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商隱社 浩然
一、
本以爲隨着去年底各大電商平臺間的“價格戰”落幕,互聯網企業短期內不會再有激烈的戰事了。沒成想,互聯網行業唯二重模式的兩家大廠美團與京東,這幾個月在外賣業務上不斷交鋒。
早在2月份京東宣佈入局外賣時,我在文章《劉強東的外賣陽謀》裏分析過:
京東雖然強勢發起了“外賣革命”,但真正的戰場可能並不在外賣,而在更廣闊的即時零售;而且劉強東極擅“以小博大”的輿論戰,在輿論上會使美團非常被動。
最近一段時間,美團與京東外賣競爭的話題時常登上熱搜。
先是4月12日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在社交平臺發文“隔空喊話”京東,結果被劉強東簡短地以“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產生社會價值”輕鬆化解。
然後4月15日上午,美團正式發佈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到了傍晚,一段劉強東在2024年內部講話的線上會議視頻在這時候流出,劉強東在視頻中表示“我給京東外賣定一條規矩,京東外賣賺的淨利潤永遠不允許超過5%,超過5%,我要處分人的”,同時強調了外賣行業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再次在輿論上給了美團重擊。
要知道,2024年美團淨利潤率雖然達到了10.6%,但高毛利主要來自包含到店餐飲、到店娛樂和酒旅的到店酒旅板塊,如果單純看外賣板塊,其實淨利潤還不到3%,而成立17年之久的餓了麼如今還深陷虧損泥潭。
但在很多人的認知裏,更容易把美團10.6%的淨利潤跟劉強東不允許超過的5%作對比,從而爲京東外賣賺了更多好感度。
前天,京東平臺發佈《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信中提到,因競對平臺對兼職外賣騎手強迫“二選一”的行爲,導致京東平臺部分外賣訂單延遲。京東還在信中承諾所有超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全部免單。
在此之前,美團已就“美團騎手去其他平臺接單會被封號”等說法進行過闢謠。
到了晚上,美團又發佈《關於已闢謠謠言被某平臺再度利用的說明》,用夾雜着調侃的言語對號入座京東的公開信,並稱其中僅有這一句符合事實:“近期……平臺……外賣訂單延遲”。之後逐一曬圖回應京東公開信中提及的問題。
美團還在回應京東的挑釁時,劉強東又開闢了另一塊輿論戰場——有網友曬出自己跟劉強東的合影,稱這是“東哥送的第一單外賣”。
“身價千億大佬親自送外賣”隨後引發了網絡熱議,其傳播效果跟“雷軍低頭彎腰爲Su7車主開車門”相媲美,網友戲稱“20多萬的車,雷總給你開車門,20塊的外賣,東哥給你送到家”。
沒過多久,“劉強東請騎手喫海底撈”的話題又成爲了熱搜。
雖然京東外賣目前日均配送爲500萬單,相比美團7000-8000萬單和餓了麼的3000萬單左右還有很大差距,但在京東“0佣金”“百億補貼”等的強勢競爭下,美團也將投入更多成本和精力來應對。
即便京東外賣不能對美團的基本盤造成太大動搖,擅長打輿論戰的劉強東在輿論上也會給美團不小的衝擊。
二、
美團、京東的競爭會讓我想起《三國演義》裏的吳國和蜀國,曾經他們爲了對抗雄踞北方的曹魏結成聯盟,關係的破裂終止於呂蒙用閃電戰的方式,讓部下都扮作成商人的樣子“白衣渡江”,奇襲荊州,擒殺關羽,切入蜀國腹地,導致了隨後的劉備東征吳國。
曾經在2017年12月初,烏鎮那場著名的“東興飯局”的組織者就是劉強東和王興,馬化騰坐在C位,他們兩人坐在馬化騰兩側。
彼時淘寶是京東唯一的勁敵,拼多多還沒嶄露頭角,抖音電商還沒出現,而在外賣領域,剛合併了百度外賣的餓了麼佔據超一半的市場份額,美團最大的對手同樣來自阿里。
時移世易,在美團外賣將餓了麼的份額漸漸擠壓到只剩三成的同時,美團推出了閃購業務,從團購、外賣、酒旅的服務零售向範圍更大的實物零售進發,宣稱“30分鐘送萬物”,美團希望高頻且剛需的外賣業務能以高帶低,打響任何品類的即時配送。
當然,這也包括作爲京東“大本營”的3C、大家電等高客單價商品,甚至從2020年開始,蘋果、華爲等手機品牌發佈新機型都成爲他們用速度展開角逐的戰場。
美團閃購的速度來源於其佈局到縣城的近3萬個閃電倉,以及740多萬騎手搭建起來的配送網絡。
閃電倉就是商家把店搬到線上,純線上經營,美團提供從選址-選品-配送-運營的運營指導。當然,這主要是以小商家爲主,所以優缺點都同樣明顯。
閃電倉其實是把傳統電商的“大倉”拆解爲無數“小倉”,雖然遠不如電商貨品供給全面,但能離消費者更近,就在同一區域甚至同一街道,像毛細血管一樣滲透到城市的角落,而且它是針對這一片小區域的,所以對於區域內的熱門產品掌握得更精準,不像電商是針對全國各地,一線城市跟縣城看到的基本都是一樣的SKU。
這樣的取捨換來了美團閃購的速度。有業內人士向媒體透露,2024年美團閃購3C家電訂單量已接近京東全站四成,其中電腦辦公類商品訂單量已超過京東全站,手機通訊類商品訂單量超過京東全站四成;美妝品類訂單達京東全站三成。不過,美團閃購在3C、家電上的客單價目前還大幅低於京東。
這相當於奇襲了京東的“荊州”,讓前兩年還在用“價格戰”抵抗“曹魏”的京東倍感壓力,“價格戰”結束後便揮師東征美團。
其實兩家大廠的風格跟吳、蜀也頗有相似之處。
吳國的優勢在於團隊協作與戰術執行能力相當強悍,在防禦戰中鮮有不勝的。三國裏最著名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中,吳國以防禦戰的形式參與了後兩場,都是大獲全勝。
赤壁之戰雖有劉備集團的參與,《三國演義》裏還有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等虛構情節,但主要執行方還是孫權集團。而夷陵之戰中,吳國總指揮陸遜“火燒聯營七百里”,一舉攻破劉備伐吳大軍,非常穩、準、狠。
吳國也非常務實,赤壁之戰時,孫權曾宣稱與曹操勢不兩立。等到要從劉備手中奪取荊州時,又向曹操稱臣,勸曹操稱帝。
孫權沒有劉備那麼理想化,極其理性,目標性極強,他的目標就是“建號帝王以圖天下”。只不過,他知道條件還不夠成熟,因而保持了相當的剋制。
而且吳國很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都在一段內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他像程普、丁奉、甘寧、周泰等戰將雖然名氣不如“五虎將”,但實力比較均衡、穩定,也沒有明顯的缺陷,不像呂布雖勇猛無敵但卻無謀,人品也有問題;張飛雖勇,但卻脾氣暴躁。
務實、執行力強悍、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同樣也是美團的特性。
如果說吳國是戰術上有強悍的執行力,戰略上非常剋制、謹慎,那蜀國正好相反:戰略上相當大膽,戰術執行上卻有所欠缺。
相比吳國的保守,蜀國在戰略上一直進取,比如劉備攻漢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即便三國中論總體實力蜀國是最末的,也阻擋不了蜀國用宏大戰略積極進取,但失利頗多。
再加上蜀國人才斷層嚴重,夷陵之戰時劉備已是耳順之年,仍親率大軍前往,對面的陸遜還不到40歲,後期蜀國更是出現了“蜀國無大將,廖化爲先鋒”的困局,在對戰略的執行上就會出現很多偏差。
還有一點,蜀國始終佔據着道德制高點,劉備是“漢室宗親”,以“光復漢室,還於舊都”爲使命,信義著於四海,到哪都有主角光環加持。
劉備也擅長收買人心,對志同道合的關羽、張飛以“兄弟”相稱,更是留下了“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這樣的典故。
京東在戰略上同樣高舉高打,早些年京東從3C擴張到全品類、自建物流都是重要且大膽的戰略選擇,自建物流由於過於燒錢還差點讓京東命懸一線。劉強東2022年歸來後,又從之前品質電商的定位迅速切換到低價戰略,上線“百億補貼”、京東採銷。
這次外賣大戰,京東外賣更是從一開始就宣佈“0佣金”並給全職騎手繳納社保,很多做法都出乎大家意料。在傳播上也始終強調“社會價值”,站在輿論制高點,讓美團非常被動。
商場如戰場,兩者都有同樣的殘酷性和策略性,都是理想與現實、理性與感性、戰略與執行之間的拉鋸。
希望京東、美團的“外賣大戰”不是陷入到“零和博弈”中,而是能進一步優化服務生態,給商家、騎手和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