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債市:長債收益率下降,受避險需求帶動

路透中文
昨天
美國債市:長債收益率下降,受避險需求帶動

避險需求推動長債收益率走低

特朗普對鮑威爾的攻擊引發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

10 年期公債期限溢價創 2014 年以來新高

兩年期公債標售結果疲軟

路透紐約4月22日 - 由於擔心特朗普總統的貿易政策可能引發美國經濟放緩,市場對美國公債產生了一些需求,美國長債收益率週二有所下降,扭轉了週一的部分公債跌勢。

由於特朗普要求解除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職務,引發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穩定性和機構實力的擔憂,與價格走勢相反的收益率在週一跳漲。儘管這些擔憂在週二繼續刺激市場,但由於市場持續擔心特朗普對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徵收關稅將對美國經濟活動造成衝擊,債券從一些避險需求中受益。

"市場有一種推拉動態,"宏利首席投資官兼高級投資組合經理Nathan Thooft說。

“有一些力量可能對美國公債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由於美國失去了一些作爲主要甚至可能是唯一避風港的魅力和光環,導致收益率上升。但與此同時,美國公債仍然在美國國內以及許多國外人士中被用作安全的來源,”他表示。

週二沒有什麼經濟數據出爐,投資者關注美聯儲官員的講話,因爲特朗普最近幾天指責美聯儲主席降息的速度緩慢,並暗示他可能試圖罷免美聯儲主席。

FolioBeyond首席策略師兼投資組合經理Dean Smith表示,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攻擊 "破壞了(市場)尚存的一點信心"。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哈克說,對美聯儲的信任是其目前最強大的力量之一。“美聯儲長期以來積累起來的一項極其寶貴的資源,就是我們的信譽,我們所做的,我們所說的,我們不會信口開河,”這種信譽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通過政治獨立和儘可能客觀的態度”積累起來的。

明尼亞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說,美聯儲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是基礎,也是取得更好經濟成果的關鍵。

分析人士表示,對美聯儲的攻擊可能會加劇人們對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政策制定及其對外國投資者購買美國公債興趣的影響的擔憂。

“隨着政府不斷敦促美聯儲降息,以及市場對更換美聯儲主席可能性的討論日益激烈,我們預計海外資金不會湧入市場,”BNY美洲宏觀策略師John Veli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此類資產的避險地位正日益受到質疑。”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10年期公債期限溢價(衡量投資者對持有長期美國公債的風險所要求的補償)週一升至0.84個基點,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指標10年期公債收益率 US10YT=RR最新報4.391%,比周一下跌約一個半基點;30年期公債收益率 US30YT=RR下跌約3個基點,報4.881%。兩年期債收益率 US2YT=RR 尾盤報 3.809%,高於週一的 3.752%。

人們密切關注的收益率曲線--兩年期/10年期公債收益率差在週一觸及約 65 個基點的三年多高點後趨於平緩,降至 58 個基點。該曲線在過去幾周內明顯變陡,表明在貨幣政策最初放鬆一段時間後,投資者預期長期利率將維持高位。

週二,財政部標售了 690 億美元的兩年期公債,這是本週財政部總發行量 1,830 億美元的一部分。

兩年期公債標售的得標利率高達 3.795%,比市場競價時的收益率高出近半個基點,這表明投資者要求獲得更高的補償以消化此次售債。

19:41 GMT

價格

收益率%

收益率變動

兩年期公債

US2YT=RR

100.11328125

3.8127

+0.0610

五年期公債

US5YT=RR

100.0703125

3.9837

+0.0250

10年期公債

US10YT=RR

101.796875

4.3969

-0.0080

30年期公債

US30YT=RR

95.9375

4.8847

-0.0250

(完)

****查閱相關新聞或頁面,請點選下列代碼連結****

美國現貨公債 US/NCN

美國指標公債報價 0#USBMK=

英國公債市場 GB/CN

歐元區公債市場 GVD/EURCN

日本公債市場 JP/CN

中國債市 CN/CN

臺灣債市 TW/CN

歐元區指標公債報價 0#EUBMK=

利率或央行相關報導INT|CEN-CMN

US Treasury 10-year term premium on the rise https://reut.rs/3RqbxsG

(編審 李軍)

((jun.li@thomsonreuters.com))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