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超比亞迪,上汽重奪銷冠!三大隱憂暗藏殺機

Ofweek光電信息網
04-21

上汽集團以微弱優勢,將比亞迪斬落下馬,重新奪回自己穩坐了18年之久的中國最大汽車集團寶座。

然而這場勝利的背後,卻是底氣不足、合資下滑,以及新能源轉型遇阻的殘酷現實。

銷冠的桂冠之上,懸着三把鋒利的達摩斯之劍。

1. 連續18年蟬聯銷冠

上汽集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5年。這一年,上海內燃機配件製造公司正式成立,拉開了上海汽車工業的序幕。

1958年,上汽成功試製第一輛鳳凰牌轎車,標誌着上海有了自主製造轎車的能力。

1964 年,鳳凰牌轎車更名爲上海牌轎車,該車型在隨後幾十年裏成爲上海汽車工業的標誌性產品。

1984年,上汽與德國大衆合資,開啓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篇章。1997年,上汽又與美國通用聯姻。

從組裝貨車到生產轎車,從上汽大衆到上汽通用,上汽70年來書寫着中國汽車工業歷史。

依靠合資時代的市場紅利,2006年上汽以122.40萬輛的年銷量超越一汽,一舉坐上中國最大汽車集團寶座。

從此之後一直到2023年,上汽連續18年穩居中國車市銷冠。

巔峯時期的2018年,上汽集團爆賣705萬輛,營收高達9022億元,成爲中國汽車市場毫無爭議的領頭羊,放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任何追趕者的身影。

2. 上汽反超了比亞迪

然而2018年以後,上汽集團開始走上下坡路。

尤其是2021年之後,乘着新能源汽車的東風,自主品牌開始崛起,而合資品牌則逐漸沒落。依靠燃油車和合資品牌的上汽集團加速下滑,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厚積薄發的比亞迪則一飛沖天。

於是,銷量年年暴漲的比亞迪,逐漸趕上了上汽集團。終於到了2024年,比亞迪熱銷427.2萬輛,超越只有401.3萬輛的上汽集團。

至此,上汽蟬聯了18年之久的銷冠寶座,被比亞迪奪走。

對此,上汽集團自然不服氣,希望奪回屬於自己的桂冠。

爲此,上汽對內調整管理層,因“靈魂論”而備受爭議的陳虹退休,王曉秋接任董事長;對外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轉型。

這些措施,終於看到了成效。今年3月份,上汽集團以38.57萬的銷量,成功超越比亞迪的37.74萬,以8000多輛的微弱優勢,在時隔一年後重奪國內車企銷量冠軍。

對於上汽集團而言,重奪銷冠實屬不易。

3. 三大隱憂暗藏殺機

但是,對於這次短暫的銷量反超,資本市場並沒有太大的反應,上汽集團股價表現平淡。

究其根本原因,上汽集團三大隱憂暗藏殺機。

首先,這次反超底氣不足。從增速上來來看,3月份上汽微漲1.14%,而比亞迪則高達24.8%,勢頭明顯更好。

而且,今年前三個月,上汽累計銷量94.49萬輛,同比上漲13.27%。比亞迪數據則爲100.01萬輛、59.81%。無論是累計銷量還是同比增速,上汽都遠不如比亞迪。

其次,上汽合資板塊依舊孱弱,無法像過去一樣撐起整個上汽集團的大旗。

從銷量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來,上汽大衆和上汽通用兩大銷量主力,依舊處於跌跌不休的下行通道。

今年前3個月,上汽大衆售出22.8萬輛,同比減少8.03%;同期上汽通用售出10.90萬輛,同比下滑2.24%。

反倒是自主品牌五菱,成了難得的一抹亮色。今年前3個月五菱大賣35.3萬輛,同比大漲57.58%。

最後,上汽的電氣化轉型依舊壓力重重。

今年前3個月,上汽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爲27.3萬輛,滲透率還不到30%,不僅遠低於100%的比亞迪,而且也低於很多頭部車企。

而且,上汽新能源銷量主力,還是均價不足5萬的五菱宏光MINI EV等微型電動車,其主推的智己和非凡兩大品牌表現非常拉胯。

其中智己今年前3個月僅售出7035輛,同比下滑近30%;非凡更是從獨立品牌,重回上汽乘用車陣營,存在感更是越來越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