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所謂的“對等關稅”一波三折,前幾天才加到245%,隨後就將至145%,還準備計劃降到65%。
特朗普還是咬牙堅持,但美國人先要支撐不住了。
在懂王的“關稅大棒”下,美國人的生活成本直線飆升。一雙運動鞋漲100美元,一輛新車漲1萬美元,一盒雞蛋價格翻倍。還有什麼大米、麪粉、遊戲機、啤酒、電視機、零食等等,全都出現不同幅度的物價上漲。
甚至有相關統計,美國家庭平均每年將多花超過5000美元。
很顯然,美國根本離不開中國工廠。
美國人造不好工廠
除了美國普通人,就連美國企業主也撐不下去了。
近期,世界著名雜誌《連線》深度採訪了十幾位美國企業家,從達拉斯監控設備商,費城紋身器材商,再到俄亥俄州牀墊製造商,詢問他們在“中美關稅戰”期間的感受。
他們異口同聲的回答:“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標杆,無論關稅多高,轉移生產線都異常困難。就算將製造轉移到美國,還得請中國人裝生產線。”
一家拼圖公司老闆表示,他嘗試尋找本土供應商,結果報價是現價三倍且無法達到中國同行標準——後者數十年積累的專業經驗難以複製。
那,本土供應商價格太貴,那自己開個工廠總可以了吧?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不少美國企業家也曾計劃過在美國本土開設工廠,扶持自己的本土供應鏈。可當他們真的在美國建設工廠時才發現,不僅成本更高、原材料採購困難,更嚴重的是缺乏勞動力。
一直以來,特朗普高喊“製造業迴歸美國”。可現實卻是:美國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廠打工。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初,美國有20.6%的工廠認爲勞動供應不足限制了生產能力,而在全美範圍內,製造業工作崗位有大約50%缺口。
早在2024年1月,美國勞工統計局報告稱,全國製造業職缺有62.2萬個,整體勞動參與率從1990年代67%降到2023年63%以下。預期到2033年,美國製造業將開設380萬個新職位,但只有一半可能得到填補。
想要建好工廠,美國需要補的功課可太多了。
中國工廠沒有平替
當然,美國本土沒辦法建造工廠,那麼去東南亞是不是也能找到替代品?
事實上,中國已經是全球生產與製造的領先者,工廠能靈活調整設備滿足客戶多變需求,因此更擅長響應定製化需求並精準實現設計意圖。
一家中國工廠能完成一整套的供應鏈配套設備,想繞開中國,就只能在東南亞其他國家找A、B、C三個東西配起來的價格,可能比在中國整體採購加上關稅後的價格還要貴。
《潮新聞》就報道過杭州一家建築建材商,在關稅來臨之時,拿下了200萬美金的訂單,就是因爲美國客戶在東南亞尋找一圈後發現,根本找不到能平替中國工廠的商品。哪怕是頂着天價關稅,也要和中國工廠合作。
這也是中國的底氣,作爲全世界唯一一個全工業體系的製造大國,中國擁有41個大類、191箇中類、525個小類的工業種類。中國小到一顆螺絲釘,大到航天火箭,都能找到合適的工廠。
美國企業家必須和中國合作,也只能和中國合作。
美國人離不開中國工廠,不管特朗普再怎麼作妖,3.41億美國消費者總得要喫喝拉撒。
當關稅10%的時候,美國商人還能和中國工廠battle一下關稅誰來付,當關稅飆升到50%以上,成本必然要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
在經濟重壓之下,美國人只能選擇去中國電商平臺上採購生活用品。
海外App Store
近日,淘寶App在海外地區下載量一路狂飆,衝上美國下載榜第二;“同門師弟”阿里國際站,也衝上美國下載榜第三。
美國網友不僅熱衷淘寶,還帶動全世界多個國家的網友一起加入“剁手”行列。截至目前,淘寶已經在16個國家App下載榜上排名第一,在123個國家排名前十。
淘寶在全世界的走紅,證明了美國人或者說全世界人,都離不開中國商品。
中文互聯網已成“顯學”
如果把時間線放長一些,就會清晰的發現,最近一年時間,全世界互聯網的社交密碼就是:中國。
從2024年12月17日起,中國全面優化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後,“China travel”成海外博主流量密碼。中國各大城市迎來了全世界的遊客,甚至上海單日湧入了超過500萬外國人,遍佈大街小巷。
除了線下之外,在線上,中文互聯網也成了外國網友的新世界。
今年1月,TikTok難民集體入駐小紅書,空降一波潑天流量,24小時就爲小紅書帶來8.4萬篇筆記,總瀏覽量超過4400萬,總討論量超過130萬,引發的全世界“對賬”熱潮。
4月13日,全美最火網紅“甲亢哥”在社交媒體發文,用一句表白和多張照片,爲其引爆國際互聯網的中國行畫上句號。在美國對全球貿易伙伴築起關稅“高牆”之際,“甲亢哥”一鏡到底的直播,打破了中外信息繭房和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緊接着,就是現在,淘寶和阿里國際站的爆火,讓全世界颳起一陣“中國電商風暴”。
隨着外國人在中國社媒的瀏覽量慢慢積累後,他們驚訝的發現,當謊言堆積出來的信息繭房被打破後,一個新的基於數字民主和信息平權的秩序就形成了。
不再是宏大敘事中的恢弘口號,也不再是國際局勢的宏觀解構,而是普通人對於現實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全世界人更爲關心的美食、穿搭、旅行、健身等等。比起那些宏大敘事,大家更在意自己的具體生活。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纔是“地球村”真正的形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