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胡夢然 深圳報道
近日,多個投訴平臺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出現針對樂刷支付POS機突然漲價的用戶投訴,其中黑貓投訴平臺近30天內便收錄有600餘條,大部分內容爲投訴樂刷POS機未提前告知用戶的情況下單方面上調費率並私自扣費。
樂刷支付是深圳市移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卡科技”)的全資子公司,同時也是移卡科技核心業務的主要運營主體。根據移卡科技2024年年度財報,一站式支付服務業務佔總營收約87%。
公開資料顯示,移卡科技(09923.HK)成立於2011年,主要爲商戶及消費者提供支付及商業服務。2014年,公司獲得央行支付業務許可證,提供全國銀行卡收單及移動電話支付業務。2020年,移卡科技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支付業務收入大幅下滑
今年2月11日,樂刷支付在官網發佈了新的價格標準,對比去年的收費標準價格略有上浮。而這並非樂刷支付首次上調標準,梳理過往公開信息,樂刷支付曾在2019年9月、2022年10月、2023年2月等時間多次上調其費率。
“第三方支付機構頻繁上調POS機費率折射出支付行業多方面的結構性變化。在市場層面,支付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頭部機構憑藉資源和規模優勢佔據大量市場份額,中小支付機構生存空間被擠壓,獲客難度增大、成本上升。”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在接受《華夏時報》採訪時指出,政策層面,支付機構受備付金集中存管和手續費分潤模式調整影響。備付金集中存管前,支付機構可利用備付金利息增加收益,存管後這一重要收入來源消失。手續費分潤模式調整,如髮卡行、收單機構和清算機構之間的分成比例變化,收單機構利潤空間被壓縮。爲維持運營與盈利,上調費率成爲一種無奈之舉,這意味着行業競爭從早期的跑馬圈地轉向精細化運營與利潤爭奪。
移卡科技2024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全年營收30.87億元,同比下降21.9%;淨利潤爲7301.4萬元,同比增長622%。雖然淨利潤大幅度飆升,但梳理移卡科技歷年業績報告發現,淨利潤出現大幅度增加也有2023年整體基數低的原因,自2020年後移卡科技淨利潤開始走下坡路,從4.41億元下滑至2023年的1011.3萬元。
作爲移卡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一站式支付服務業務(佔比約87%)實現營收26.86億元,同比減少21.9%。對於支付業務收入大幅下滑的原因,移卡科技解釋稱,在經濟波動導致行業每名客戶的平均交易金額下降及2023年同期處於高基數的情況下,2024年支付行業在交易量方面受到暫時影響。因此,2024年度的收入同比下降21.9%。
“對於像移卡科技這樣高度依賴支付業務的企業,構建風險緩衝機制迫在眉睫。首先,推進業務多元化,利用支付業務積累的客戶資源和技術優勢,向金融科技其他領域延伸,如開展大數據風控服務、金融產品代銷等業務,分散經營風險。其次,加強品牌建設與聲譽管理。提升服務質量,及時處理用戶投訴,重塑用戶信任。建立危機公關機制,在面對負面事件時迅速響應,降低對品牌形象的損害。也需要強化風險管理體系,實時跟蹤政策法規變化、市場競爭態勢等風險因素,提前制定應對預案。”支培元表示。
針對費率上調、近期投訴增多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聯繫移卡科技,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合規性建設受考驗
除了收入下滑,移卡科技支付業務的合規性建設也備受考驗。
今年3月底,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連續對5家支付機構開出罰單,其中樂刷支付被罰款金額最高。具體來看,樂刷支付因存在違反機構管理規定、違反商戶管理規定、違反清算管理規定、未對外包服務商開展盡職調查4項違規行爲被央行給予警告,合計罰沒445.01萬元,時任樂刷支付風險控制總監舒某,對上述商戶、清算管理違規行爲擔責,遭警告並罰款20萬元。
2024年2月,樂刷支付科技福建分公司因爲違反外包機構管理規定等4項違規行爲,被罰款1446.12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308.26萬元,合計罰沒2754.38萬元。時任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某因對違規行爲負有責任被警告並罰款25萬元。
兩張大額罰單暴露出了移卡科技背後存在的合規風險。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祕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爲,在行業強監管趨勢下,中小支付機構應注重平衡盈利模式與合規成本。一方面,機構需要遵守相關法規,確保業務合規;另一方面,機構也需要考慮如何通過創新和優化業務模式來提高盈利能力。
移卡科技近年來也多方探索優化業務模式及提升運營效率。移卡科技在業績報告中表示,從2017年起,移卡即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 AI Lab,以跟蹤和研究前沿的創新技術,爲業務應用做技術儲備和探索。這些舉措取得了一定成效,2024年移卡科技銷售、行政及研發開支等各項費用較2023年分別減少11.0%,10.8%及10.5%,並縮減了20%的相關業務運營支出。
移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穎麒稱,“將進一步挖掘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力量,以提升運營效率和產品競爭力。對於全球化戰略,則會優先推進本地化運營,響應當地市場需求,並借鑑國內積累的運營經驗以及成熟的產品體系。”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李琳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