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有消息指出,根據某數據機構的最新統計,特斯拉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全面下滑。其中,德國、丹麥和瑞典的銷量跌幅超過50%,荷蘭的降幅也接近一半。
市場分析人士認爲,特斯拉銷量的下滑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首先,特斯拉現有車型的設計和技術相對過時,缺乏吸引力;其次,隨着本土品牌的崛起,歐洲消費者有了更多高性價比的選擇;最後,部分歐洲公衆對特斯拉創始人的態度逐漸轉爲反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品牌銷量。
這一數據的披露,可能對國內資本市場的相關板塊和概念產生影響,具體如下:
一方面,特斯拉供應鏈相關板塊可能會受到利空影響。原因在於,特斯拉在歐洲的銷量大幅下滑,可能反映出其全球需求正在減弱。如果特斯拉因此減少產能或調整供應鏈佈局,國內供應商或將面臨一定壓力。涉及的企業包括: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拓普集團、旭升集團和三花智控,以及電池材料領域的寧德時代、恩捷股份,還有充電樁領域的科士達。
另一方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可能會迎來利好。隨着國內電動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出口量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也爲相關企業提供了更多機遇。受益的企業包括:整車製造領域的比亞迪,電池與材料領域的贛鋒鋰業,零部件領域的福耀玻璃和星宇股份,以及智能化領域的德賽西威和華陽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