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在阿里,騰訊陰影下的"突圍悖論"

藍鯨財經
04-28

文|外參財觀

當數字世界的浪潮洶湧而至,雲計算已成爲科技江湖的新主戰場。2024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5500億美元,同比增長22.7%,中國雲服務市場更是以34.2%的增速狂飆突進。金山雲,這個從遊戲雲起家的“技術派”,正站在風暴眼中心,承受着行業變革帶來的陣痛與機遇。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金山雲在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排名第六,市場份額3.2%,距離行業前兩名阿里雲(36.7%)、騰訊雲(17.8%)仍有較大差距,但同比增速達到28.3%,超過行業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

這組看似矛盾的數據,恰如其分地勾勒出金山雲的生存現狀:它既是中國雲計算市場的“資深玩家”,又在巨頭環伺中艱難突圍。從遊戲雲的“技術先鋒”到行業雲的“全能選手”,金山雲的轉型之路充滿荊棘,隨着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金山雲未能延續黑馬姿態,反而在技術、生態、戰略層面暴露出多重短板。

技術壁壘陷入困境

曾以“中立雲”標籤殺出重圍的金山雲,在2024年的雲計算深水區競爭中,卻如同一艘失去動力的巨輪——技術護城河崩塌、生態體系孤立無援。當行業競爭從單一產品轉向生態與技術融合的“軍團作戰”時,金山雲的差異化優勢正被巨頭瓦解,而自身短板則被無限放大。

首先,中立性“神話”破滅。金山雲曾以“不與客戶競爭”的中立性承諾吸引互聯網企業,但這一差異化標籤在2024年徹底淪爲“空中樓閣”。阿里雲以“被集成”戰略明確自身定位爲基礎設施提供商,其合作伙伴數量突破10萬家;騰訊雲通過“千帆計劃”與2000家ISV深度綁定,構建起覆蓋金融、零售的生態帝國;華爲雲則依託政企渠道和“鯤鵬+升騰”硬件生態,市場份額飆升至12.1%。

反觀金山雲,既無阿里、騰訊的生態號召力,又缺乏華爲的政企資源支撐,所謂“中立性”在巨頭們的生態攻勢下,不過是缺乏技術底座的空洞口號。

其次,更致命的是,核心客戶正在加速逃離。財報顯示,2024年TOP10客戶收入貢獻佔比從45%驟降至32%,字節跳動將海外業務遷移至AWS,小米則轉向華爲雲聯合搭建IoT平臺。當“中立性”無法轉化爲客戶黏性,金山雲的護城河已名存實亡。

最後,技術迭代掉隊。AI與邊緣計算的“瘸腿狂奔”,在雲計算向智能化、場景化轉型的浪潮中,金山雲的技術短板暴露無遺:其一,其AI服務仍停留在視頻處理、內容審覈等標準化工具階段,既未推出類似阿里雲“通義千問”的通用大模型,也未在生成式AI領域推出定製化解決方案。

其二,邊緣計算“瘸腿”,華爲雲依託5G基站佈局和端雲協同能力,覆蓋全國300個邊緣節點,支撐智慧工廠、自動駕駛等場景;金山雲僅在一線城市佈局50個節點,且多集中於視頻直播等單一場景,難以滿足製造業、物聯網的實時計算需求。2024年,其在邊緣計算市場的份額不足3%,被行業報告評價爲“戰略模糊、場景單一”。

巨頭圍獵和新興勢力湧動

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競爭格局,恰似一場沒有硝煙的“三國殺”。首先,阿里雲憑藉其“飛天”操作系統構建的技術壁壘,2024年推出第五代神龍架構,將萬覈計算資源池化效率提升至92%,支持單集羣10萬節點的超大規模部署。

騰訊雲則祭出“連接器”戰略,通過微信、企業微信等流量入口,將雲服務滲透至中小企業。2024年,騰訊雲推出“千帆計劃”,爲1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免費雲資源,在音視頻雲領域,騰訊雲市場份額達到41%,通過TRTC實時音視頻引擎,而金山雲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僅爲8%。

其次,在巨頭的陰影下,新興雲服務商正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悄然崛起。字節雲憑藉抖音火山引擎的技術底座,2024年推出“雲原生2.0”解決方案,在視頻雲領域實現彎道超車。覆蓋三線以下城市用戶佔比達到47%,而金山雲在下沉市場的節點覆蓋密度僅爲字節雲的62%。

國際雲巨頭正以“技術+本地化”的組合拳搶灘中國市場。亞馬遜雲科技(AWS)2024年通過與光環新網的合資公司,在中國推出第五代EC2實例,計算性能提升45%,其“行業解決方案商店”已上線1200 +行業應用,覆蓋金融、醫療等8大行業。

金山雲則在國際雲服務市場的佈局相對滯後。這種技術壁壘直接導致金山雲在拓展跨國企業客戶時,客戶獲取成本較國際雲巨頭高出63%。

雲巔風雲,生死競速

面對市場份額萎縮、巨頭絞殺、技術掉隊的三重絕境,金山雲若想從夾縫中殺出血路,必須摒棄“既要又要”的搖擺姿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重構競爭力。

第一,放棄與巨頭在通用雲市場的正面消耗戰。轉而聚焦視頻雲與內容安全等細分領域。在視頻處理、直播加速、內容審覈等場景中,金山雲仍保有技術積累與客戶基礎。若能借鑑Twilio的通信雲模式,將視頻處理能力封裝爲標準化API接口,向教育、電商、泛娛樂行業提供“開箱即用”的PaaS服務,形成差異化壁壘。

第二,激活股東資源。構建“雲+終端”“雲+內容”的協同生態,作爲小米、字節跳動的“關聯方”,金山雲卻長期未能將股東優勢轉化爲業務,同時,針對字節跳動海外業務的跨境加速需求,定製低延遲、高穩定的內容分發網絡,既可鞏固客戶關係,又能借助TikTok的全球化佈局滲透國際市場。這種“以客戶爲盟友”的生態綁定,遠比空洞的“中立性”口號更具說服力。

第三,以收購與合作填補技術缺口。避免在AI與混合雲賽道徹底出局。 當阿里雲、華爲雲通過自研大模型重構雲計算價值時,金山雲在AI領域的動作卻近乎停滯。2024年,其AI相關收入佔比不足5%,且缺乏定製化解決方案。借鑑谷歌Anthos的跨平臺管理工具,推出兼容AWS、阿里雲的多雲管控平臺,吸引中腰部企業客戶,這類企業既需要成本可控的混合雲方案,又無力承擔巨頭動輒千萬的定製費用。

2025年的雲計算市場,已從“規模競賽”轉向“生死淘汰”。技術、生態、成本——任何一環的短板都足以讓玩家墜入深淵。對金山雲而言,曾經的“中立性”故事早已蒼白無力,能否撕掉“互聯網雲”的單一標籤,在AI與產業互聯網的浪潮中重構競爭力,將決定其生死存亡。

當行業從藍海走向紅海時,活下來的不是最強者,而是最快斷臂求生的變革者。金山雲需要的不是對昔日榮光的緬懷,而是一場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畢竟,在雲計算的世界裏,停滯即是退場,猶豫即是死亡。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