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研報中,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對美國半導體行業進行了深度剖析,特別是對英偉達(NVDA.US)和AMD(AMD.US)這兩家行業巨頭的現狀及未來前景進行了詳細分析。
自 2025 年 4 月 15 日 H20 系列產品對華正式實施禁運後,英偉達股價重挫 14%,而同期費城半導體指數(SOX.US)和標普 500 指數(SPX.US)分別下跌 8% 和 4%。目前來看,有四大因素正壓制英偉達股價:一是中國市場銷售受限(佔總銷售額的 13% - 14%,但目前僅佔數據中心業務的 3% - 6%),不過美銀認爲中國市場的相關風險已被市場較充分計價;二是即將於 5 月 15 日生效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可能使主權國家銷售額的 10% 面臨風險;三是毛利率預計將在 2025 財年第二季度回到 70% 中段,但在此期間需經歷多次銷售削減和成本壓力;四是雲服務資本支出在 2026 財年的能見度較低。
美銀對英偉達 2026 和 2027 財年的基礎情景預測每股收益(EPS)分別爲 3.97 美元和 5.74 美元,已充分考慮了上述風險因素。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美銀仍重申對英偉達的 “買入” 評級。其認爲當前股價波動爲更好的買入機會,儘管將目標價從 160 美元下調至 150 美元,以反映基於 26 倍 2026 財年預期市盈率的更低每股收益預期。
從估值角度來看,英偉達當前基於市盈率(P/E)的估值僅爲 16.6 倍,若按照最壞情況下(即 10% 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限制)進行測算,其 2026 財年市盈率也僅爲 19 倍,遠低於其歷史中位數 30 倍和週期低谷典型值 23 倍。這表明,即便在較爲悲觀的預期下,英偉達的估值依然具有吸引力。
美銀基於與英偉達類似的邏輯,對AMD的銷售和每股收益預期進行了下調,以反映 MI308 系列產品對華禁運的影響。AMD預計將在 2025 年第二季度承擔 8 億美元的庫存和儲備費用。假設其 2025 財年的毛利率爲 - 40%,那麼剩餘的 MI308 系列產品在 2025 年剩餘時間裏的出貨量可能達到 13.3 億美元,約佔其 75 億 - 80 億美元數據中心 GPU 出貨量的 18%,以及公司總銷售額的 4%。
對於 2026 和 2027 財年,美銀預計AMD面臨的阻力將逐漸減小,假設 MI308 系列產品是在中國可以銷售的最先進 GPU 產品,並將逐漸面臨更多的本地競爭。此外,從 2025 年第三季度開始,美銀小幅上調AMD的毛利率 50 個基點,以反映 MI308 系列產品對毛利率的稀釋貢獻減少,同時部分抵消因潛在關稅和供應鏈迴流而產生的成本增加。
美銀對AMD的評級爲 “中性”,目標價從 110 美元下調至 105 美元。這一目標價對應的市盈率爲 20 倍,與 0.9 倍的市盈增長比率(PEG)相匹配,基於其 2026 財年每股收益 5.29 美元的預期,與高增長計算類半導體的歷史 1 - 2 倍 PEG 範圍基本一致。
近期,遊戲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這對英偉達的傳統優勢業務構成了直接威脅。據美銀分析,消費者對遊戲設備的支出意願正在下降,導致英偉達在遊戲市場的收入佔比逐漸縮減。歷史數據顯示,遊戲業務曾爲英偉達貢獻了約 40% 的營收。
然而,目前該領域的銷售額同比下滑幅度已接近 20%,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業績表現,暴露出英偉達在業務多元化進程中的潛在脆弱性。
此外,AMD所處的競爭環境愈發嚴酷,正遭受來自英偉達、英特爾(INTC.US)以及一衆初創企業的激烈競爭。英偉達在 GPU(圖形處理器)領域持續推出高性能產品,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英特爾則在 CPU(中央處理器)市場上不斷髮力,試圖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奪回失地。
與此同時,衆多 AI(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憑藉靈活的市場策略和創新技術,也在特定細分領域對 AMD 形成擠壓態勢。美銀指出,AMD 在市場份額爭奪中面臨着嚴峻挑戰,需要在技術創新和市場策略上做出更大努力才能突破重圍。
同時,AMD 在製造環節過度依賴臺積電(TSMC.US)這一單一供應商,這已成爲其業務發展的重大隱患。據行業分析,臺積電承擔了 AMD 幾乎全部的芯片製造任務。一旦臺積電的生產環節出現問題,如產能不足、技術瓶頸或供應中斷,AMD 的產品交付將受到嚴重影響。
美銀警告稱,這種過度集中的供應鏈佈局限制了 AMD 在面對突發狀況時的應對能力,增加了其運營風險,可能在供應鏈波動時導致收入損失和市場份額下滑。
最後,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不斷加劇,給半導體行業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美國政府近期出臺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政策,限制關鍵技術、產品及相關服務出口到中國,涉及範圍廣泛,包括高端芯片製造設備、先進半導體材料等。
據報道,美國已將部分中國企業和機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導致中美科技交流與合作受阻。這種緊張局勢可能進一步升級,催生更多出口管制措施,增加英偉達、AMD 等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市場風險,影響其全球業務佈局和長期發展戰略,給整個半導體行業的穩定發展蒙上陰影。
隨着英偉達和AMD在中國市場面臨銷售限制,本土半導體企業迎來了發展的窗口期。英偉達預計其2026財年來自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下降約4%,而AMD也將承受類似的壓力。這表明,中國本土半導體企業有機會填補這一市場空白。
這些本土企業在GPU(圖形處理器)和CPU(中央處理器)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突破進展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特別是在高端芯片製造和AI(人工智能)應用方面,任何技術瓶頸的突破都可能帶來巨大的市場份額增長和投資回報。
美國政府推出的“AI擴散規則”對全球半導體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英偉達的全球客戶足跡中,有24%的銷售額來自非中國二、三級國家,其中包括18%的新加坡銷售額。在最壞的情況下,英偉達多達10%的這些銷售可能受到AI擴散規則的限制,導致其EPS(每股收益)在2026和2027財年分別額外下降14%和11%。這一形勢凸顯了佈局符合出口管制框架的芯片設計商的重要性。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英偉達的估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在其業績承壓期間,英偉達的遠期市盈率(P/E)僅爲17.4倍,顯著低於其歷史5年中位數30倍,甚至低於週期低谷的典型值23倍。這意味着市場恐慌可能過度放大了短期風險,爲投資者提供了以合理估值買入龍頭企業的機會。
英偉達和AMD的業務模式和財務表現凸顯了全產業鏈佈局的重要性。英偉達在2026財年將因H20系列產品的禁運而使總銷售額降低6%。而AMD預計其2025財年的毛利率將受到顯著影響,同時其數據中心GPU出貨量可能減少。這表明,具備從芯片設計、製造到軟件平臺開發等全產業鏈佈局能力的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和政策變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