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億美元全額債轉股,孫宏斌的融創逆風翻盤勝率幾成?

中國企業報
04-25

4月17日晚間,融創中國發佈境外債務重組進展。

公告中表示,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取得重大進展,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已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佔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融創現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雖然“債轉股”已成房地產圈的常見化債方式,但像融創將境外債務全部轉股的例子,還是前所未有。

但這場孤注一擲的豪賭,放在不走尋常路的融創中國創始人孫宏斌身上,倒也不算奇怪。

兩年聯想,四年牢獄,十二年順馳,十五年融創。幾度黯然退場,幾度東山再起,孫宏斌從未真正倒下。或許在這位房產界“狂人”的眼中,只要還剩一口氣,就一定存在絕地反擊的機會。

墜落與新生

“前進,前進,不擇手段地前進!”

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爲拯救人類不擇手段的“狂人”維德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而他研發的曲率飛船,成爲了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

回顧孫宏斌的三十多年從商生涯,他身上同樣有着瘋狂和激進的一面。或許常常不被理解,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孫宏斌直言,“我沒有義務讓別人看懂我的路數”。

孫宏斌

商海浮沉幾十年,孫宏斌經歷了一次次墜落與新生。

1988年,25歲的清華碩士孫宏斌入職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即聯想集團的前身。

兩年後,憑藉自身才幹,孫宏斌得到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爲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經理。

年輕氣盛的孫宏斌帶領着企業部,僅僅花了兩個月時間就建起了13個獨資分公司。

多年後回憶起那段在聯想奮鬥的日子,孫宏斌坦言,“柳總很看得起我”。

用柳傳志的話來說,孫宏斌是少有的“有一眼看到底的能力”的人。

二人的分野,始於1990年的春天,企業部出版的《聯想企業報》上那句“企業部利益高於一切”,讓柳傳志嗅到了危機。

遲宇宙《聯想局》一書中提到,孫宏斌存在“造小船”的危險,柳傳志在多次和孫宏斌的談話中,都暗示過他最後的機會——把企業部的某些員工開除,然而,性格剛強的孫宏斌拒絕了這個機會。

隨後,柳傳志得到消息,企業部有人想“攜款潛逃”,而孫宏斌旗下分公司掌握着至少1700萬元的資金。於是,柳傳志選擇報警。

1990年5月28日,孫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0天后被正式逮捕,案由是挪用公款。

1992年,孫宏斌鋃鐺入獄,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罪名是挪用公款13萬元。

1994年3月,獲得減刑的孫宏斌刑滿釋放,經歷四年牢獄生涯的他終於得見自由的陽光,那年,他31歲。

聯想和孫宏斌的故事也並未結束。出獄前18天,孫宏斌和一位獄警到北京出差,而立之年的他身上的棱角被磨平許多,他並未將昔日上司柳傳志視爲仇敵,而是託人請柳傳志喫了頓飯,親自道歉。

席間,孫宏斌將自己做房地產代理的想法和盤托出,希望柳傳志能幫助自己東山再起。愛惜人才的柳傳志也同樣不計前嫌,決定給予這位年輕後輩支持。

柳傳志欣賞生命韌性極強的人,“他在裏邊沒有自暴自棄,還想學好,出來繼續做事,這點很不錯”。

多年後回憶往事,孫宏斌承認,他也認爲自己當年的做法不妥,給聯想造成了不良影響。但是,他自始至終沒有認爲自己有罪。2003年10月,北京海淀區人民法院撤銷原判,改判孫宏斌無罪。其中,聯想方面的表態起到了重要作用。

出獄後,孫宏斌拿到了柳傳志等人借出的50萬元啓動資金,在天津創辦了順馳公司,踏入他人生又一個重要階段。

這是孫宏斌的第一次新生,但不是最後一次。

狂飆的代價

憑藉精細的業務水平和買斷式代理的先機,孫宏斌帶領着順馳迅速崛起。兩年後,順馳由房產中介公司轉型成爲房地產開發商。

順馳不動產(來源:市界)

這一次,嗅覺敏銳的孫宏斌再度踩在了風口上。亞洲金融危機過後,拉動內需的重擔壓在了房地產業的身上,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到來了。

急於證明自己的孫宏斌身上散發着一股狼性,激進的高速擴張亦透露出他的野心。2002年底,順馳已經在天津累計開發30個項目,建築面積達數百萬平方米,佔到天津全市房產總開發量的20%。

2003年7月1日起,全國實行土地招拍掛制度。順馳一路攻城略地,不惜一切代價高價拿地。

2003年7月的中房網年度會議上,孫宏斌劍指萬科。當時,孫宏斌上臺放出豪言,表示他們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超過在座諸位,包括王石王總。

面對這場挑釁,萬科創始人王石臉色難看,當即反駁:“你不可能這麼快超過萬科,是不是要注意控制風險?”

孫宏斌不會想到,王石這句反問,在未來將會成爲落在順馳頭上沉重的預言。

爲達成目標,孫宏斌採用了“高週轉模式”,高價搶地,快速開發,快速回款。先用較低的自有資金啓動項目,隨後立即進行土地開發,用銷售回款支撐後期建設,再用項目盈利作爲新的自有資金啓動新項目。

2003年,順馳銷售額達到45億元,接近當時龍頭老大萬科的63億元。而2004年,則憑藉92億元的銷售額登頂第一,成功超過銷售額91.2億的萬科。

然而,一路狂飆的背後,卻暗藏風險。在這種模式下發展起來的順馳處於高房價、高土地支付款、高管理成本和低收益的狀態,資金鍊緊張,順馳2003年和2004年的淨利潤率僅爲3%-4%。

急功近利的代價很快便降臨到了孫宏斌頭上。2004年,國家對房地產調控越發趨嚴,於是,消費者購買力迅速下降,樓市成交量急速萎縮。這對於高速擴張的順馳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很快,順馳資金鍊斷裂,陷入危機。

2006年,孫宏斌將所持順馳房地產55%股權轉讓給香港路勁,對價12.8億元,次年轉讓剩餘股權。

至此,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結束了。

孫宏斌微博截圖

多年後,在自己的個人微博談起這場“大意失荊州”,孫宏斌坦然承認錯誤:“我從來沒有(爲)順馳辯護過,敗了就是敗了,不要找藉口。我們犯了錯誤,比如現金流管理,比如擴張太快。但是順馳的管理是成功的,因爲管理最難的是讓所有人有激情、有那股勁、肯努力、肯付出、能學習、能成長。”

重來和重挫

“小孫這個人,做事沒有留餘地,他的風格就是往前沖沖衝,這是性格使然。”

柳傳志曾這樣評價孫宏斌。

實際上,柳傳志的話只說對了一半,至少在融創的事情上,孫宏斌並非不留餘地。順馳後期,孫宏斌未雨綢繆地創辦了另外一家房地產公司——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融創”)。

賭徒孫宏斌,還是爲自己偷偷留下了一張底牌。

失去順馳後,孫宏斌沉寂了幾年,而後又帶着融創捲土重來,獲得了第二次新生。這一次,吸取教訓的他行事風格變得穩健:第一控制好現金流這個企業生存的命脈,第二瞄準一、二線城市,主攻高端精品市場。

2010年,融創成功在香港上市。

然而,即便孫宏斌聲稱“不想當老大,以現金流安全爲綱”,但他身上的狼性並未消逝。

據媒體報道,融創2010-2014年的銷售額,實現了“五級跳”:83億、192億、356億、547億、658億.....2014年,融創首次躋身房企銷售前十強。

孫宏斌再次走上老路,自2016年起便在各大城市大規模拿地,加速擴張,到年底,融創的項目佈局深入到44個城市,土儲總量達到7291萬平方米。

王健林與孫宏斌

除了大量購入地皮,孫宏斌同時也開啓了併購的腳步:計劃收購宋衛平的綠城中國、大戰金科股份黃紅雲、150億解救賈躍亭、接盤萬達和泛海控股相關資產......

因此,孫宏斌獲得了“併購王”和“白衣騎士”的美稱。然而,樂視的情況並非孫宏斌想象的那麼樂觀。這位慷慨義氣的騎士,面對投資樂視的失敗,最終還是“願賭服輸”了,昔日老鄉賈躍亭“下週回國”的允諾,至今未能兌現。

不僅孫宏斌投資失敗,融創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融創2016年財報顯示,自2012年始,公司的銷售額從356億元開始一路猛進,到2016年翻了4倍多。但其利潤率卻一路下降,從25.8%的水平降到13.7%。

高速擴張的背後,是高企的負債申萬宏源的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16年末,融創淨負債率已經從2015年末的76%大幅上升至2016年末的208%。其總有息負債規模從2015年末的420億元大幅增長至2016年末的1130億元,同期淨負債規模從150億元增長至430億元。

標普曾將融創中國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並指出,在大規模收購土地及擴張非核心業務之後,融創的財務槓桿可能進一步惡化。

一語成讖,伴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融創的財務壓力逐漸顯現。

2021年,融創的業績出現近五年首次虧損。

根據財報數據,2021年至2024年,融創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82.65億元、-276.69億元、-79.69億元、-257億元,四年累計虧損規模達到996億元;同期,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爲1983.87億元、967.52億元、1542.31億元、740.2億元。

高額負債成爲壓在融創身上的巨石。財報顯示,到2021年年末,融創的總負債高達1.05萬億元,其中,流動負債淨額245.9億元,流動和非流動借貸分別爲2351.5億元和865.6億元。但是,至2021年年末,融創手中的現金餘額僅約692億元,可動用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43.4億元,相比2020年下降了854.7%。

2022年,融創的流動性問題加劇。3月,孫宏斌拿個人名義出資4.5億美元,以無息貸款的性質幫助企業渡過難關;4月,融創第一筆債券敲定展期,公司股票在港交所暫停交易。融創40億元的債券“20融創01”未能如期償還本金,標誌着融創正式陷入危機;5月,融創公開承認無法按期支付4筆優先票據利息,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債務危機的擔憂。

這一次,孫宏斌再度遭到了重挫。

而後兩年,孫宏斌便帶領融創開啓了漫長的自救,包括資產出售、資本結構優化等。

據《中國房地產報》,有消息人士稱,孫宏斌最近從早到晚都在忙着開化債會。整個2024年,融創有息負債同比減少181.6億元,降至2596.7億元。

近日,融創又有大動作。4月17日深夜,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針對總規模約95.5億美元的境外債務重組,已取得重大進展,持有債務本金約13億美元的初始同意債權人已簽訂重組支持協議,持有債務本金超10億美元的債權人正在進行簽署程序,支持債權人合計持有債務本金佔現有債務本金總額約26%。融創現向其他債務持有人,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融創重組方案的一大特點是“全額債權轉股權”,爲債權人提供獲得短期流動性及潛在股票升值收益機會。公司向債權人分派兩種新強制可轉債(新MCB),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6.80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生效日起轉股;另一類將獲分配轉股價3.85港元/股的新MCB,可在重組後18-30個月內轉股,該類總量不超過債權總額的25%。

據瞭解,本次融創境外債務重組將上市公司發行或擔保的債務全面納入重組方案,覆蓋了公開市場債券、私募貸款等不同類型,以徹底化解上市公司層面的債務風險。

融創這一招棋,雖險卻妙,將債主和自己變成了同一條繩子上的螞蚱。

截至4月24日收盤,報1.660港元/股。這意味着,目前債轉股的股價遠遠超過當前股價,債主若想解套,只能期待融創“起死回生”。

這一次,孫宏斌和他的融創能否再次浴火重生,仍需時間證明。但或許對於百折不撓的他而言,不到最後一刻,自己永遠都有逆風翻盤的機會。

本文來源:中新經緯、中國房地產報、證券時報、界面新聞、盒飯財經、市界、《經營者》、《聯想局》

作者:陳曉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