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4月25日港股開盤後,內房股板塊呈現強勢上漲態勢。截至午間收盤,金輝控股(09993)漲幅達43.08%,融信中國(03301)上漲17%,綠城中國(03900)、旭輝控股集團(00884)、融創中國(01918)等頭部房企股價均有不同程度上揚。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集體走強與今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存在密切關聯。
資本市場率先響應政策預期
歷史數據顯示,今年2月28日政治局會議召開當週,內房板塊單週漲幅已超過11%。市場資金正圍繞政策動向展開新一輪博弈,儘管本次會議公報未出現超預期表述,但"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優化存量商品房收購政策"等提法,仍被解讀爲政策連續性的重要信號。
截至今日收市,內房板塊漲幅悉數收窄,金輝控股漲29.33%,融信中國漲6.84%,遠洋集團(03377)漲5.81%,碧桂園(02007)漲1.15%,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081)漲1.13%。
一季度房地產市場呈現結構性復甦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延續修復態勢。從價格指數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降幅收窄至2.8%(前值3.0%),環比微漲0.1%;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由降轉升,上漲0.2%。細分城市表現分化明顯:上海、深圳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和0.1%,北京、廣州則小幅回落;二手房市場中,北京(+0.5%)、上海(+0.4%)、深圳(+0.3%)領漲,廣州下降0.2%。
華泰證券分析指出,核心城市二手房交易活躍度提升帶動價格回暖,3月重點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環比增長顯著。但房企投資端仍顯謹慎,一季度新開工面積延續下行趨勢,反映市場仍處於庫存消化階段。該機構預測,隨着政策效應顯現,以一線城市爲代表的核心城市將率先企穩,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穩房價與消費復甦的傳導機制
當前中國城鎮居民家庭資產配置中,房地產佔比高達65%-70%。這種資產結構決定了房價波動對居民消費行爲的深遠影響。根據"資產負債表衰退"理論,資產價格下跌會導致家庭部門優先選擇債務償還而非消費支出,從而形成負向循環。因此,穩定房價不僅是防範金融風險的關鍵舉措,更是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重建消費信心的必要條件。
專家強調,穩房價與促消費之間存在"房價穩→資產穩→預期穩→消費增"的內在邏輯鏈。在房價持續承壓的背景下,居民儲蓄意願增強,消費傾向下降,即便採取短期刺激措施也難以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唯有通過長效機制保障房價平穩運行,才能真正激活居民消費潛能,推動經濟進入良性循環軌道。
政策組合拳構築市場底部
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以來,政策基調已發生根本性轉變。2024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更好滿足住房消費需求",標誌着政策重心從單純調控轉向供需雙向調節。近期密集出臺的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設、房貸利率下調等措施,正形成多維度託底效應。2024年9月2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房地產政策重大轉向。此後,“防範風險”、“平穩市場”、“止跌回穩”、 “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等表述悉數出爐。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投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態度趨於積極。花旗研究報告指出,當前是戰略性佈局內房股的窗口期,預計未來兩年行業將呈現ROE回升與估值修復的雙重機遇。該行特別看好一線城市的市場韌性,認爲核心城市房價將在2025年後逐步企穩,帶動行業盈利預期改善。
未來展望與投資策略
展望後市,政策紅利釋放與市場自發調整的共振效應值得期待。一方面,"三大工程"持續推進將爲房地產市場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房企通過資產週轉率優化和定價策略調整,有望逐步改善盈利狀況。機構建議關注兩類投資機會:一是具備優質土儲和財務穩健的龍頭房企;二是深耕核心都市圈的區域性開發企業。
在此過程中,政策執行力度與市場預期管理將成爲關鍵變量。隨着"保交樓"專項借款加速落地、房企融資渠道逐步疏通,市場信心有望得到實質性修復。對於投資者而言,把握政策脈絡、甄選優質標的,或可在行業洗牌中捕捉結構性機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