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2025年纔過去一個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格局就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報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在國家補貼政策的推動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同比增長2.5%,總出貨量爲7160萬部,整體展現出良好的增長趨勢。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按照手機廠商們一貫的產品節奏來看,下一波新機潮可能要等到第三乃至第四季度,因此在面對沒有多少新品撐場的第二季度,手機廠商們想要穩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與地位,似乎還需要找到更多突破口。
華爲小米提速明顯,蘋果節節敗退
要說前五名廠商中最亮眼的莫過於華爲,其以 28.5% 的超高增長率和 19.4% 的市場份額重回國內市場榜首,這也是華爲自 2021 年以來市場份額最高的一次,距離巔峯期的獨佔“半壁江山”仍有較大差距,這裏面有恢復節奏的問題,也有剝離榮耀以及其他國產手機成長帶來的份額擠壓。
雖說華爲在今年第一季度僅發佈了Pura X、華爲 Nova14 系列和暢享 80 系列,不過根據某些專業人士的透露,華爲主要是依靠在降價政策後的 Nova 13 系列和 Pura 70 系列鞏固了自己國內市場第一的優勢,並在高端手機市場中也穩穩站住了腳跟。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除了華爲,小米也是前五名廠商中不可忽視的存在,其以 16.5% 的增長率拿下了 16.6% 的市場份額,與第二名 vivo 17% 的市場份額僅一步之遙。
小米的快速增長則是依舊得益於降價後的小米 15 系列和 REDMI 一衆新品,前者雖說是去年年底發佈的產品,但其產品力放在當下依舊頂級,也是國內銷量最高的標準版機型之一。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至於另外四位選手的表現就沒有那麼出色了,OPPO、蘋果和榮耀在市場份額方面分別下滑了2.4%、7.7%和12.8%,而 vivo 也僅是增長了 0.1%,只能說是原地踏步。
其中 vivo 的表現比較值得一說,作爲手機廠商中推陳出新最快的廠商,vivo 在三個月的時間裏對其所有產品線都來了一次更新,這是好事但也是壞事。尤其是剛剛發佈的 X200s,距離 X200 發佈纔剛剛過去不到半年時間,不但配置全方位升級,而且價格還更便宜,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的換機想法,誰也不願意做這個小白鼠。
但拋開這個問題不談,vivo 今年推出的產品確實都十分優秀,原本“高價低配”的帽子早已被 vivo 摘下來拋到一邊,如果今年 vivo 能夠調整自家的產品發佈節奏,或許能在第三第四季度實現逆轉。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蘋果,作爲曾經的銷量王者,在去年一整年中增長率和市場份額都在不斷下滑,甚至在出貨量榜單曾一度跌出過前五。市場原以爲年初發布的親民機型 iPhone 16e 能夠挽救 iPhone 銷量下滑的頹勢,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究其原因,還是目前的一衆安卓廠商和華爲在產品力層面的不斷提升,其中華爲不但接連推出了多款旗艦機型,還帶來了 Pura X 這種讓市場眼前一亮的新穎產品。要知道之前能給市場帶來驚喜的廠商,大家都會優先想到蘋果。
看到這裏肯定有一部分讀者想站出來爲蘋果辯解,認爲第一季度本就不是蘋果的發力期,需要等到第三第四季度其推出新品後纔會王者歸來。
小雷前兩年也是這麼想的,但但凡大家仔細看看去年的市場報告就不難看出,蘋果在市場上的號召力在被不斷地削弱,哪怕在經過多次降價以及國家補貼的優惠活動後,其銷量也依舊在不斷下滑。
可能這句話大家都聽得有些厭煩,但小雷必須再說一次,如果蘋果今年的 iPhone 17 系列再拿不出什麼新活,或是在價格方面不繼續做讓步的話,在 2026 年徹底跌出前五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
國產廠商氣勢如虹,全靠精準擊中用戶痛點?
當下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來到了巔峯時期,國內手機用戶平均換機週期早已拉長至 30 個月甚至更長,用戶對“煥新”的整體需求其實一直在減弱,但對更創新的功能、更極致的體驗,則是則是激勵相當一部分用戶“煥新”的重要動力。
因此像蘋果三星這種依舊遵循一年一小升級戰略的廠商纔會節節敗退,反觀國產廠商們則是不斷在新領域搞創新。例如小屏旗艦賽道,vivo X200 Pro mini、OPPO Find X8s、小米15、一加 13T等的加入,讓小屏賽道一時間變得熱鬧無比,也讓那些天天喊着要小屏手機的用戶有了自己“最愛”的產品。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再比如硅碳負極電池技術的快速迭代,續航是消費者面臨的普遍痛點,智能手機歷經十餘年發展,電池和續航的重要性遠超拍照體驗,這同新能源汽車產品是相似的原則,續航功能同智能化水平一樣關鍵。
截止發稿前,今年發佈的幾乎所有新國產手機都搭載了最新的硅碳負極電池技術,在更小的機身尺寸下塞下相當容量的電池,或者直接塞入更大容量的電池,例如剛剛發佈的榮耀 Power直接把電池容量做到8000mAh,解決了用戶在續航方面的長久痛點。
還有 AI ,包括華爲、小米、榮耀、vivo、OPPO、魅族在內的主流品牌,均已完成從“OS+AI”到“AIOS”的蛻變;二是影像策略,無論是站在蘋果肩膀上進一步提升的 live photo,還是依靠軟硬件結合推出的各種新制式、新算法,國產廠商們都在靠創新不斷刷新消費者對移動影像的認知,從而吸引更多用戶更新換代。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反觀蘋果三星,在 AI 生態方面的普及顯得尤爲保守,Apple Intelligence 在官宣一年後依舊沒有多少聲音,甚至一度讓不少果粉認爲蘋果的 AI 極有可能“胎死腹中”。爲了應對競爭加劇的市場,蘋果正在加速佈局AI,這不僅是它當前最大的突破口,也可能決定其未來在市場中的地位。
最後是手機產品線的全面調整,以 OPPO 爲例,它們把Find N5 做成了少有的既輕薄又旗艦的摺疊屏手機,也點明瞭摺疊屏手機未來的發展方向;Find X8 系列則通過四種不同定位的產品擴張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羣體(X8 定位水桶、X8s 定位小屏、X8 Pro 定位全能旗艦、X8 Ultra 定位頂級影像旗艦);A 系列和 K 系列的不斷更新,則意在搶佔中低端市場的空白。
這些產品佈局,都將精準擊中用戶需求,至於結果如何,讓我們靜候第二季度的數據表現。
這種“從左到右都不放過”的策略,理想上可以讓每一類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但這背後,也反映了一個現實:當手機市場整體趨於飽和,廠商們已經不再僅僅關注整體銷量,而是更注重市場的每一個細分領域。
寫在最後
結合去年一整年的市場表現和今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基本已經定型,華爲以技術優勢在高端市場依舊賺得盆滿鉢滿,小米押注AI與全球化,依靠生態繼續拉攏用戶,而OPPO、vivo需在渠道與創新中尋找平衡,至於蘋果,顯然已經掉了隊。
隨着國產手機廠商們不斷嘗試新玩法、開闢新賽道,相對保守和傳統的國際廠商們受到的衝擊也會進一步加大。今年極有可能是手機市場重新洗牌的一年。
(圖片來源:雷科技攝製)
未來一年,智能手機市場的變數依然很多。比如蘋果和三星能否憑藉AI打破當前的增長困境,將取決於它們能否在技術創新與用戶需求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再比如國產手機廠商能否在接下來的三個季度內再做出創新。而作爲消費者,品牌之間的較量能催生出更多優秀的功能、硬件落地,似乎也是一件好事。
在接下來的 8 個月內,手機市場絕對會非常熱鬧,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