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五戰港股IPO!三角關係、新業務增長點等諸多問題待解

市場資訊
04-27

  經濟導報記者 楊佳琪

  近期,拉拉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貨拉拉的上市主體,下稱“貨拉拉”)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上市,並披露了2024年度財報數據。這是其繼2023年3月28日、2023年9月28日、2024年4月2日、2024年10月2日四次遞表失效後的又一次申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此前貨拉拉四次折戟主要在於市場對其業務模式與長期成長性的質疑。具體看來,貨拉拉高度依賴國內市場,國際化拓展緩慢,且面臨來自本地平臺的激烈競爭。本次捲土重來,該公司帶來了一份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但背後仍有諸多問題待解。

  01

  向司機“雙重收費”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貨拉拉營收分別爲10.36億美元、13.34億美元、15.93億美元;2022年經調整淨虧損1210萬美元,2023年及2024年經調整淨利潤分別是3.91億美元和5.01億美元。

  從細分業務來看,貨拉拉的營收主要來自貨運平臺服務、多元化物流服務及增值服務。其中,貨運平臺服務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2024年實現收入8.22億美元,佔總營收比例的51.7%。該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中國內地,2022年至2024年,來自中國內地的收入佔其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0.4%、91.2%及90.7%。

  據悉,貨運平臺服務業務板塊採用混合變現模式,收入主要來自司機會員費以及完成訂單後向他們收取佣金,司機只有購買更高級別的會員,纔可享受更低的佣金率。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貨拉拉向司機收取的佣金和會員費佔營收比在60%左右。與此同時,國內的貨運平臺服務板塊毛利率逐年升高,從74.3%增長至81.9%。

  對於繳納會員費的司機,該平臺對佣金率進行過多輪調整,從全部會員免佣金到2019年調整爲超級會員免傭,到現在最新招股書披露,貨拉拉非會員佣金率已調降至15%,一級、二級、三級會員的會員月費分別調降至209元、499元和709元,對應佣金率爲11%、8%和5%。

  司機掙錢多少除了看佣金率,還要看訂單量。2022年和2023年,貨拉拉推出“多因素計費”“特惠順路單”“議價訂單”等舉措,被指變相壓低運價,加劇司機低價競爭。同時訂單分配機制被指不透明,部分司機接到的訂單量大幅下滑,收入難以保障。因此,在今年3月,該公司發佈《貨拉拉關於推動算法公開透明、向上向善機制的公告》,明確平臺90%以上的訂單採用“司機自主,就近優先”的分單模式,並通過自動降抽傭算法、補貼政策及安全防控機制保障司機權益與交易公平。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仍有不少司機在社交平臺反應,貨拉拉平臺算法並非如公告所稱,要不沒單,要不搶不到,有的客戶明明看到在門口兩三臺車等單,還派給幾公里或者十幾公里外的車。

  在貨拉拉等平臺的宣傳中,“月入過萬”似乎成了每一位司機的可能。然而,有些司機反映,大多數司機月收入低於6000元,加上油費、保養、會員費等多重支出,甚至出現收支相抵的情況。

  02

  屢屢被約談如何改正?

  交通運輸部門處罰案例顯示,某駕駛員使用自家的小麪包車拆掉後排座位用於拉貨,車身噴塗了貨拉拉標誌,而該車輛原本是非營運七座麪包客車。

  據瞭解,貨拉拉方面對於註冊車輛是客運版還是貨運版並無要求,因此改裝比較常見。同時,司機的入駐門檻不高,也沒有從業資格證等要求。對此,經濟導報記者發送採訪郵件,貨拉拉回應表示,“目前公司4.5噸以下貨車無需審覈營運證,4.5噸以上貨車需提供相應的證件資質。平臺正不斷加大新能源貨車和合規車隊合作,同時也鼓勵新能源貨運車輛加入,逐步淘汰落後運力,補充優質運力。”

  實際上,貨拉拉對司機缺乏監管已不是個案。據不完全統計,自2021年以來,貨拉拉遭遇交通運輸部約談十多次,指向的問題包括改裝運營、非法運營、定價機制、會員費等方面。

  據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顯示,截至4月27日,貨拉拉的投訴量累計爲7.51萬條,近30天投訴量爲2271條,已完成387條。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投訴大多數來自司機,主要包括了霸王條款、扣分機制不公平、審覈申訴不到位等,其中司機的大部分訴求是返還被惡意扣掉的分數。

  近幾年貨拉拉安全問題頻發,此前運送商品還被查出違禁。日前,據媒體報道,北京東城柯女士使用貨拉拉的跑腿服務運送價值17017元的貨物,貨物給到騎手後,反覆撥打騎手的電話皆未接通,人和貨“人間蒸發”。柯女士稱,“我聯繫到貨拉拉平臺,等了整整14天,貨拉拉讓我要麼等他們找到騎手,要麼報警處理。

  “平臺對用戶遭遇深表歉意,經過與柯女士協商一致,已對柯女士此次事件的損失進行特殊墊付,並且已報警追償並將全力配合調查。我們始終重視用戶權益,將持續完善服務保障機制。”貨拉拉方面對此表示。

  市場人士認爲,對於貨拉拉而言,有一個健康的司機、用戶及平臺的三角關係,纔是持續發展的關鍵。此次IPO不僅是其獲取資金支持的重要途徑,更是品牌升級與戰略轉型的關鍵節點。然而,能否提高自身盈利和服務質量,同時加速國際化佈局並開拓新業務增長點,將成爲其突破發展瓶頸的核心考驗。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郝欣煜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