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部分業務業績下滑 南華期貨衝刺港股IPO

中國經營網
04-26

期貨行業或將迎來第二家“A+H”上市期貨公司。

近日,南華期貨(603093.SH)公告稱,公司已於4月17日向香港聯合交易所遞交了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並刊登了本次發行的申請材料。

南華期貨是國內首家登陸A股市場的期貨公司,此次若成功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將成爲繼弘業期貨(001236.SZ,03678.HK)之後,國內第二家“A+H”上市期貨公司。

對於南華期貨赴港上市,有期貨行業從業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南華期貨海外業務做得相對好,應該可以支撐其整體的發展。”不過,記者注意到,南華期貨境內業務多項業績指標近兩年呈下滑趨勢。

多項業績指標下滑

實際上,早在今年1月,南華期貨就曾發佈相關公告稱,基於深化全球戰略佈局的需要,公司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股票並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招股書顯示,募資將全部撥歸橫華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加強南華期貨於中國香港、英國、美國及新加坡的境外附屬公司的資本基礎。此舉旨在擴展南華期貨的境外業務、優化其境外業務架構,以及提升南華期貨於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及風險應對能力。

就此次赴港上市背後的主要考量因素,南華期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多元化的業務佈局一直是公司長期堅持的發展模式。公司赴港上市,不僅是基於對自身國際化戰略的深化需求,也是公司圍繞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根本職責,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倡議,主動佈局全球市場以更好地服務‘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應對匯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等風險。同時,也爲境外投資者‘引進來’參與中國期貨市場提供便利,助力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發展,提升‘中國價格’的國際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南華期貨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中國杭州,定位爲期貨及衍生品的全球領先金融服務提供商。2019年,南華期貨成爲中國首家在A股上市的期貨公司。

根據南華期貨此前披露的信息,南華期貨2019年8月在A股上市,募資3.38億元;2021年,南華期貨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65億元;2023年3月,南華期貨再次拋出12億元規模的可轉債發行方案,目前該筆融資尚在推進過程中。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接連通過資本市場獲得大額“輸血”,但近幾年南華期貨多項業績指標卻呈下滑趨勢。

南華期貨細分業務共分爲四大類,分別是境內期貨經紀、境內風險管理服務、境內財富管理、境外金融服務。

比如,根據其招股書,2022年至2024年,南華期貨境內期貨經紀業務賺取的經紀佣金分別爲3.5億元、4.04億元及3億元,整體上也呈下滑趨勢,其中2024年大幅下滑25%。

又比如,2022年至2024年,南華期貨境內風險管理服務業務的經營收入分別爲59.9億元、49.99億元和44.85億元,已連續兩年下滑,降幅分別爲16.5%、10.3%。

“從利潤表的科目看,南華期貨重資產業務的投資淨收益連續兩年大幅下滑。例如,場外衍生品及基差貿易中持有和處置合約所得收益、長期股權投資及自營投資的收益,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分別產生淨投資收益8500萬元、3890萬元及2790萬元,2023年和2024年同比下降54.23%、28.28%。”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日前發佈的研報表示,南華期貨除了經紀業務、資管業務(收入佔比較小)之外,其他業務主要包括境內風險管理服務業務的收入及境外業務收入。其中,境內風險管理服務業務是重資產業務,具體包括場外衍生品、基差貿易及做市。

對於上述業績指標的下滑,南華期貨方面向記者解釋稱:“公司近年來業績持續增長,2022—2024年,公司淨利潤從2.46億元增加至4.58億元,增幅達86.18%,整體經營業績表現良好。涉及投資收益等具體會計科目,是因爲子公司南華資本在開展風險管理業務的過程中,包含期貨及衍生品端和現貨端等方面的操作,在報表中涉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淨敞口套期損益等多個會計科目。因此,單獨的投資收益科目無法全面反映公司風險管理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投資者需結合期貨行業風險管理業務的特點,綜合考慮計算相關投資收益、淨敞口套期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其他業務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成本的綜合收益。”

期貨公司上市“進與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包括南華期貨在內的期貨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場“進與退”的懸殊對比。

4月14日,新三板掛牌期貨公司創元期貨(832280.NQ)公告稱,2025年4月10日,中信證券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了《關於創元期貨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五期)》,主要包括本階段輔導工作進展情況、輔導對象目前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下一階段的輔導工作重點等。

據瞭解,創元期貨於2022年5月啓動IPO上市進程,至今已有3年曆程。

與南華期貨、創元期貨在資本市場持續進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家自2017年掛牌的期貨公司,結束了近8年的新三板歷程。4月16日,金元期貨(872050.NQ)與福能期貨(871101.NQ)同時從新三板摘牌。

金元期貨公告顯示,摘牌出於行業發展和自身戰略規劃。公司認爲,此舉可集中精力經營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決策效率,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福能期貨同樣表示,摘牌基於自身發展規劃。兩家公司分別於3月28日、4月3日提交終止掛牌申請,並獲全國股轉公司受理。

“期貨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進與退’選擇,反映了當前期貨行業的競爭格局、資源分配趨勢及戰略轉型方向。未來,隨着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深化及衍生品工具創新,期貨行業分化將進一步加劇。中小機構需在差異化定位、數字化轉型或產融結合中尋找生存空間,而頭部公司則需平衡資本擴張與風險控制,以應對全球市場的複雜挑戰。”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汀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