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業最前線
對於好麗友而言,2025年可謂關鍵之年。
在今年3月第112屆全國糖酒會上,好麗友一口氣帶來了11款新品,號稱歷屆參展之最。
去年底,這家韓國食品巨頭宣佈了多個高管任命,在中國市場,好麗友中國子公司CEO李成洙晉升爲副總裁,全宇榮被晉升爲研發部門主管,鄭東原被晉升爲銷售部門主管。
其中,李成洙在2024年1月纔剛晉升爲好麗友中國區CEO。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好麗友2024年打了一場翻身仗。
好麗友最新公佈的業績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市場營收達到12701億韓元(約摺合人民幣68.65億),同比增長了7.7%。
圖 / 2020年-2024年好麗友中國市場營收;好麗友官網
這一成績意味着好麗友暫時止住了2023年業績下滑的風險。然而,好麗友距離2016年的巔峯還相差不少,要如何重回過去的頂峯,仍是待解的難題。
營收增長挑戰
提到好麗友,消費者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那句“好麗友,好朋友”的廣告語,也可能是好麗友派這個已經誕生了50年的大單品。
回過頭來看,在當時的中國市場,好麗友派可謂現象級的大單品。不僅讓好麗友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後,打開了市場,迅速在零食市場中佔據了一席之地,同時還給達利園創造了機會,依靠平替好麗友蛋黃派,達利園也在零食市場上站穩了腳跟。
在快消品領域,大單品可謂品牌屹立不倒的關鍵。而好麗友進入中國後通過擴充產品線,延伸到了膨化食品、糖果、餅乾、堅果棒等多品類,不僅擁有巧克力派,還擁有Q蒂蛋糕、蘑古力、呀!土豆、薯願等多款大單品。
根據快消行業大數據公司馬上贏數據,在以賣場、超市、便利店爲核心的傳統線下零售中,2025年3月,好麗友薯片/薯條類目銷售額佔比44.9%,派銷售額佔比27.51%,餅乾佔比15.07%,軟糖佔比7.01%,這四大類目佔據了好麗友95%銷售額。
圖 / 馬上贏
進入中國30年來,好麗友經歷了中國零食市場增長最快的時期。2018年12月,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佈的《消費升級背景下零食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06年-2016年,中國零食行業總產值從4240.36億元增長至22156.4億元,增長幅度達422.51%,年複合增長率爲17.98%。
好麗友在中國銷售額自然也節節攀高。自2010年起,中國已超越韓國成爲好麗友集團的全球第一大市場,一度佔比超過50%。
在2016年,好麗友中國創造了77.18億人民幣的營收。
圖 / 好麗友2016年Q4財報
然而從2017年至今,這個零食巨頭經歷了多次挫折,業績增速明顯放緩,也再沒達到2016年的營收水平。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好麗友在中國營收下滑了三成,僅爲51.55億元。
圖 / 好麗友2017年Q4財報
2018年後,好麗友漸漸扭轉了局面,業績開始回升。但之後幾年,業績也好像坐上了過山車,開始劇烈波動,尤其是2023年,好麗友遭受滑鐵盧,在中國市場營收爲11790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58.7億元),同比下滑7.5%。受中國市場業績不佳影響,2023年好麗友總營收僅同比增長了1.4%。
帶着壓力,好麗友來到了2024年。根據最新披露的2024年業績,好麗友在中國市場營收同比增長7.7%,又止住了下滑趨勢。這一次的增長態勢能持續嗎?
“好朋友”塌房
業績大幅波動的原因,在於好麗友正在中國市場面臨多重挑戰。
好麗友2016年在中國的銷售巔峯與韓流文化在中國的影響力密不可分。
當時,好麗友選擇了多位韓國明星爲產品代言,李敏鎬代言了“Q蒂”,“薯願”選擇了全智賢,此外,人氣綜藝節目《Running Man》的成員李光洙、金鐘國則代言了“呀!土豆”。
然而,由於2017年的薩德事件,好麗友在中國經歷了爲期不短的“抵制潮”,產品銷量受到了顯著影響。
此後,2022年好麗友又接連觸怒中國消費者。
當年,好麗友被指區別對待不同市場,不僅對中國等市場售賣的產品漲價,且在配料上“雙標”,同樣的產品,在海外市場使用可可粉,卻在中國市場使用代可可脂。
爲了回應爭議,好麗友官方微博發佈回應稱,國內好麗友僅2021年9月對部分派類產品價格做出調整,其餘產品比如膨化、餅乾、糖果等價格均保持不變。且不同國家受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影響不同,價格調整週期亦不相同。
此外,針對配料“雙標”,好麗友稱,好麗友派主要配料全球一致,爭議系翻譯軟件翻譯海外產品配料表時表述不準導致。
圖 / 中國新聞網
然而,該聲明僅通過備忘錄形式發佈,也未加蓋公章,因此遭到了不少中國消費者吐槽。好麗友只好刪除原聲明,發佈了加蓋了公章的聲明函進行正式回應。
圖 / 中國新聞網
這幾個事件讓好麗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形象大打折扣。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諮詢創始人徐雄俊認爲,好麗友業績波動主要是由於市場環境變化,整體而言休閒食品這幾年銷售增長緩慢,而好麗友面臨的競爭對手也越來越多。中韓關係變化也影響了好麗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健康風潮下,被迫轉型
到目前爲止,好麗友的巧克力派已經過完了50歲生日,其它大單品也都誕生了近20年,呀!土豆是2006年入局膨化市場的首支單品,好多魚誕生於2005年,蘑古力誕生於2004年,Q蒂的誕生時間更是在2002年。
這些零食屆的常青樹奠定了如今好麗友在零食市場的地位。在北京的家家悅、物美等超市中,好麗友的產品都佔據着醒目的貨架位置。
“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從馬上贏獲取的數據顯示,在派這個類目上,好麗友市場份額超過59%,排名第一位。薯片/薯條類目市場份額則在18.2%以上,市場排名第二。
從童年起,好麗友巧克力派一直是王麗(化名)的零食白月光,最吸引她的是巧克力的味道加上棉花糖獨特口感,後來市場上哪怕有了更多的派類產品,好麗友也一直都是王麗的最愛,每當想喫甜食的時候便會想起好麗友。
然而,現在她購買好麗友巧克力派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巧克力派沒有以前的好喫了,”她說,巧克力派的甜很單一,市面上還有更多口感更豐富、生產日期更新的烘焙產品可供選擇。
還有多個消費者近期都向“界面新聞·創業最前線”表達了好麗友太甜的印象。
這也是好麗友當前的隱憂。零食市場正經歷着健康化的風潮,受此影響,好麗友多個品類都面臨市場收縮或者增長乏力的困境。
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糖果零食市場規模在2020年和2022年分別同比下滑了11.1%和8.7%。
餅乾品類同樣增長乏力,2015年起,中國餅乾市場規模同比增速跌至個位數,2022年同比下滑了1.01%。
而中國薯片市場規模增速自2010年以來不斷放緩,2020年同比增速僅爲1.8%,2022年則下滑了0.9%。摘掉“垃圾食品”的標籤,成爲了薯片品類發展的大方向。減油、減少飽和脂肪也是薯片健康化的途徑。
而烘焙類產品則正由長保產品向短中保產品升級,曾依靠平替好麗友蛋黃派發家的達利園就早早地進入了增長瓶頸,開始向短保市場發力。
面對市場新風向,好麗友自2020年首次提出“零食營養+”戰略,實際上就是將堅果、肉鬆等營養食材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到目前爲止已先後上市“堅果+”“肉鬆+”“果汁+”等系列產品。
好麗友公共事務總監張曉豔也曾在2024年11月表示,過去5年,好麗友採用了“零食營養+”的策略,並在積極推進減鈉、減脂、減糖的產品和健康食材產品的研發。
擴充燕麥餅乾等健康零食品類也被寫入了好麗友2025年的計劃之中。
圖 / 好麗友2024年四季度財報
然而好麗友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根深蒂固,這些新品能否扭轉消費者認知還是未知數。
中年危機
2024年業績勝利收官讓好麗友暫時從過去幾年的危機中鬆了一口氣。
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好麗友銷售突然爆發,營收同比增長20.1%。公司在財報中表示,第四季度主要專注於節假日銷售,並且完成了銷售模式的轉型。
圖 / 好麗友官方微博
推動銷售體系變革可謂好麗友2024年的工作重點,爲了在中國市場高效銷售,公司從直接向銷售網點供應產品的銷售體系,轉型爲向當地銷售代理商供應產品的間接銷售體系。
有分析稱,通過經銷商渠道,公司不僅能夠覆蓋大型商場和百貨商店,還可擴展至地方的小型零售店,進一步拓寬銷售網絡。
徐雄俊表示,縱觀大型食品飲料企業都非常依賴經銷商進入各地的銷售渠道,否則企業能夠觸及的終端非常有限。
對於好麗友而言,此舉也是爲了更好地擁抱零食市場的渠道變化。好麗友在財報中表示,2025年要進一步強化零食折扣店等現代銷售渠道。
張曉豔近期也表示,還會繼續推動全渠道融合,多場景佈局,重點強化便利店、倉儲型賣場、內容電商等優質渠道,合力打造“出圈”爆品,爲實現業務增量打開新的突破口。
零食量販門店已經成爲最新的渠道紅利。根據新經銷數據,2017-2023 年,我國零食量販門店數量從1250家增加到22000家-25000家,年均複合增速約108%。
好麗友從2023年開始進一步發力零食量販渠道,推出了散裝產品。2024年,成立了專項團隊,定製出數十款產品適配量販零食店渠道需求。
圖 / 好特賣銷售的好麗友“好特賣專供”產品
然而,比起別的品牌來,好麗友進入這一渠道似乎慢了一步。
如鹽津鋪子2021年就進入零食量販渠道,憑藉多SKU和品牌力優勢,伴隨零食量販渠道擴張快速發展,2022年鹽津鋪子在零食量販渠道收入已經達到了3億元。
在零食量販渠道快速發展的時期,好麗友已經成爲了零食市場上的保守派。
從2022年應對輿論失當的表現和落後一步進入零食折扣店渠道來看,好麗友彷彿陷入了一場中年危機,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和洞察已經老化。
要想重新獲得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好麗友不僅要隨着市場新趨勢進行產品升級迭代,還要跟上渠道的發展變化。好麗友能否通過變革重新煥發青春活力,依然是個未知數。
*注:文中題圖來自好麗友官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