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晚間,隨着國信證券(002736.SZ)年報出爐,10家頭部券商的年報悉數披露。
年報顯示,國信證券2024全年實現營收201.67億元,同比增長16.46%;歸母淨利潤82.17億元,同比增長27.84%。截至2024年末,國信證券總資產爲5015.06億元。
這已是國信證券近三年來交出的最好成績,但距離巔峯時期仍有距離,其2021年、2015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1.15億元、139.49億元。
4月21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國信證券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員表示,證券公司業績和整個資本市場的成交熱度關係密切,公司業績增長跟市場整體態勢有很大關係。
一名曾任職於國信證券的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過去由於線下營業部的卓越表現,經紀業務成爲國信證券最強勁的業務之一。但在當下,公司重點或許是其他業務的開拓,包括投行和資管業務。
歸母淨利潤排名第七,自營業務爲業績拉昇關鍵
從頭部10家券商2024年業績整體來看,中信證券仍然穩固“一哥”地位,無論是營收還是歸母淨利潤,均與第二、三名國泰海通、華泰證券拉出較大差距。國泰君安去年營收超出華泰證券近20億,但其歸母淨利潤低於華泰證券。申萬宏源營收排在第六,但其歸母淨利潤僅有52.11億元,爲10家中最低。
國信證券營收在頭部10家券商中排名第十,略低於招商證券的208.91億元,略高於東方證券的191.90億元;但其歸母淨利潤排名第七,高於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申萬宏源,這也是國信證券自2019年以來歸母淨利潤首次超過中信建投。
數據來源Wind;時代週報記者/製表
財報顯示,國信證券2024全年實現營收201.67億元,同比增長16.46%;歸母淨利潤82.17億元,同比增長27.84%。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微跌1.38%、歸母淨利潤微漲0.1%。由此看來,去年“924”行情對於其第四季度的業績拉昇明顯。
具體到四大業務的表現,國信證券2024全年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55.78億元,同比增長28.10%;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10.20億元,同比下滑25.20%;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8.20億元,同比增長65.42%;自營業務收入爲93.33億元,同比增長49.92%。
除投行業務下滑外,國信證券其餘三大業務均實現增長。其中,自營業務收入已接近百億規模,佔總營收比例達到46.28%,佔比較上年提升近11個百分點,自營業務或成爲業績拉昇的關鍵。
國信證券在財報中解釋,2024年債券市場圍繞經濟基本面與政策情況持續“債牛”行情,A股市場回暖,大宗商品表現分化。公司固定收益類投資業務堅持穩健投資,通過深度研判與積極應對,持倉的各類資產均獲得較好的收益;同時,在低利率環境下積極把握交易性機會,多舉措擴大收入來源。
上述國信證券相關人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的自營業務體量是“提上來了”,以債券爲主,大概有80%的體量,債券投資的波動相對沒有股票那麼大。
時代週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4年國信證券自營收入93.33億元,僅次於招商證券(95.27億元),高於廣發證券(77.54億元)和中信建投(77.28億元)。
不過,其資管業務收入相比其餘頭部券商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Wind數據顯示,在目前已披露2024年年報的券商中,國信證券的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排名行業第十,國泰海通、中泰證券、中金公司、首創證券的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分別爲38.93億元、20.70億元、12.09億元、8.87億元。
在券商成立資管子公司的趨勢下,今年3月,國信證券籌備三年的全資資管子公司國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信資管”)終於正式展業,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也將全部平移到國信資管。上述國信證券相關人員表示,目前現在還有一些收尾工作,總部的資管部門很快要撤銷,等撤銷完成就正式“分開”了。
其他子公司方面,鵬華基金實現營收35.94億元,同比下滑8.94%;淨利潤7.51億元,同比下滑10.54%;截至2024年末,鵬華基金資產管理規模爲1.22萬億元,其中公募管理規模9124億元。這已經是鵬華基金連續第三年營收、淨利潤雙下滑。
私募子公司國信弘盛實現營收8045.66萬元,同比下滑18.52%;淨利潤2375.28萬元,同比增長18.44%。
併購萬和證券獲深交所受理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國信證券併購萬和證券也在近期迎來了新消息。
4月11日,國信證券公告,擬收購萬和證券96.08%股權的事項正式獲深交所受理。接下來還需深交所審覈通過,證監會同意註冊以及交易所涉及的股東變更等事項經證監會有關部門覈准。
與同行相比,“國信+萬和”的速度並不算快。去年8月,國信證券首次官宣擬收購萬和證券53.09%的股權,以獲得後者的實際控制權。去年9月,國信證券收購萬和證券預案出爐,其收購股權比例大幅增長,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萬和證券96.08%股權,交易總對價51.92億元。
2024年末,國信證券發佈本次交易預案草案。在差異情況對比說明中,國信證券補充增加關於本次交易相關的風險,以及萬和證券歷史沿革、股權架構、訴訟仲裁情況等。
在訴訟一欄中,萬和證券作爲原告且案由均爲“融資融券交易糾紛”的兩起案件,涉訴金額分別爲3.96億元、4.44億元,合計8.4億元。公告顯示,兩起案件均已進行終審判決,法院均支持萬和證券請求,案件均在執行階段。
上述國信證券人員表示,此前是因爲財務數據過期,公司進行了再次申報,深交所受理之後的進度應該會加快,併購是全速在推進的。
在當下券商併購浪潮中,相比強強聯合的國泰海通、國聯民生,“國信+萬和”爲頭部併購小型券商的案例,可參考“浙商+國都”。
不同點在於,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並不屬於同一實控人,浙商併購國都可以實現從華東地區到華北地區的覆蓋,併購想象空間更大;而國信證券與萬和證券實際控制人均爲深圳國資委,併購後其區域從華南地區覆蓋到海南省,相對有限。
根據公告,2024年1月~11月,萬和證券實現營收4.21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2920.46萬元。收購報告書顯示,本次交易後,2024年1月~11月,“國信+萬和”合計實現營收183.13億元,變動率2.35%;合計歸母淨利潤74.53億元,變動率0.33%;合計總資產5200.97億元,變動率2.28%。
國信證券日後是否會繼續收購其他券商?上述人員表示,從公司戰略層面來說還會有的,這是一條規模擴張的路徑。
無論如何,這家曾創下單家營業部最高交易量“奇蹟”的深圳本土券商,市場仍然關注其動向。根據Wind數據,2015年,國信證券泰然九路營業部的股票交易額達到2.28億元,此後仍未被超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