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研究:OPEC+增產與關稅衝擊加劇油市脆弱性

格隆匯
昨天

2025年4月原油市場先抑後揚,月初因貿易衝突升級與OPEC+意外宣佈5月起增產,油價暴跌,一度創2021年初以來新低;中旬起在政策緩和與地緣風險推動下逐步反彈。月底油價圍繞地緣談判與增產預期反覆震盪。

進入5月,原油市場將繼續在政策擾動與供需博弈中尋求方向。供應端,OPEC+雖自5月起名義增產41.1萬桶/天,但多國履約波動疊加補償減產安排,實際增量或不及預期,不過屢次傳出超預期增產消息無疑打壓油市情緒;美國頁岩油成本線(60-65美元/桶)成爲關鍵支撐,當WTI油價持續跌破60美元/桶時,中小型頁岩油商或將被迫減產;若持續性跌破50美元/桶,全行業或進入大規模產能收縮週期。巴西、圭亞那等新增產能將持續施壓油價。

需求端分化加劇,中國與印度交通燃料需求雖保持韌性,但貿易摩擦升級後製造業疲弱壓制中間餾分油復甦,未來需求恢復仍存不確定性,OECD區域則在經濟前景趨弱與對美出口關稅擾動下面臨消費回落風險。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新能源替代形成長期壓制,油價長期趨勢偏向供應過剩下的震盪下行,但頁岩油成本支撐決定了下行過程中的劇烈波動以及時常伴隨的大幅超跌反彈。關稅博弈、美伊談判與OPEC+增產計劃調整等事件將持續主導市場情緒。 

一、2025年4月回顧

4月原油市場呈現先連續下跌再逐步反彈的走勢。4月初,在特朗普“對等關稅”以及OPEC+宣佈超預期增產背景下油價連續重挫。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主要貿易伙伴徵收對等關稅,引發市場對全球貿易戰升級的擔憂,4月3日八個OPEC+成員國意外宣佈將自5月起增產41.1萬桶/天,油價重挫。4月4日中國宣佈對美商品加徵34%關稅,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急劇升級,加之OPEC+即將增產的預期,當日原油價格盤中一度暴跌8%,跌破2023年初以來的震盪區間。4月7日,因擔心特朗普最新關稅可能使全球經濟衰退並減少能源需求,油價進一步下滑約2%。4月8日,中美貿易衝突繼續升級,美國宣佈104%對華關稅將立即生效,油價承壓下行,4月9日盤中,布倫特油價一度跌破60美元/桶,爲2021年1月以來新低。後隨着部分政策緩和與地緣危機加劇,油價反彈。4月9日,特朗普宣佈將暫停對除中國以外國家的關稅,市場視爲緩和信號,油價上漲逾6%,扭轉前期頹勢。4月11日美國能源部長表示可能終止伊朗石油出口,引發供應收縮擔憂,油價恢復上行。4月14日因部分電子產品免徵美國關稅,加上中國3月原油進口數據強勁,帶動油價小幅上漲。4月16日美國宣佈對中國伊朗原油進口商實施新一輪制裁,油價上漲近2%,創下兩週新高。4月17日受美國與歐盟有望達成貿易協議預期與對伊朗制裁強化的雙重推動,油價大漲超3%。4月下旬,隨着新的談判進展與政策變動,油價震盪。

截至4月23日,本月WTI累計跌幅-10.94%;Brent累計跌幅-10.68%;Oman累計跌幅-10.17%;SC累計跌幅-8.24%。 

二、基本面縱覽

2.1 OPEC+宣佈超預期增產的多重考量 

OPEC+於2025年4月3日宣佈超預期增產計劃,將5月產量增幅從原定的13.5萬桶/天大幅提升至41.1萬桶/天,增幅接近原計劃的三倍,同時不同國家需要減產補償的數量也較3月最初規定進行調整。這一決定由沙特、俄羅斯、伊拉克等8個產油國共同作出,標誌着自2023年11月以來的自願減產政策正式轉向。OPEC+在聲明中強調,增產計劃將根據市場條件靈活調整,必要時可暫停或逆轉。此次突然增產適逢美國大超預期的“對等關稅”推出之際,當日國際油價暴跌。

OPEC+ 4月初超預期增產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內部紀律整頓與違規施壓。OPEC+通過傳達大幅增產的消息向長期超產的成員國施壓,例如哈薩克斯坦3月產量超配額44.4%(達217萬桶/天),伊拉克超產36萬桶/天。沙特主導的增產計劃附帶補償性減產要求,迫使違規國接受更嚴格的產量限制,如哈薩克斯坦需在5月額外減產30.9萬桶/天。

其次,應對非OPEC+供應增長與市場份額競爭。美國頁岩油、巴西深海油田等非OPEC+供應增量預計在2025年繼續增加,超過OPEC+的供給增量。OPEC+通過主動增產,防止競爭對手進一步侵蝕其市場主導地位。例如,阿聯酋Upper Zakum油田新產能提前投產,使其實際產能突破400萬桶/天。

最後,地緣政治博弈與需求預期調整。美國特朗普政府施壓要求降低油價以緩解國內通脹,並配合對伊朗、委內瑞拉的制裁政策。OPEC+增產一定程度上存在對美國政治妥協的意味,同時擠壓伊朗原油出口空間(伊朗3月出口量達160萬桶/天,迄今制裁實際效果有限)。

不過在實際執行中,受制於成員國產能瓶頸與補償性減產,實際淨增或低於41.1萬桶/天,僅20-25萬桶/天。比如,伊拉克需補償193萬桶超產額度,哈薩克斯坦因設備老化實際增量受限,尼日利亞輸油管道事故等。此外,沙特通過釋放戰略庫存及靈活政策對沖市場過剩壓力。

4月23日,OPEC+部分成員國再度宣佈未來可能超預期增產,意圖或在於進一步施壓內部紀律與試探市場底線。此前OPEC+通過連續增產已迫使哈薩克斯坦在4月前兩週減產3%,並承諾提交補償性減產計劃。

總體來看,OPEC+的增產決策是多重博弈的結果:對內整頓紀律、對外爭奪市場份額,同時平衡地緣政治壓力與需求風險。且增產計劃和減產補償目前可能都是每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儘管名義增產目標激進,但實際增量受制於補償性減產、產能瓶頸及政策靈活性,市場需持續關注伊拉克、哈薩克斯坦履約情況,以及美國頁岩油在低價環境下的韌性。

2.2 非OPEC+供給動態變化 

非OPEC+產油國仍是2025年原油供應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25年第二季度非OPEC+國家液體燃料產量持續回升,美國、巴西和加拿大等國構成主要增量。

美國依然是全球原油市場的關鍵邊際供給國。2025年3月美國原油產量升至1355萬桶/天,環比增長20萬桶/天,達到階段高點,但4月短暫回落降至1344萬桶/天,預計6月產量再次回升至1348萬桶/天,整體恢復上行。從結構上看,二疊紀盆地貢獻最爲顯著,是美國增產的核心驅動。巴肯與伊格爾福德等頁岩油區塊也穩中有增,海上與邊緣產區如聯邦海灣與阿拉斯加則表現疲弱,產量持續下降,限制總量彈性。不過當WTI油價持續性跌破60美元/桶時,中小型頁岩油商或將被迫減產;若持續性跌破50美元/桶,全行業或進入大規模產能收縮週期。若油價長期低於60美元,OPEC+可能利用該窗口、通過閒置產能(沙特300萬桶/天)釋放打壓頁岩油企業、壓制其擴產。

除美國外,非OPEC+國家內部的石油及液體燃料產量呈現顯著分化。巴西受新深水油田投產拉動,第二季度產量預計從386.6萬桶/天躍升472.2萬桶/天,增量較大;加拿大產量從626.1萬桶/天下降至600萬桶/天,但下半年或重回上升勢頭;圭亞那新項目持續釋放,產量維持在62.5萬桶/天;挪威則在北歐油田維護結束後,產量恢復良好。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墨西哥與英國等傳統成熟產區則延續自然遞減趨勢。綜合來看,非OPEC+國家的整體供給恢復集中於“美加+南美”,多數邊緣和老產區則陷入增量乏力的困境。

短期內以美國爲首的非OPEC+產量仍具增長空間,在第二季度對全球市場構成了更實際的邊際壓力,不過考慮到美國頁岩油成本線呈現“運營成本低、新井門檻高、區域分化大”的特點。當前市場環境下,60-65美元/桶是判斷頁岩油產能增減的核心區間,而技術迭代與政策風險將持續影響成本曲線的長期演化。若油價繼續下探,美國產量增長有不及預期的風險。

2.3 關稅政策衝擊與市場連鎖反應 

4月2日,美國宣佈新一輪全球性關稅措施,此後中美間關稅經過了幾輪升級。雖然當前美國宣佈對互徵關稅實行90天暫停(中國除外)並與各國進行談判,但未來美國綜合進口關稅大幅上升已成確定性事件,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前景構成了新的下行風險

2.3.1 宏觀層面

4月以來,主要經濟體增長預期有所下調。2025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測被下調至2.1%、日本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1%,歐元區預測被小幅下調至0.8%,中國的預測下調至4.6%,印度2025年預測下調至6.3%,俄羅斯預測維持在1.9%。第一季度全球採購經理指數(PMI)顯示服務業擴張持續,製造業前景略顯疲軟,新增關稅將進一步削弱出口驅動型經濟體的產業鏈信心。2025年上半年經濟增速預測放緩,假設各國在下半年成功達成關稅談判,但未來美國綜合進口關稅大幅上升已成確定性事件,對全球經濟勢必會造成持續性影響。美國自身經濟也顯露疲態,消費信心指數連續四個月下滑,創下自2022年底以來最低水平,居民支出意願受到價格預期擾動壓制,短期通脹壓力仍將上升。

2.3.2 原油需求層面

4月初的關稅政策已開始向原油消費層面傳導。短期內,受提前備貨與季節性因素支撐,部分國家3月與4月的原油需求仍保持韌性。中國第一季度原油消費韌性較強,汽油、石腦油與航煤均顯著增長,4月數據雖回落但仍保持高位。在4月2日中美關稅升級背景下,需求恢復的可持續性存在不確定性。

美國方面,受節日出行與輕微經濟反彈支撐,第一季度原油消費整體保持穩定,3月汽油與航煤需求環比微升。但4月以來高頻數據開始回落,柴油消費受製造業走弱與LNG重卡替代雙重壓制,預計第二季度柴油需求難有起色。汽油需求或因通脹預期升溫與消費信心回落而邊際趨弱。

歐洲方面,OECD區域整體需求第一季度小幅下滑,4月柴油與其他產品明顯回落,特別是德國、法國、英國等製造業走弱地區。4月美國對歐盟關稅升級風險上升,德國出口訂單與企業信心指數回落,預計歐洲5–6月工業與運輸用油仍將承壓,不過出行旺季有望一定程度上支撐汽油與航煤需求。

總體來看,4月關稅衝擊給全球經濟施加陰霾,並加劇原油終端需求的區域差異化。5至6月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增速很有可能較第一季度放緩,非OECD國家仍爲增長主力,OECD區域則面臨需求回落風險。

三、後市展望

進入5月,原油市場將繼續在政策擾動與供需博弈中尋求方向。供應端,OPEC+雖自5月起名義增產41.1萬桶,但多國履約波動疊加補償減產安排,實際增量或不及預期,但屢次傳出超預期增產消息無疑將施壓油價;美國頁岩油成本線(60-65美元/桶)成爲關鍵支撐,但巴西、圭亞那等新增產能將持續施壓油價。需求端分化加劇。中國與印度交通燃料需求雖保持韌性,但貿易摩擦升級後製造業疲弱壓制中間餾分油復甦,未來需求恢復仍存不確定性,OECD區域則在經濟前景趨弱與對美出口關稅擾動下面臨消費回落風險。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新能源替代形成長期壓制,油價長期趨勢偏向供應過剩下的震盪下行。中美關稅博弈、美伊談判與OPEC+增產計劃調整等事件將持續主導市場情緒。 

注:本文來自興業研究發佈的《OPEC+增產與關稅衝擊加劇油市脆弱性——2025年5月油價走勢前瞻》,報告分析師:付曉芸、郭嘉沂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