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京東和美團兩家公司圍繞外賣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照理說,雙方比的應該是餐品和服務質量,可最近似乎在“是否謠言”上爭了起來。
從事件脈絡來看,先是美團闢謠網傳“去其他平臺跑單會被美團封號”的說法,並依據內部規章對一名造謠騎手予以懲戒;而後,京東通過官方微信公衆號發文暗示,業內有平臺要求騎手“二選一”;美團又回應,此說法“莫須有”……
其實,外賣行業到底有沒有“二選一”的規定,平臺的說法不算數。最有發言權當屬騎手,或者監管部門調查後給出結論。不過,面對已經出現的“是不是謠言”的爭論,有必要對當事企業提個醒:市場歡迎良性競爭卻不歡迎“謠言之爭”,因爲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得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或者誤導性信息,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
從旁觀者的視角看,京東與美團的競爭原本能爲外賣行業帶來諸多積極影響。從長遠看,雙方競爭的戰略縱深早已超越外賣業務本身,劍指外賣所代表的即時零售市場;但就事論事,這場競爭打破了外賣行業長期以來看似平靜的局面,行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風險點”暴露無遺。爲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雙方不斷升級“戰術”,從優化配送算法到提升餐品品質,從改善騎手待遇到加大用戶補貼,本質都是在探索能讓餐廳、騎手、消費者等各方更滿意的服務方式,促使市場資源通過“用腳投票”實現更高效的配置。
這本是一場有機會推動外賣行業進步的良性競爭,卻隨着“謠言之爭”的出現,有點變了味。
回望商業歷史長河,不乏企業因造謠抹黑競爭對手而自食惡果還殃及整個行業的慘痛教訓。例如,在一起食品行業的競爭中,甲企業有員工編造了乙企業產品有風險的說法,並通過公關公司以不同當事人身份發佈,引發食品安全危機。雖然最終水落石出,但乙企業的商業信譽已不可避免的受損,造謠員工所屬的甲企業同樣無法置身事外,受到外界指摘。加上兩家企業都是行業巨頭,還引發公衆對整個行業的不信任。
在網絡營商環境日益重要的當下,更要警惕“謠言之爭”,防止謠言成爲不正當競爭工具。因爲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商業詆譭行爲的危害可能被進一步放大。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美團和京東同樣是行業巨頭,面對已露端倪的“謠言之爭”,是否該換一換“爭”的方向?
其實,外賣行業作爲此次的競爭焦點,苦謠言久矣。除了新出現的“騎手二選一”說法,此前已有不少被“蓋棺論定”的謠言,如“平臺禁止45歲以上騎手接單”“7萬研究生送外賣”等。這些謠言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靈活就業羣體的積極性和穩定性。
還有,假冒外賣員或真外賣員擺拍的短視頻也屢被曝光批評。這些短視頻通過賣慘、惡意挑撥騎手與商家或消費者關係等手段,博取眼球,嚴重誤導公衆,擾亂社會秩序。
可見,不論美團還是京東,完全可以達成共識:外賣行業不需要“謠言之爭”,而需要“品質之爭”“制度之爭”。
當下的外賣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與變革的關鍵時期,從配送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到服務質量的精細化管理,再到行業規範的完善,都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巨頭之間的良性競爭,應當爲行業帶來新思路、新技術與新規範,推動行業朝着更加規範、健康的方向發展。可靠的品質、合理的規則、優質的服務,纔是商家、騎手、消費者的共同期待,也是平臺長遠發展的基礎。
(文章來源:上觀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