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掌英特爾後,華人CEO下重手,揮淚裁員2.1萬?

Ofweek維科網
04-24

衆所周知,全球半導體巨頭英特爾,最近正經歷着近二十年來最嚴峻的考驗。

在CPU市場,AMD憑藉臺積電的更高工藝,持續蠶食市場份額,在AI芯片領域,英偉達憑藉CUDA生態構建起的護城河難以逾越,英特爾幾乎可以忽略。

更致命的是,英特爾引以爲傲的芯片製造工藝已落後於臺積電等競爭對手,其晶圓代工業務累計虧損超過150億美元,且未見明顯轉機。

於是之前執掌公司CEO帕特·基辛格突然宣佈"退休",業內普遍解讀爲董事會對其改革進展不滿而做出的解聘決定,只是面子上給了他好看,沒說被辭退,說是退休了。

在這樣的至暗時刻,祖籍廣東的陳立武臨危受命,成爲英特爾歷史上首位華人CEO。

這位擁有斯坦福大學工程博士學歷的科技老兵,此前在半導體行業積累了超過35年的管理經驗。上任之初,他便明確提出三大改革方向:通過裁員現實大瘦身、重振AI芯片業務、重構芯片製造體系。爲彰顯信心,他自掏腰包2500萬美元(約1.8億元人民幣)購入公司股票,以顯示他的信心。

而近日,這輪備受關注的裁員終於落地。據彭博社披露,英特爾全球員工總數將從12.1萬銳減至10萬以內,裁員比例超過20%,涉及部門涵蓋銷售、營銷、研發等多個領域。

此次調整被定位爲"簡化決策層級"的關鍵舉措——過去一個新項目立項需經過7層審批,如今主要芯片團隊直接向CEO彙報,似乎效率確實更高了。

按照媒體的說法,裁員風暴背後,是英特爾重塑工程師文化的迫切需求。要知道在半導體行業,工程師文化意味着快速試錯、扁平化決策、以技術突破爲導向。

但近年來,英特爾內部層級臃腫、決策遲緩的問題日益凸顯。某離職員工曾吐槽:"提交個服務器升級申請,要等6個部門蓋章。"陳立武上任後,確定要將公司從5大事業部重組,減少不必要的層級,甚至可能會取消區域總裁職位,要求所有高管必須定期與一線工程師交流。

當然,除了裁員外,擺在陳立武面前的挑戰依然嚴峻。工藝方面,英特爾的Intel 18A製程良率如何,什麼時候量產還是未知數,而而臺積電2nm工藝已進入量產階段。

另外,CPU份額,依然面臨AMD的挑戰,而在AI芯片領域,英特爾雖推出Gaudi系列,但英偉達在AI訓練市場的份額仍超90%,可以說英特爾依然是困難重重。

而作爲曾經的技術燈塔,英特爾的衰落將動搖全球對"美國芯"的信心,不知道陳立武能否帶領這家硅谷元老級企業走出迷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