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4月22日盤後,特斯拉發佈一季報,由於汽車交付量驟降,公司營收、利潤等核心財務指標全部大幅低於預期。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總營收同比下降9%至193.3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211.1億美元;淨利潤僅4.2億美元,同比銳減71%。調整後每股收益0.27美元,低於預期的0.38美元,創下近三年新低。儘管自由現金流回升至6.64億美元,但主要依賴5.95億美元監管積分收入支撐,核心業務造血能力堪憂。
汽車業務毛利率(不含積分)爲12.5%,略高於預期,但較2022年的28.5%已腰斬。供應鏈成本上升與價格戰壓力下,盈利空間持續收窄。
Q1全球交付33.67萬輛,同比下降13%,爲2022年二季度以來最差表現。Model 3/Y交付量同比減少12%,Cybertruck交付僅6406輛,同比暴跌50.8%,遠未達馬斯克“年銷百萬輛”目標,全球交付量創三年新低。
歐洲15國市佔率從17.9%驟降至9.3%,荷蘭、瑞典、丹麥等地銷量跌幅超50%。分析師指出,馬斯克政治立場引發的消費者疏離、產品迭代滯後及本土品牌競爭加劇是主因。
美國市場交付量下降8.6%,Model Y銷量同比下滑33.8%,市場份額從51%縮至44%。消費者因馬斯克涉政發起抵制,疊加Cybertruck質量問題和定價過高,進一步削弱競爭力。
上海工廠貢獻13.72萬輛,即全球51.3%的交付量,煥新Model Y單月銷量破7.88萬輛。然而,市場份額從2023年的7.8%降至5.4%,依賴Model 3/Y多次降價等促銷,難掩競爭力下滑,小米、小鵬等本土品牌加速蠶食市場。
美國對進口零部件加徵25%關稅,導致特斯拉北美供應鏈成本陡增。投行測算單車成本或漲8000-12000美元,若轉嫁消費者,Model Y售價或突破6萬美元,進一步抑制需求。
現有車型老化,煥新Model Y未達預期熱度,低價車型計劃延遲至2025年下半年。相比之下,中國車企在智能化、配置內卷中佔據先機,小米SU7、智界R7等對標產品分流訂單。
馬斯克宣佈縮減政府職務以聚焦特斯拉,不過Robotaxi、人形機器人等長期項目仍存不確定性。儲能業務裝機量增157%,雖成亮點,但28億-30億美元的收入規模尚難對沖汽車業務頹勢。
特斯拉正面臨內憂外患,內部需平衡成本控制與技術創新,外部需應對地緣政治、市場競爭與消費者信任危機。
儘管馬斯克強調“需求未減弱”,但分析師普遍下調盈利預期,富國銀行甚至給出130美元目標價,較當前股價接近腰斬。若無法在低價車型落地、自動駕駛技術突破及全球產能優化上取得實質性進展,特斯拉的護城河或將進一步收窄。
特斯拉的財報折射出電動車行業轉型期的陣痛。當“價格戰”與“技術戰”並行,這家曾定義行業的巨頭能否重拾增長動能,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戰略定力與市場應變間找到平衡。
注:本文創作藉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場數據和行業信息,結合輔助觀點分析和撰寫成文。
責任編輯:丁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