,曾引發市場轟動,自去年12月起,其月度銷量已超過 特斯拉 Model 3,已售出超過21.5萬輛。

事故引發的監管審查促使比亞迪、極氪等中國車企緊急調整營銷策略,不再強調自動駕駛能力,而是轉而強調駕駛員需保持謹慎。

在中國這個競爭極爲激烈的 新能源 汽車市場,駕駛輔助系統已成爲車企實現產品差異化的關鍵手段。

國新能源 汽車龍頭企業比亞迪今年2月宣佈,其“天神之眼”駕駛輔助系統將作爲全系車型的免費標配功能,即便售價低至約1萬美元的入門級車型亦不例外。這一舉措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內的競爭壓力。

汽車行業研究機構Jato Dynamics分析師于波(音)指出:“比亞迪正在將其在電動車領域的成功策略複製到駕駛輔助系統領域,利用其龐大規模降低成本並向競爭對手施壓。許多車企批評比亞迪挑起價格戰,在‘天神之眼’上,比亞迪也是用相同手法,讓其他企業倍感壓力。”

此外,自2月起,監管機構還禁止車企在未經政府批准的情況下,通過OTA(遠程在線升級)更新駕駛輔助 軟件 。這促使特斯拉暫停了其“全自動駕駛”(FSD)軟件在中國的限時免費試用。雖然FSD名稱中包含“全自動”之意,但其實並未真正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幾天後,從名稱中移除“FSD”,改稱“智能輔助駕駛”。

華爲作爲車載軟件供應商,已與多家中國車企合作推出八款車型,並於週二啓動宣傳活動,呼籲用戶在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保持謹慎。

在上週華爲與奇瑞聯合打造的智界品牌直播發佈會上,知名演員劉亦菲作爲品牌代言人表示:“技術爲我們提供了良好的輔助,但我們也應始終重視駕駛安全。”

在本屆車展上,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極氪原計劃發佈首款搭載L3級駕駛輔助技術的車型,該技術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實現“脫手”駕駛,但仍需駕駛員監控道路情況。不過,極氪方面表示,其新聞發佈會將改爲重點展示混合動力車型與電池技術。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也在進一步收緊電動車電池安全標準,以降低起火與爆炸風險。

瞄準特斯拉

儘管監管挑戰猶存,中國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及各類混合動力車型)仍呈現出歷史性銷售增長。

當前, 新能源車 型在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中佔比已超過50%,遠高於美國、歐洲及全球大多數市場,標誌着中國實現了原定2030年目標。

據悉,本週將在上海車展上首發的十餘款新車型均爲電動跨界SUV,定價直指特斯拉Model Y,勢必加劇這家美國電動車巨頭在中國乃至全球市場所面臨的壓力。特斯拉對此未予置評。

特斯拉在中國純電動車市場的份額已從2020年15%的高點跌至今年第一季度的9%,其全球年度銷量也在去年首次出現下滑。

這一趨勢在歐洲與美國市場進一步加劇,部分原因是公衆對其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政治立場日益不滿。馬斯克目前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高級顧問之一。

自2021年起,特斯拉便未再參加過中國車展。此前,其展臺曾因用戶現場抗議事件引發廣泛關注。相比中國本土車企頻繁發佈新車型,特斯拉推出新車型或改款的速度顯得明顯滯後。

本週將亮相的多款Model Y競品在電池快充、輔助駕駛及車載娛樂方面配置更先進,價格卻更具吸引力,代表車型包括小鵬的G6和極氪的E6。

被分析師視爲Model Y最大潛在競品的小米YU7跨界車,原被寄望於本屆車展首秀,然而小米最終僅展出SU7及SU7 Ultra兩款在售車型,且未設新聞發佈會。官方未透露原因,對媒體問詢亦保持緘默。

獨立汽車行業分析師邢磊(音)在過去二十餘年間一直關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他稱這些即將亮相的中國電動跨界車爲“Model Y殺手”。

“這是海嘯般的壓力,”他說,“擊敗Model Y的不會是一款車,而是十二三款齊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