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上市銀行薪酬PK:6家人均年薪超50萬,民生銀行高管薪酬領跑

市場資訊
昨天

  來源:新經濟觀察團

  隨着2024年度報告的陸續發佈,各家上市銀行的人均薪酬再次成爲公衆關注的焦點。2024年,在新經濟觀察團統計的9家上市銀行中,6家平均年薪超50萬,3家不足50萬;其中寧波銀行中信銀行杭州銀行光大銀行四家的人均薪酬實現增長,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浙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五家下滑。

  不過,與平均年薪下滑相悖的,是部分銀行高管薪酬的畸高。其中民生銀行董監高薪酬總額達4048.54萬元,這在該行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顯得十分引人注意。

  接下來,讓我們具體來看2024年9家上市銀行的薪酬情況:

  01

  6家平均年薪超50萬 4家上漲5家下跌

  2024年,受市場環境繼續變化、行業競爭壓力、地域差異等因素影響,9家上市銀行的平均薪酬走勢出現新變化。

  新經濟觀察團以2024年末的員工成本/年末員工人數計算,2024年中信、招行、興業、寧銀、浙商、杭銀6家銀行的平均年薪超過了50萬元,其中中信、招行和興業銀行則超過了55萬元;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的平均年薪則低於50萬元,其中浦發銀行以44.61萬元的平均年薪在9家銀行中墊底。

  而從平均薪酬的變化來看,9家上市銀行中4家實現增長,其中寧波銀行漲幅達到9.68%;5家出現下滑,其中招商銀行下跌3.76%。

  首先看領頭的中信銀行和招商銀行。這兩家以零售業務和服務質量見長的銀行,整體薪酬在9家銀行中穩居前兩位。

  其中,招商銀行員工成本高達680.88億元,但由於員工人數也遠超其他銀行,超過了11萬人,因此平均年薪爲58.1萬元,降至60萬之內,低於中信銀行。後者員工成本不足400億元,員工人數65466人,平均年薪超過了60萬元,超過招商銀行拿下榜首。

  儘管兩家銀行的平均薪酬相差不大,但中信銀行在2024年實現平均薪酬漲幅6.47%,但招商銀行卻同比下滑3.76%,也是9家銀行中人均薪酬下降幅度最多的一家。

  而這已經是招商銀行連續第二年出現薪酬下滑的情況。一方面,2024年,招行員工成本有所減少,但員工數量卻從2023年的116,529人增長至2024年底的117,201人(含派遣人員),加劇了該行人均薪酬下滑的態勢。

  另一方面,2024年,招行業績面臨較大壓力,直接導致平均薪酬下降。數據顯示,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形勢下,招行營業收入3374.88億元,同比下降0.48%;歸母淨利潤1483.91億元,同比增長1.22%,呈現出“增利不增收”的局面。此外,作爲“零售之王”,招行的零售業務在營業收入方面佔58.32%,但零售金融業務稅前利潤906.44億元,同比下降9.28%。全年淨息差爲1.98%,同比下降17個基點。這也是爲何,在在交出2024年“成績單”後,股價跌幅超5%。

  與招行一樣出現平均薪酬下滑的,還有興業銀行(-3.17%)、民生銀行(-2.35%)、浦發銀行(-0.51%)、浙商銀行(-0.26%)。

  其中,興業銀行員工成本超過380億元,員工人數僅次於招商銀行,達到68716人,平均年薪爲55,37萬元,平均月薪4.61萬元,相比去年下降3.17%。

  從業績方面看,2024年興業銀行表現差強人意。興業銀行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122.26億元,同比增長0.66%;實現歸母淨利潤772.05億元,同比增長0.12%,扭轉了營收淨利雙降的局面。2023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108.31億元,同比下降5.19%;實現歸母淨利潤771.16億元,同比下降15.61%。

  業績放緩背後,興業銀行頻繁碰觸監管紅線。據《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興業銀行總部及其子公司、下屬機構2024年至今共收到監管罰單84張,被罰沒金額合計超3000萬元。

  民生銀行方面,儘管2024年員工成本、員工人數均位於9家銀行中的第四位,但其平均年薪確位列第七位,爲49.76萬元,不足50萬元,且下滑幅度達到2.35%。

  究其原因,是民生銀行的歷史包袱仍在出清,業績持續下滑。民生銀行曾經有過業績高光,享有“小微之王”的名號,但近幾年業績暗淡。2024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1362.90億元,同比下降3.2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2.96億元,同比下降9.85%。

  2024年,民生銀行的貸款主要集中於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房地產業,其中房地產業貸款總額達3334.39億元,較2023年末減少128.59億元。2024年末,涉及到恒大集團的貸款餘額爲91億元、泛海集團184.84億元。

  在零售業務方面,民生銀行同樣不樂觀。截至2024年底,民生銀行零售(含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達到318.22億元,同比增加49.67億元;零售不良貸款率1.80%,同比上升28個基點。其中,信用卡貸款不良率3.28%,同比上升30個基點。

  浦發銀行的情況也類似。平均薪酬在9家中墊底,人均不足45萬元,且下滑,背後原因有業績持續波動、高管團隊換血等等。‌浦發銀行近五年利潤呈現“U型”走勢,前四年持續下滑後,2024年通過數智化戰略和資產結構優化實現反彈,淨利潤規模恢復至接近2020年水平,但重複榮光仍需時日。‌‌

  而寧波銀行、中信銀行、杭州銀行2024年人均薪酬都有不錯的漲幅。尤其是杭州銀行,在2022、2023經歷兩年人均薪酬下滑後,2024年終於迎來複蘇,2024年人均薪酬達到53.28萬元,上兩個年度,這一數值分別爲50.72萬元和52.83萬元。

  也就是說,2024年,杭州銀行年度人均薪酬相比上年大漲2.56萬元,折算到每位員工,相當於月薪上漲了2133元。

  薪酬的上漲背後,是杭州銀行近幾年高速增長帶來的“底氣”。2024年,杭州銀行營收淨利雙增長,其中營收383.81億元,同比增長9.61%;歸母淨利潤169.83億元,同比實現兩位數增幅,增長18.07%,ROAE達到16%,在上市銀行中依舊居前。

  同樣,寧波銀行也是如此。作爲最賺錢的城商行,2024年該行總資產首次突破3萬億元至3.13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5.25%;全年營業收入666.31億元,同比增長8.1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1.27億元,同比增長6.23%。

  可以說,各銀行平均薪酬的變化與業績變化的走勢相符合。

  02

  民生銀行高管年薪高達4000萬,光大銀行董監高薪酬腰斬

  與上市銀行人均薪酬兩極分化不同的是,在銀行業面臨業績壓力和降本增效的現實需求下,多家上市銀行的高管薪酬出現顯著下降,這是銀行業爲了應對市場變化而採取的成本控制措施之一。

  整體來看,民生銀行的董事長薪酬和高管薪酬總額在7家上市銀行中均位列第一位,分別達到334.63萬元和4048.54萬元;增速方面,各家均出現下滑,其中光大銀行高管薪酬總額腰斬,浙商銀行降幅近40%。不過,浙商銀行高管薪酬中2024年度稅前薪酬其餘部分尚未披露,將於2025年下半年披露。

  其中,光大銀行的高管總薪酬降幅尤爲顯著,達到了52.17%,從2023年的2394.26萬元銳減至2024年的1008.58萬元。招商銀行同樣經歷了較大的薪酬調整,其2024年的高管總薪酬爲3540.06萬元,相較2023年下滑4.91%,跟更早之前的2022年相比,更是大幅縮水了40%。

  其他幾家主要銀行如寧波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的高管總薪酬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寧波銀行高管總新車2024年達到2648.95萬元,同比下滑16.42%;興業銀行2024年的高管總薪酬爲1632.66萬元,比前一年下滑了15.93%;中信銀行2024年的高管總薪酬則降至2458萬元,相比兩年前下降了62.87%。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高管調動等因素的影響,單純比較總薪酬可能並不完全準確。例如,光大銀行2024年的高管薪酬統計人數爲14人,而2023年爲18人。即便如此,具體數據仍顯示出高管降薪已成爲一種普遍現象。仍以光大銀行爲例,副行長齊曄、楊兵兵及董事會祕書張旭陽的年度薪酬分別同比減少了86.05萬元、94.44萬元和45.02萬元。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的薪酬也從2022年的642萬元降至2024年的296.17萬元,兩年間縮水超過50%。儘管如此,招商銀行內部仍有數位高管保持較高的薪酬水平,包括執行董事鍾德勝、副行長朱江濤等在內的多位高管,他們的年薪均超過了200萬元。

  浙商銀行的部分高管同樣遭遇了薪酬削減,時任副行長陳海強等人的稅前薪酬較2023年減少了59.3萬元,執行董事馬紅的薪酬則跌破了百萬大關,同比下降了51萬元。相比之下,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的薪酬僅小幅減少了6.91萬元至161.40萬元,這可能與其原有的較低基數有關。

  此外,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2024年的薪酬爲334.63萬元,較之前有所減少,但考慮到2024年底補發了214.21萬元作爲2023年度稅前薪酬其餘部分,其實際收入情況需要結合這些因素綜合考慮。但無論如何,民生銀行的高管薪酬依舊在行業內十分矚目,與其業績頹勢不成正比。

  結語:

  能夠看出,過去的一年裏,銀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變革,通過優化成本結構來提升盈利能力成爲衆多銀行的選擇。高管薪酬的調整不僅是響應監管要求的表現,也是銀行業適應新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步驟。與此同時,某些銀行中依然存在薪酬增長的情況,這也表明即使在行業整體下行的趨勢下,個別銀行或個人仍能憑藉優異表現獲得相應的回報。而隨着監管措施的逐步完善,銀行業的薪酬發放機制也正在逐步走向更加公開、透明的未來。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曹睿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