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即可參與
英偉達公司(NASDAQ:NVDA) 股價較 2025 年 1 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 34%,深陷熊市。現在投資者心中最大的疑問是,股價將在何處觸底?過去十年,股價的歷史性暴跌幅度在 50% 到 60% 之間。英偉達面臨的壞消息不斷累積,再次出現如此大幅回調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儘管股價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但考慮到該公司除了向數據中心銷售AI芯片之外還有其他增長引擎,分析師不會拋售。英偉達機器人解決方案有着光明前景。該公司擁有強大的優勢,能夠充分利用“Omniverse”軟件150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以及“汽車”領域3000億美元的市場機遇。
儘管如此,隨着風險持續加劇,該股短期內可能仍將持續承壓。維持英偉達股票“持有”評級。英偉達的超級計算機在推動收入增長和將客戶鎖定在其生態系統中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主要數據中心客戶已開始與 Broadcom 和 Marvell Technologies 等公司合作,努力複製英偉達的超級計算系統(包括使用 Nvidia 的 Infiniband 網絡解決方案和 NVLink 組合的多個芯片)。
現在,競爭對手華爲正在證明,構建比 Nvidia 的 GB200 NVL72 更強大的超級計算系統是可能的。
CloudMatrix 384 是中國最新、最強大的國產解決方案,採用 Ascend 910C 打造。該解決方案可與 GB200 NVL72 直接競爭,並且在某些指標上比 Nvidia 的機架式解決方案更爲先進。其工程優勢體現在系統層面,而不僅僅是芯片層面,並在網絡、光學和軟件層面均實現了創新。
…
CloudMatrix 384 由 384 塊 Ascend 910C 芯片組成,通過全連接拓撲連接。其權衡很簡單:擁有五倍的 Ascend 數量,足以彌補每塊 GPU 性能僅爲 Nvidia Blackwell 三分之一的不足。——SemiAnalysis
從表面上看,最明顯的威脅是華爲完全有能力奪回英偉達在華失去的業務。
但更嚴重的威脅是引發其他全球科技公司效仿,取代英偉達的技術。
類似於 AI 模型構建者深入研究DeepSeek(DEEPSEEK)的開源代碼,隨後將其應用於自己的模型以實現性能效率,世界各地的領先科技組織在構建自己的超級計算系統時可以複製華爲的網絡和基礎設施軟件方法,以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
完整的 CloudMatrix 系統現在可以提供 300 PFLOP 的密集 BF16 計算能力,幾乎是 GB200 NVL72 的兩倍。其總內存容量增加了 3.6 倍,內存帶寬增加了 2.1 倍。
…
這裏的缺點是,它需要的功率是 GB200 NVL72 的 3.9 倍,每 FLOP 的功率差 2.3 倍,每 TB/s 內存帶寬的功率差 1.8 倍,每 TB HBM 內存容量的功率差 1.1 倍。” -SemiAnalysis
低效的電力使用無疑是一個關鍵的限制因素。儘管如此,構建比英偉達超級計算系統更強大的系統的能力無疑是一個不應輕視的威脅。
美國科技公司成功構建了需要較少數量 GPU 的模型,這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風險。例如,谷歌上個月發佈了其開源 Gemma 3 模型,該模型擁有業內最高的 Elo 評分(反映用戶偏好)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只需要一塊 Nvidia H100 芯片即可運行,而 DeepSeek 的模型需要 32 塊 GPU,Meta Platforms 的 Llama 3-405B 則需要 16 塊這樣的芯片。
因此,儘管英偉達的競爭對手無法構建同樣強大的 GPU,但客戶同時也在計算效率方面取得了進步,從而減少了對英偉達加速器的依賴。
上個月,有報道稱微軟取消了數據中心租賃。此外,本週早些時候,我們獲悉亞馬遜AWS也暫停了數據中心租賃談判。
由於各大公司都努力利用人工智能淘金熱,經過兩年的快速建設,這些頭條新聞加劇了人們對數據中心可能過度建設的擔憂。
隨着七巨頭即將公佈財報,投資者越來越期待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超大規模企業未來將放緩資本支出。這無疑將給英偉達帶來下行壓力。
除了主要的超大規模計算平臺之外,生成式人工智能革命還催生了衆多專注於提供 GPU 驅動的計算實例的 Neo-Cloud。據估計,目前約有 80 個 Neo-Cloud 正在運營。
風險投資家 (VC) 爲這些新型雲平臺投入了大量資金。與此同時,這些公司還籌集了超過110 億美元的債務融資,以英偉達GPU 作爲抵押,隨後將其出租給專注於 AI 的公司用於訓練和推理。
然而,隨着新雲供應的增加和競爭的加劇,GPU 租賃價格去年已開始暴跌。
近幾個月來,部分市場的 GPU 交易價格暴跌。目前,GPU 每小時計算價格約爲 2 美元,低於 2024 年的 8 美元。——《金融時報》。
因此,Neo-Clouds 的處境岌岌可危,難以創造足夠的收入來償還債務並實現盈利。這一點在 CoreWeave 最近提交的 IPO 申請中表現得最爲明顯。
CoreWeave於 3 月初提交的 IPO 招股說明書顯示,其 2025年和 2026 年到期的債務和利息支付額遠遠超過其現有的經營現金流。
…
CoreWeave 的借款條款要求其迅速償還債務,以抵消其作爲抵押品的芯片的快速貶值價值。”——《金融時報》。
因此,人們越來越擔心,在供需動態明朗的“消化階段”,風險投資公司和貸款機構可能會停止進一步爲這些新雲提供資金。
這將導致從這些新雲購買英偉達GPU 的行爲被叫停。
更糟糕的是,人們擔心在供應過剩期間,許多負債累累的新雲企業會破產。
80 個 Neo 雲將無法生存。也許只有 5 到 10 個可以。這是因爲其中五個是主權雲,而另外五個實際上是市場競爭雲……所以大致可以說,超大規模雲佔據了收入的 50% 左右(指整個行業的半導體 AI 收入)……其餘部分是 Neo 雲/主權 AI,因爲企業對 GPU 集羣的購買量仍然很低。——SemiAnalysis 創始人 Dylan Patel 在BG2 播客上
因此,超大規模企業未來資本支出放緩,加上新雲破產風險上升,無疑會阻礙英偉達的收入增長前景。
即使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公司介入拯救陷入困境的 Neo-Clouds,幫助它們度過這個“消化階段”,Neo-Cloud 領域的負面市場事件也必將給 NVDA 股價帶來壓力,使其股價下跌 50-60% 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雖然趕上英偉達技術的能源效率可能仍需要時間,然而,請記住,科技巨頭們同時也在構建越來越高效、所需計算能力更少的AI模型。這不僅減少了所需的英偉達 GPU數量,也是一種提高能源效率的策略。
儘管如此,英偉達仍然憑藉其軟件層 CUDA 擁有強大的護城河。目前,該生態系統擁有 510 萬名開發人員,他們都致力於不斷擴展 GPU 的功能,以適應各行各業的各種工作負載。
因此,儘管競爭對手正在努力複製英偉達的 GPU 和超級計算系統的性能,但圍繞硬件構建蓬勃發展的軟件生態系統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挑戰。
事實上,幾周前我們就獲悉,蘋果公司(AAPL)正斥資約 10 億美元收購英偉達的 GB300 NVL72 系統。此前,蘋果多年來一直迴避英偉達技術,轉而依賴谷歌雲的 TPU 來運行“蘋果智能”。然而,鑑於其基於人工智能的 Siri 近期出現的缺陷,蘋果的戰略似乎正在發生轉變,更加依賴英偉達的人工智能系統。這再次證明了英偉達技術的優越性,以及像谷歌這樣的競爭對手想要追趕的難度。
事實上,本月早些時候,也有消息稱谷歌計劃從 CoreWeave(CRWV)租用英偉達服務器。要知道,憑藉多年開發定製化 TPU 的經驗,谷歌一直以最自力更生的人工智能公司而自豪。儘管如此,這家軟件巨頭如今尋求從 Neo-Cloud 租用英偉達芯片,表明其谷歌雲客戶仍然青睞這家全球頂級半導體公司的芯片。此外,谷歌的需求也有助於填補微軟和亞馬遜削減自有數據中心租賃留下的空白。英偉達已從 2025 年 1 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 35%,投資者正在爭論這是否是一個好的買入機會,或者它是否會進一步下跌。
過去十年,英偉達的股價經歷了兩次大幅回調。第一次是在 2018 年第四季度,當時英偉達的股價從峯值跌至谷底,下跌了 54%。第二次是在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0 月之間,當時該股下跌了 65-66%。
在加密貨幣的興衰中,兩次回調都是由半導體市場供應過剩引起的,尤其是遊戲芯片市場。現在,人們擔心數據中心在過去兩年中可能已經過度建設,因此需要進入“消化階段”,即科技公司放慢其資本支出。
相信這是一個暫時的問題,隨着供需動態的明朗化,這個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因爲從長遠來看,隨着越來越多的傳統工作負載被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取代,推理仍然需要巨大的計算能力。
然而,分析師仍然擔心當前的回調可能會在好轉之前進一步惡化。鑑於近期由供應驅動的股價回調幅度在50%至70%之間,投資者應該做好應對這一幅度的準備。
我們不要指望股價從現在開始逆轉,而是要全力以赴,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
因此,如果股價從1月份的近期高點下跌50%,將跌至75美元左右。如果股價像2022年那樣回落約65%,那麼股價將達到52美元左右。
如果您的股票購買價格低於這些水平,那麼出售該股票肯定不值得。
如果你在高點附近買入了英偉達,現在賣出已經太晚了。你不妨採用平均成本策略,在股價下跌時再買入。
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目前在人工智能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比其在其他市場中的定位要宏大得多。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週期肯定比區塊鏈/加密貨幣炒作週期更加具體,因爲這項新技術已經在消費者和企業應用中證明了其價值。
事實上,英偉達預期每股收益未來長期增長率(3-5年複合年增長率)仍高達35.18%。儘管預計短期內GPU銷售增長將放緩,但隨着“推理”業務的蓬勃發展,其長期前景依然看好。
從估值角度來看,相對於 2018 年和 2021-2022 年大幅回調之前的交易水平,英偉達的估值也不算太高,當時的預期市盈率遠高於 70 倍的預期收益。
根據數據,這一次,英偉達在交易價格接近其 52 周高點時徘徊在 50 倍左右,而該股目前的交易價格約爲 22 倍。
當我們根據前面提到的預計每股收益增長率調整該預期市盈率時,我們得到預期市盈率增長 (預期 PEG) 倍數爲 0.62 倍。
低於1倍的估值意味着該股票的交易價格低於其公允價值。因此,以這樣的估值出售英偉達絕對不明智。
當然,隨着AI基礎設施“消化階段”的結束以及科技公司GPU支出計劃的日趨明朗,其長期每股收益增長率預測可能會發生變化。任何下調每股收益增長率預期的調整都可能推高預期市盈率與增長率之比。
儘管如此,考慮到公司穩固的基本面和有利於公司的長期增長趨勢,NVDA 的預期 PEG 爲 0.62 倍,肯定不會處於“賣出”區域。
【 掃碼添加小助手企微,限時加贈:黑金旗艦圈子體驗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