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高盛集團促請股東批准向兩位高管發放總額高達1.6億美元的特別獎金,背後意圖是希望投資者認同高盛早已不只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投資銀行。
這筆留任獎金將發放給首席執行官戴維·所羅門和總裁約翰·沃爾德倫,以便他們繼續留任並執掌該公司。但高盛給出的解釋遠不止於此。該行表示,兩位高管的薪酬應當體現他們作爲一傢俬募市場巨頭掌舵人的地位。
高盛在1月宣佈這一獎金方案及一項新的“附帶權益”計劃時表示,“董事會考慮到了高盛在人才競爭方面所面臨的獨特壓力,包括來自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傳統銀行體系之外的其他機構”。高盛強調,公司如今是“全球前五大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之一”。
在週三於達拉斯召開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高盛股東將就這一不同尋常的薪酬安排進行一場不具約束力的投票。
近年來,高盛愈發將自身定位爲與黑石、KKR和阿波羅全球管理等另類資產管理巨頭同臺競爭的機構。這些公司市值更高,非創始高管也有機會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但在本次股東大會投票前,多個重要聲音反對高盛以類似方式激勵高管。
不同於金融危機後華爾街主流採用的與業績掛鉤的獎金結構,高盛爲所羅門和沃爾德倫設計的是兩筆每人8000萬美元的多年期限制性股票薪酬激勵,主要條件是兩人至少再留任五年。富國銀行分析師Mike Mayo指出,這種安排可能會與高盛員工隊伍“離心”。兩家知名的股東顧問公司已呼籲投資者否決這一激勵方案,一家批評其“過於慷慨”,另一家則稱這種分層激勵結構是“糟糕做法”。
“這次諮詢性投票只是爲了讓我們的股東有機會對高管薪酬表達意見,”高盛發言人Jennifer Zuccarelli在電話中表示。
這場爭議背後的核心問題在於:在私募市場迅速擴張的背景下,多元化投行與另類投資公司之間的界限正變得日益模糊。兩類機構都在努力突破傳統定位,投資銀行開始從高淨值客戶和機構投資者那裏募集資金,並參與私募股權投資。而另類投資公司則在積極擴張信貸業務。
這也引發了新的討論,即銀行是否應在估值和高管薪酬方面也與另類投資公司縮小差距。
高盛資產管理目前管理的以公募基金爲主的3.2萬億美元資產中,私募資產規模約爲5000億美元。相比之下,全球最大另類資產管理公司黑石的私募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
“高盛這塊業務正追趕一些大型上市另類資產管理公司,”Citizens Financial Group分析師Devin Ryan表示,“我仍然認爲高盛在對這項業務的財務潛力上有所低估——前提是執行到位。”
就目前股票估值來看,高盛要讓股東信服其戰略轉型仍有不少工作要做。
該股目前市盈率約爲12倍,與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同行大致相當。而另類投資巨頭KKR的市盈率約爲29倍,黑石市盈率高達37倍左右,該公司憑藉其輕資產、以管理費爲核心的商業模式而受到投資者青睞。
長期以來,高盛投資者的關注焦點仍集中在其投行與交易業務表現上。Autonomous Research分析師Christian Bolu指出,要實現類似另類資產管理公司的估值水平並不現實,“因爲這塊業務很難成爲高盛主要的利潤貢獻來源”。
這種差距也體現在高管薪酬上。2024年,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的薪酬總額是3900萬美元,與高盛CEO所羅門大致持當。而在KKR,由於附帶權益、獎金支付及股票獎勵的加持,兩位聯席CEO的收入分別達到7300萬美元和6400萬美元。
即便是頭部銀行高管的薪酬包,也可能遠不及私募股權同行從“附帶權益”(即利潤抽成)和績效獎勵中獲得的收入。黑石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蘇世民去年光靠這部分收入就進賬8370萬美元。而作爲公司第一大股東,他還另外獲得了約9.16億美元的股息收入。
“人才在這個行業裏至關重要,所以薪酬方面必須具備競爭力,”Bolu說。“如果這項業務增長更快、回報更高,那我認爲薪酬並不應是主要擔憂。”
根據1月披露的信息,高盛將在自家薪酬結構中引入類似“附帶權益”的機制,併爲包括CEO所羅門和總裁沃爾德倫在內的高管提供從私募基金利潤中分成的激勵機制。
所羅門近年來持續強調高盛的增長潛力,尤其是在該行逐步向尋求超高回報的個人投資者開放旗下更多基金的背景下。本月的財報電話會上,他特別強調,管理費所帶來的穩定收入符合私募市場高利潤、可持續的長期趨勢。
“從整體來看,私募資產和私募資產配置仍處於一個長期的結構性增長週期中,”所羅門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10年、甚至15年裏,隨着更多投資者轉向私募資產,這一結構性增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當前對另類資產管理公司來說並不是一個輕鬆時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爲全球市場注入了不確定性,一方面推動了交易量激增、讓投行受益,另一方面卻使得私募股權公司更難將投資對象出售或上市。
不過,高盛的私募股權部門至少處於相對舒適的位置。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團隊的投資重心偏向於“輕資產”的服務類和科技公司,這些企業受關稅影響相對較小。此外,在疫情過後,高盛已大幅退出部分投資項目,這也緩解了該部門今年實現退出回報的壓力。
但根據彙總的分析師預期,高盛資產與財富管理部門的管理費收入增速預計將創下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Citizens的分析師Ryan預測,兩年內高盛資產管理業務可能進一步增長,對公司盈利貢獻將從去年的四分之一左右提高到約三分之一。此外,該業務的私募資產管理規模有望在五年內翻倍至1萬億美元。
當被問及未來幾年高盛另類投資業務的增長速度時,高盛資產管理負責人Marc Nachmann在4月的一場媒體活動上露出了略帶苦澀的笑容。
這位一向寡言的高管表示,“我們沒有具體的目標。但我預計另類投資業務的增長速度會快於傳統業務。我們的目標是兩手抓,希望兩條業務線都能實現增長”。
責任編輯:李桐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