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推薦什麼內容,用戶可以自己決定了?近期,小紅書、微博等App上出現一項新功能,平臺以圖表形式向用戶直觀展示其瀏覽內容偏好的分佈情況,即“信息繭房”的程度,同時支持用戶調節不同類別內容的個性化推薦強度。這一變化被認爲是落實優化算法規則透明度,實現算法自主可控要求的一個重要舉措。
多個平臺上線“內容偏好調節”功能
南都·隱私護衛隊實測發現,在小紅書App內,進入“我-設置”頁面,有一個“內容偏好調節”功能,其以餅狀圖的形式向用戶直觀展示了近七日或近一日瀏覽內容的偏好分佈情況,包括時尚穿搭、美食教程、美妝、旅遊記錄、日常生活等類別標籤,用戶可以清晰瞭解到在算法推送下所瀏覽內容的分類佔比。
小紅書“內容偏好調節”功能
小紅書“內容偏好調節”功能
在餅狀圖下方的“內容偏好調節”板塊中,用戶可通過移動滑塊,自行調節不同類別內容的推送強度,具體分爲“減少推薦”“默認強度”“增加強度”三個檔位。
同時,用戶還能直接刪除不感興趣的內容標籤,點擊“調節更多內容”,另有數十個內容標籤可供添加。這意味着,如今用戶可以自主調節平臺推送內容的偏好,很大程度上決定在App看到哪些內容。
爲了摸清其他主流內容平臺的相關情況,南都·隱私護衛隊還對微博、嗶哩嗶哩、抖音、快手App進行實測。
微博該功能的設置與小紅書類似。在“我的-設置-隱私設置”頁面內可找到“內容偏好管理”功能,通過餅狀圖展示用戶興趣偏好分佈情況,有減少、默認、增加推薦三個檔位可供選擇,用戶可自行刪除或添加其他內容分類標籤。
微博“內容偏好管理”功能
嗶哩嗶哩“首頁推薦內容偏好”管理功能
嗶哩嗶哩App內,在“我的-設置”頁面,通過“隱私權限設置-個性化內容推薦管理”,進入“首頁推薦內容偏好測試版”,即可看到以餅狀圖展示的用戶偏好分佈情況,並註明“根據近期播放、調節偏好等行爲綜合計算”。頁面下方“我的偏好”板塊,用戶可點擊固定、刪除、添加偏好標籤。
另外,抖音、快手App暫未上線類似精細化調節功能,但二者在算法公開方面也有相關舉措。今年3月,“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網站上線,向全社會公開算法原理、社區規範和治理體系。快手也公示了熱搜榜單的排序規則和算法運行規則,設置智能客服24小時在線解答算法相關問題等。
四部門專項行動打造平臺算法新秩序
近年來,算法推薦系統作爲平臺提高用戶黏性的主要手段,已深度介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着經濟生活中的各種決定。與此同時,是否會造成“殺熟”“信息繭房”,以及對於算法原理的解釋性不足等問題引發了各方的深切擔憂。
爲此,去年不少網友試圖通過“喊話”大數據對抗算法。比如在網上頻繁批評某件商品價格太高、要求平臺提供服務優惠、聲稱自己喜歡某類內容可以多推薦等等,希望這些留言被算法系統檢測到並參與演算,實現反向馴化算法,減少“殺熟”“信息繭房”帶來的風險。
在算法治理方面,要求平臺允許用戶關閉“個性化推薦”功能是一個重要節點。2022年,《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正式實施,其中明確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或者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選擇或者刪除用於算法推薦服務的針對其個人特徵的用戶標籤的功能。
同年3月前後,微博、微信、嗶哩嗶哩、抖音、小紅書等App均上線“個性化推薦”開關,爲用戶是否接受算法管理提供了靈活選擇。
近期各大平臺在算法治理方面的動作,或與一記“重拳”有關——去年11月,四部委聯合發起“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要求,在2024年11月24日至2025年2月14日期間,重點整治“信息繭房”、操縱榜單行爲、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利用算法實施大數據“殺熟”,以及算法向上向善服務、算法安全主體責任缺失等問題,組織企業自查自糾,並在今年年初覈驗其自查情況。專項行動宣佈不久,抖音、微博、小紅書等主流內容平臺均作出回應,公佈一系列治理措施。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