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閃購”獨立亮相VS京東外賣“0佣金”入局 美團京東跨界對壘即時零售

信息時報
8小時前

  近日,美團發佈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定位爲“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平臺”,聯合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服務消費者的日常購物需求。在此之前,京東外賣已陸續在全國多個城市上線並持續提供補貼。兩大互聯網企業近段時間均有跨界商業行爲,讓電商市場和外賣市場備受關注。業內分析認爲,新平臺入局“紅海”(成熟)市場競爭激烈,獲得消費者認可是站穩腳跟的關鍵,這需要平臺積極讓利消費者。

  美團京東各有跨界大動作

  記者從美團方面瞭解到,這是“閃購”首次作爲一個單獨的入口出現在美團App首頁,與其並列的一級入口有“外賣”“團購”“酒店民宿”“小象超市”“美團優選”等。此前,美團閃購業務以“外賣”入口下的超市便利、品質百貨等非餐品類呈現。此次入口的調整並不涉及業務層面的整合,而是通過對App界面層級的重構,強化以美團閃購爲核心的非餐飲類即時零售業務在美團生態中的戰略地位。當前,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美團副總裁、閃購事業部負責人肖昆表示,消費者在生鮮食品、酒水飲料、日用百貨、3C家電等商品上的消費黏性和頻次持續提升,“美團閃購”的推出順應消費者持續升溫的即時需求。

  京東外賣在2月中旬正式上線。京東相關負責人表示,“0佣金”政策助商家獲益,平臺上已湧現大量月銷訂單突破2000單門店。目前,京東外賣平臺上,已有超45萬家品質堂食餐廳爲全國142城用戶提供餐品。京東方面稱,與此前上線的“秒送”服務一樣,京東外賣並非一款獨立的App,而是嵌入在京東App之中。爲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與品質外賣”的追求,招募只限“品質堂食餐廳”,平臺將爲入駐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商家獲益。

  各出奇招建立“護城河”

  美團做電商,京東做外賣,這些知名互聯網企業跨界佈局新領域,都有其“撒手鐧”。據瞭解,美團閃購堅持行業最短的3天賬期,支持隨時提現。並稱比自營快遞電商平均回款週期縮短2個月,讓實體商家現金流更穩,庫存週轉更快。賬期問題是電商行業內商家普遍關注的焦點。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業內平臺對商家的賬期(應付賬款週轉天數)從3天到近60天不等。

  京東外賣啓動初期就宣佈,平臺已與超10000名全職騎手簽署正式勞動合同,正逐步落實“五險一金”的繳納工作。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個人所需繳納部分,全部由京東承擔,確保騎手收入不會因此減少。4月21日,京東還宣稱加大全職騎手招聘力度,未來3個月將招聘名額由5萬名提高到10萬名,對兼職騎手不強迫“二選一”。

  記者梳理資料發現,互聯網跨界佈局,主要依附自身資源優勢,也有助於企業建立“護城河”。美團閃購方面表示,依託在外賣行業取得的經驗,在即時零售領域對商家推出多種數字化經營助力工具,支持各行業商家拓展閃電倉新型供給業態,幫助商家在美團閃購經營得更好,進一步獲取生意增量。“外賣配送所建立的30分鐘即時配送網絡使美團能夠擴展到更多品類。這是我們建立美團閃購以及即時配送市場模式的方式。”美團高管表示。而京東物流一直在行業處於領先水平,其有智能調度系統,通過雲計算與AI算法,能實時優化配送路線,遇到惡劣天氣也會自動調整配送優先級,優先配送易腐品類。達達“超腦”系統可動態匹配訂單與騎手,預計明年將配送效率提升30%。

  觀點

  平臺發展過程讓更多消費者受益

  兩大互聯網平臺高調進入新行業,可謂機會和挑戰並存。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分析稱,近年圍繞即時零售間的博弈肉眼可見變得激烈。美團面對的競爭者既有阿里巴巴拼多多、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也有山姆、永輝超市等傳統零售商。爲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美團明確表示會加大各類促銷活動力度,務求用更多優惠吸引消費者。

  “京東外賣通過零佣金政策減輕商家負擔,以品質外賣定位吸引消費者,成功吸引了大量優質商家入駐,這是其單量增長勢頭強勁的背景。”陳禮騰表示,京東外賣採用了與現有外賣平臺差異化的競爭策略。京東入局外賣猶如“鯰魚效應”,從消費者、商家、騎手3個層面均帶來差異化,獲得好的開局。但“新手”同樣存在挑戰,有消費者體驗後反饋稱,京東外賣在配送效率和商品品類上還存在優化空間;也有用戶發現一些純外賣店通過修圖方式渾水摸魚進入京東外賣。針對相關情況,京東外賣客服表示會根據外部反饋的線索治理下架。記者近期從京東外賣方面獲悉,平臺宣佈外賣配送超時20分鐘免單舉措,並持續加大補貼政策力度,讓消費者受益。

(文章來源:信息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