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 OpenAI 或收購全球第一瀏覽器 Chrome,你的上網體驗可能要鉅變了

愛範兒
昨天

全球佔有率最高的瀏覽器 Google Chrome,可能要被 OpenAI 收購了。

據路透社報道,在美國針對 Google 的反壟斷審判中,ChatGPT 的產品負責人Nick Turley 在法庭上作證稱:如果法院最終裁定 Google 必須剝離 Chrome 瀏覽器以恢復搜索市場的競爭,OpenAI 將有興趣收購 Chrome。

只是,當 OpenAI 向 Chrome 投來目光,背後的意圖或許絕不是“做瀏覽器”那麼簡單。

恐被迫剝離 Chrome 瀏覽器,OpenAI 高管喊話收購

這場看似偶然的“收購預告”背後,其實早已蓄勢多時。

早在去年,美國司法部就認定 Google 在搜索及相關廣告市場中存在壟斷行爲。

根據另一樁與 Android 生態壟斷相關的案件證詞,2020 年至 2023 年期間, Google 向三星支付了 80 億美元,以確保 Google 搜索、Play 商店和 Google 助手成爲三星移動設備的默認選項。

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位聯邦法官隨後裁定, Google 必須解除限制,允許開發者建立競爭對手的市場和賬單系統。

美國司法部認爲, Google 通過與手機廠商、運營商及瀏覽器簽訂一系列“分銷協議”,將 Google 搜索設爲默認選項,從而系統性壓制了競爭,現在則通過使用相同類型的分銷協議,將這種壟斷模式延伸到 AI 領域。

對此, Google 方面的回應頗有看頭。

Google 公司高管 Peter Fitzgerald 在庭審中強調,這些合作並非排他性協議,比如手機廠商仍可引入微軟 Copilot、Perplexity 等競爭對手。

他還披露:

Google 與三星的最新協議從今年 1 月啓動,合約期至少兩年。

按設備預裝量計費,Google 向三星支付固定月費,並分享廣告收益

新協議也允許三星搭載其他 AI 產品,不再只綁定 Google 搜索和助手。

面對壟斷的質疑聲,Google 方面回應稱,生成式 AI 產品的競爭本就存在,例如 Meta 和微軟都在這一領域發力,說明市場並非被 Google 一家壟斷。

包括微軟公司已經向 OpenAI 投資了超過 130 億美元,將 AI Copilot 服務集成到 Windows 操作系統中。作爲回報,OpenAI 使用微軟的 Azure 雲服務器,並能訪問 Bing 的搜索數據。

此次審判中,前文提到的 ChatGPT 產品負責人 Nick Turley 作爲美國司法部傳召的證人出庭。

他的證詞將幫助法院判斷,在聯邦法官裁定 Google 壟斷搜索市場之後, Google 應當對其哪些商業行爲做出改變。主審法官 Mehta 預計將在今年八月前作出最終裁決。

庭審中, Google 律師出示了 OpenAI 的一份內部文件,文件中提到 ChatGPT 在消費級聊天機器人市場處於領先地位,並沒有把 Google 視爲最大競爭對手。

對此,Turley 表示,該文件只是爲了激勵內部員工,並不代表 OpenAI與 Google 不存在競爭,事實上,公司仍在積極尋求分銷合作以擴大影響力。

那爲什麼 Turley 會在法庭上表達出 OpenAI 有意收購 Chrome 的強烈興趣?這背後的動因很明確,OpenAI 自家的搜索服務一直飽受詬病。

Turley 在當天作證時指出,OpenAI 與現有搜索提供商之間存在“明顯的數據質量問題”。“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明顯,長期依賴另一個公司是不可行的。這充其量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

雖然他未點名是哪家搜索引擎,但外界普遍猜測所指正是 Bing。

在面臨搜索數據困境後,OpenAI 還曾主動向 Google 伸出橄欖枝,希望使用其搜索 API,公開披露的郵件中寫道:“我們相信擁有多個搜索合作伙伴,尤其是 Google 的API,將有助於我們爲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體驗。”

然而,Google 拒絕了 OpenAI 的合作請求,並在郵件中回應稱,合作涉及太多潛在競爭對手,風險太高。

被擋在搜索大門外的 OpenAI,轉而盯上 Chrome。

掌握 Chrome,意味着掌握通向全球搜索入口的重要通道,這不僅能幫助 OpenAI擺脫對現有搜索引擎的依賴,也可能改變其在 AI 搜索領域的競爭格局。

挖走元老,喫掉 Chrome?下一個搜索霸主已經在路上

Turley 從未掩飾 OpenAI 想要收購 Chrome 的真實目的。

Nick Turley 在法庭中提到,如果沒有搜索技術,OpenAI 構建“超級助手”應用並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目標將無法成功。

問題的根源在於,儘管支撐 ChatGPT 的大語言模型堪稱強大,但它無法實時聯網,面對未知信息時還容易“張口就來”,這也是當下生成式 AI 的致命短板。

Turley 強調,正因如此,搜索功能才顯得尤爲關鍵。他在法庭上表示“搜索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你不能有一個不知道當前事實或編造答案的超級助手。”

在歐盟《數字服務法案》(DSA)要求下,OpenAI 最近也披露了 ChatGPT 搜索的數據,截至今年3月31日,ChatGPT 搜索月均活躍用戶達到 4130 萬,而半年前僅爲 1120 萬,增長驚人。

增速雖快,仍難以撼動搜索霸主 Google 的位置。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Statcounter 公佈的報告,2025 年 3 月 Google Chrome 瀏覽器的全球市場份額爲 66.16%,穩居第一。

如果 OpenAI 能拿下 Chrome,不僅繞開 Google 封閉的搜索入口控制,還將直接接入用戶的實時搜索軌跡、行爲偏好及交互行爲,爲 AI 模型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燃料”。

從長期來看,瀏覽器是用戶訪問互聯網的第一觸點,即便收購不成,留有後路的 OpenAI 也已經開始着手摸索構建自己的搜索引擎。

去年初,OpenAI 開始構建自己的搜索引擎,目標是在今年底前讓 ChatGPT 在 80% 的時間內依賴自家引擎而非外部搜索引擎。但 Turley 也承認,這個目標“可能太過雄心勃勃”。

他坦言:“ Google 擁有更多資金,能給合作伙伴帶去更大的流量,它們每天有遠遠更多的查詢。”

OpenAI 還在垂直搜索領域尋求突破。

The Information 在去年報道稱,除了考慮推出一款將其聊天機器人與瀏覽器結合的網絡瀏覽器,OpenAI 還曾就旅遊、食品、房地產、零售等垂直場景的搜索功能,與 Condé Nast、Redfin、Eventbrite、Priceline 等網站探討合作。

▲Darin Fisher

人才佈局上,OpenAI 也先後招募了兩位 Chrome 瀏覽器開發元老:Ben Goodger 和 Darin Fisher。

兩人都是 Chrome 項目的靈魂人物,深諳瀏覽器架構與用戶體驗。Goodger 主導過 Chrome 的早期設計,Fisher 則是 Chrome 核心功能的核心開發者。

儘管如此,業內普遍認爲,OpenAI 離真正推出瀏覽器仍有不小距離。推出瀏覽器不僅技術複雜,更需確保隱私合規、兼容海量擴展,才能在羣雄環伺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To C→To Agent,瀏覽器爲啥成了香餑餑?

曾經被忽視的瀏覽器,如今成了 AI 時代的登月艙。

據外媒援引 Turley 的發言稱,OpenAI 的野心不只是打造一個像 ChatGPT 這樣的聊天機器人,其最終目標是一個能夠幫助用戶完成任務的“超級助手”,

Turley 原話也直戳 Google 的心窩:“我們並不是試圖重現 Google 上那種有 10 個藍色鏈接和廣告的體驗。”

類似的理念在 OpenAI 緊鑼密鼓的產品迭代中已顯露端倪。自推出 ChatGPT 以來,OpenAI 就開始在其產品中不斷加入更多“助手”功能,比如幫你上網查資料、寫代碼,甚至搞定複雜的研究任務。

年初,OpenAI 更是發佈了首個 AI 智能體 Operator,它能模擬人類在網頁上的操作,爲用戶完成旅行預訂、商品下單、服務預約等複雜流程。

OpenAI 發佈的 AGI 五級理論指出,Agent 能夠獨立地感知環境、做出決策並採取行動。在這一階段中,Agent 開始真正“理解人類意圖”,並在此基礎上獨立做出選擇。

而這正是今天瀏覽器成爲兵家必爭之地的深層原因。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未來用戶不再打開美團、攜程、淘寶,而是向 AI Agent 說:“幫我訂一個週五晚上適合情侶的餐廳。”Agent 直接調用後臺接口、分析評論、比價篩選,然後把選定的選項展現在你面前,甚至自動下單。

換句話說,未來的消費平臺,或許不再面向用戶,而是面向 AI Agent。

這背後最大的衝擊是:誰還真正擁有“用戶”?

在傳統數字經濟中,平臺通過控制界面、排序、推送,影響用戶決策,從而實現流量變現。不論是推薦算法還是廣告植入,核心機制是影響人類。

但 Agent 取代用戶做決策後,一切都變了。

傳統的展示廣告將會被大幅削弱,情緒營銷、衝動消費也將失效。一個全新的消費鏈條正在形成:所有的“To C(面向消費者)”的生意,都將變成“To Agent”,

未來營銷的着力點將落在說服 Agent。

你寫的內容,要能被 Agent 抓取、解析、判斷“質量”;

你投的廣告,要優化的不再是用戶情緒,而是智能體的打分機制;

你設計的產品,不再面對“人類喜好”,而是 Agent 的偏好模型。

從更廣的視角看,當年,Google 搜索引擎將用戶與信息之間插入一個“搜索框”,成爲了信息獲取的樞紐與中介。而如今,以 Perplexity 爲代表的新一代 AI 搜索引擎,則重構了搜索的敘事邏輯。

搜索,也就從“告訴你去哪找”,變成了“直接告訴你答案”。

當信息的流動路徑從跳轉點擊,變成了閉環對話,用戶跳過點擊、跨過網頁,直達答案本身,也就進一步削弱了傳統網站的存在感。

與此同時,AI Agent 開始構建新的商業閉環。一方面,它通過聚合用戶需求、標準化接口和自動化執行,整合了大量零散的長尾市場,釋放出以前難以觸及的價值;

另一方面,儘管傳統廣告收入或許受挫,但長遠來看,從基於用戶意圖的 Agent 適配廣告和決策節點的付費推薦位,到服務商通過競價提升 Agent 排序權重再到支付平臺接入費用等等,有望催生全新的商業模式。

因此,眼下這場審判,不僅是 Google 的反壟斷大考,也逐漸演變成 OpenAI、微軟、Meta 等 AI 巨頭之間的新一輪入口之戰。而 Chrome 瀏覽器,或許正是拼出 OpenAI 未來的一塊關鍵拼圖。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