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股價最大漲幅逾15%,探尋先聲藥業(02096)創新價值背後的估值增長確定性

智通財經
04-23

今年4月,先聲藥業(02096)先後宣佈自身多款差異化創新的ADC品種將亮相今年的AACR年會。此時正值港股醫藥板塊的自主創新週期,疊加ADC新秀映恩生物掛牌上市,市場聚光燈再次聚焦於港股ADC賽道。而作爲國內創新ADC賽道的領頭羊之一,先聲藥業也同樣受到業界和市場的雙重關注。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在多重利好推動下,4月22日,先聲藥業股價高開高走,盤中最大漲幅達到15.44%,遠高於當日恒生醫療保健指數6.07%的漲幅。

拉長時間線來看,港股創新藥板塊中爲數不多的先於2024年9月牛市率先啓動的標的,先聲藥業在去年4月5日觸及階段性底部後,便走出了一段不懼外部因素干擾、穩步上升的長牛行情,實現季度“五連陽”,至今區間最高累漲高達81.35%。

雖然近期恒指大盤波動不止,但投資者依舊選擇用腳投票助力先聲藥業股價實現快速反彈和向上突破。究其原因則在於創新驅動下,公司的“投資確定性”正得到持續驗證。

投資確定性背後的創新驅動

自2000年首款ADC藥物獲批以來,該領域經歷了多次技術迭代,從早期因毒性問題屢遭挫折,到近年來憑藉新型連接子、高活性載荷和優化抗體設計的"三位一體"突破,逐漸成爲腫瘤治療的主流方向。

根據行業報告,全球ADC市場規模預計從2024年的108億美元飆升至2032年的34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6%,折射出ADC賽道在全球醫藥創新中的爆發性潛力。

身處國內ADC賽道第一梯隊,先聲藥業在ADC領域展現出了多元化的佈局。在差異化平臺建設上,先聲藥業搭建了覆蓋多種藥物形式的技術平臺,其中便包括結合了自主payload、穩定linker和偶聯技術的自研ADC創新平臺。在創新平臺的技術支持下,公司針對CDH6、CDH17、ENPP3、EGFR/cMet等多個靶點佈局研發了多款ADC新藥。

而此次,公司將攜6款新型ADC的臨牀前數據亮相今年的AACR年會。

以具備Best-in-Class潛質的EGFR/cMet雙靶點ADC品種SCR-A006(SIM0610)爲例,SCR-A006由針對EGFR和CMET的雙特異性抗體與拓撲異構酶1抑制劑偶聯,在多種腫瘤細胞系和體內異種移植瘤模型中表現出廣譜且更優的抗腫瘤活性,與同類靶點ADC相比,SCR-A006的抗腫瘤效力更高,治療窗更大,因而具備較爲顯著的BIC潛質。該藥在埃萬妥單抗耐藥異種移植模型中也表現出良好的療效,以及在非小細胞肺癌PDX模型中均顯示出腫瘤完全緩解且持久的療效。

從競爭格局來看,當前處於臨牀階段的EGFR/cMet靶向雙抗ADC,僅爲阿斯利康AZD9592。而先聲藥業的SCR-A006有望於2025年進入臨牀研究,目前處於全球研發的第一梯隊。

實際上,ADC賽道只是先聲藥業深耕前沿創新技術研發的一個縮影。

在6年累計超85億元的龐大研發投入支持下,先聲藥業圍繞神經科學、抗腫瘤、自免及抗感染領域,佈局了超60項的創新研發管線,其中3個新藥分子處於NDA審批過程,4個新藥分子進入III期臨牀研究階段,11個分子進入早期臨牀階段,在研創新藥物形式涵蓋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多抗、融合蛋白、抗體偶聯藥物及小分子藥等。

例如,在神經科學領域,作爲全球近10年來首個獲批用於腦卒中的創新藥物,先必新在舌下片劑型在2024年獲得FDA突破性療法認定,並就海外III期臨牀方案與FDA達成一致,成爲全球首個獲此認證的神經科學領域藥物。

另外,在今年4月,先聲藥業還宣佈4項自免候選創新藥研究入選今年的AAI大會壁報,其中涵蓋TL1A、IL-4Rα、IRAK4、BTLA等多個創新靶點及雙抗、ADC、PROTAC、激動劑單抗等分子類型,屆時將向全球免疫學界展示公司自研項目最新臨牀前數據,證明公司的顯著創新價值已獲得國際學界的高度認可。

智通財經APP認爲,現階段“高確定性標的”選擇方面,市場大資金在先聲藥業上出現一致性,主要在於受近期外部因素干擾影響,AH兩地在止跌企穩後開啓了一輪自主可控大週期行情,而醫藥板塊的創新、自主可控以及出海的發展趨勢,符合當下週期行情的核心邏輯。

由於“自主可控”與“創新轉型”價值已獲業績與市場驗證持續驗證,先聲藥業因此成爲港股創新藥板塊中更具配置價值的稀缺標的。

一體化創新閉環爲估值拉昇提供強支撐

當創新藥收入佔比跨越70%閾值,企業估值模型將從傳統藥企向Biopharma切換。這便是先聲藥業此前連續5個季度股價攀升,且未來估值還將持續提升的核心邏輯。

近年來,先聲藥業實現快速蛻變,由仿轉創成果已然顯現。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3年,先聲藥業創新藥收入佔比從21%提升至72%。根據2024年財報,其創新藥業務收入達49.28億元,佔總營收的74.3%,達到行業領先水平,一舉成爲國內頭部藥企創新轉型先鋒。

公司由仿轉創成功則直觀表現於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2024年,先聲藥業毛利率攀升至80.2%,帶動經調整淨利潤同比增長41.6%至10.18億元,均爲上市以來新高。

在完成仿創轉型後,先聲藥業並未停下腳步,而是進一步完善研產銷一體化創新閉環,不斷夯實自身Biopharma發展底座。

在研發端,先聲藥業分別在上海、南京、北京和波士頓建立了全球多研究中心,還在香港設有協同創新中心,並設有神經與腫瘤藥物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公司合計研發人員近千名。在此基礎上,公司創新研發系統實現了從藥物發現、臨牀前開發、臨牀試驗、註冊全流程覆蓋,並擁有蛋白質工程、多抗/TCE、ADC、mRNA、AI輔助分子生成及蛋白降解等創新平臺。

在生產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方面,公司致力於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產設施和質量管理體系,持續提升自身藥品生產能力,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六個藥品生產基地,均符合中國GMP要求,部分生產線已通過了歐盟GMP認證或美國FDA檢查。

而在營銷端,截至2024年,公司神經科學、抗腫瘤、自身免疫及綜合、零售基層四大營銷事業部及其他營銷支持部門共有銷售人員約4050名,銷售網絡覆蓋中國32個省、市及自治區,產品覆蓋全國超3000家三級醫院,約17000家其他醫院及醫療機構,以及超過200家大型的全國性或區域性連鎖藥店。

不難看到,由完善的創新研發及生產體系、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和完善商業化團隊構建的研產銷一體化閉環,正是先聲藥業能夠實現高效快速的創新臨牀開發以及廣泛商業化的根基。這也將在今後爲公司後續獲批創新藥打開銷售空間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進而爲先聲藥業中長期增添較強的收入增長確定性,帶動其估值進一步走高。

近期,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交銀國際均發佈研報,看好先聲藥業,並予以“跑贏行業”或“增持”評級。其中,摩根士丹利將公司目標價上調至樂觀情景下的12.70港元,給予“增持”評級,較現價仍有48.36%的增長空間。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