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CEO喊話:我們不為中國造飛機了

虎嗅
04-24

中國航司退掉兩架飛機後,波音急了。

昨日,波音CEO奧特伯格接受美媒CNBC訪問時證實,幾架原定交付給中國航空公司的737 MAX飛機已飛返美國,並指不少中國航司已表示拒絕接收波音新飛機。

奧特伯格表示,如果中國的航空公司不接收飛機,波音將停止爲中國製造飛機,但他也承認:“如果我們看到中國市場關閉,那對我們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簡單說就是,你們不收,我也不伺候了。

然而,話雖強硬,背後卻是底氣不足,據美媒報道,波音最初運往中國的41架飛機已開始生產,另外9架計劃於今年交付。

這家曾經全球航空霸主的公司,如今正站在十字路口。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熄火冷卻,波音其實沒有太多選擇。

波音方面坦承,如果拒收情況不改善,將把原計劃交付給中國的飛機轉售他國。

從表面看,這是中國退飛機,波音喊狠話,但實際上,這背後藏着三場硬仗:一場市場爭奪戰、一場供應鏈生死戰、一場全球格局重塑戰。

首先是市場爭奪戰。

我們來看幾個數據:

去年,波音的營收爲670億美元,而據伯恩斯坦預測,如果中國航空公司全面拒收這50架飛機,波音將直接損失超12億美元。

這個數字,可能還保守了。

因爲波音對中國,不只是一個客戶那麼簡單,這是他們最大的海外市場,是他們爲數不多還寄希望扳回一局的“救命稻草”。

在全球航空市場,中國的體量擺在那:未來20年,中國航空市場將佔全球飛機交付總量的21%,堪稱“兵家必爭之地”。

反觀波音飛機這些年一系列安全事件背後,並沒有影響中國航司的“大單”。

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這些年,中國飛機產能也確實在不斷加速。

從飛機需求來看,中國將窄體C919定位爲波音737 MAX和空客A320neo的替代機型。

從產能爬坡節奏來看,C919飛機在2024年~2029年的產能分別規劃爲50架、75架、100架、150架、150架、200架。

不僅僅是中國商飛產能日漸提高,新的關稅格局必然讓波音的歐洲競爭對手空客獲得優勢。

中國悄然崛起,空客天降福音,所以當波音兩架飛機“打道回府”,其實打疼的,是波音的神經。

接着,是供應鏈之戰。

別以爲波音和中國沒那麼深的綁定。

波音在中國舟山設有一個波音737完工與交付中心,負責最後的裝潢和檢測流程。這些退回美國的737 MAX飛機,原本就是在那裏“出生”的。

這並不是重點,畢竟舟山只負責波音飛機的最後裝潢。

但波音的生產體系高度依賴全球協同卻是不爭的事實,中國長期以來在一些原材料方面佔據供應鏈關鍵位置。

比方說:稀土。

衆所周知,美國有70%的稀土產品依賴中國進口,沒有稀土,波音的日子將會舉步維艱,甚至連生產噴氣發動機、飛機雷達和通信設備、導航用的傳感器都很困難。

一旦中美脫鉤持續升級,波音的供應鏈勢必受到更深衝擊,而空客趁機加碼中國市場,與中國合作更深、供應鏈更穩,甚至2023年開出“在天津爲中國開闢第二條定製生產線”的誠意價。

這一進一退,波音的劣勢就會逐漸被放大。

第三,是格局之爭。

這不僅是航空領域之間的競爭,更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縮影。

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中國商飛的C919飛機,雖然已經開始試飛和商業運營,但其核心零部件仍有不少依賴美企,比如GE航空、霍尼韋爾、RTX等。

換句話說,中國雖然造出了“骨架”,但“心臟”還握在美國人手中。

航空製造領域,中國有稀土,美國有技術。

這也是外界擔心的點:一旦美國像對華爲一樣“掐脖子”,C919會不會被“鎖喉”?

但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年的中國。

我們看到的是:此前有多家外媒指出,中方不光拒收波音飛機,還暫停從美國公司採購航空相關零部件,這種“以戰逼研”的態度,說明中國正在爲可能到來的斷供做技術備胎。

就像芯片領域,美國越卡,中國越拼,華爲、寒武紀中芯國際接連突圍,再到最近AI之爭,杭州六小龍迅速崛起,每一輪產業升級背後,中國都迸發出了驚人的戰力。

如果未來在飛機領域也實現國產替代,那麼波音的失去,可能就是整個中國市場的機會。

現在,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波音飛機拒收風波,誰贏了?”

短期看,是雙輸。

波音損失訂單,中國航空公司接收計劃受阻,旅客可能要面對機票漲價,相關產業鏈也出現不確定性。

但長期看,至少在航空製造領域,中國不會輸,因爲真正的強大,是你隨時能自給自足,而不是依賴別人不脫鉤。

這一次對波音的強硬拒絕,既是商業選擇,也是戰略信號。

這是一場“製造能力”的內力修煉,是一輪“核心技術”的攻堅破局。波音感受到的不是一個客戶的離開,而是另一個競爭對手正在崛起。

當“中國製造”開始在航空產業鏈高端站穩腳跟,波音就不只是失去訂單,而是失去未來。

對於當下的中美關稅格局,坦白說,波音註定是“棋子”,能選擇的不多。

波音方面披露,“有很多客戶已尋求(向波音購買)MAX飛機,我們不會等太久,我不會讓這件事破壞公司的復甦。”

你以爲波音CEO喊話是在對中國施壓?

不,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在向世界宣佈:我快撐不住了……

此前,波音報告稱,一季度虧損小於預期,且飛機產量增加,尤其計劃今年每月生產38架波音737機型新飛機。

不光有中國沒接收的50架飛機,如此高產能背後要想讓飛機都有銷路,高低得來一輪“促銷誠意價”吧?

有意思的是,昨天特朗普突然流露出“服軟”跡象,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白宮高級官員表示,對華關稅可能會降至大約50%至65%之間。

這也不奇怪,畢竟再打下去,還會有什麼離譜新聞都不會讓人奇怪。

所以,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商業談判,而是一輪產業革命的引線。波音與中國的糾葛,折射的是大國博弈下,誰能抓住下一個風口。

從這一刻起,真正的競爭纔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