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突破5000萬,從“扭虧”到“破局”,平安好醫生髮出逆襲信號

Ofweek光電信息網
04-25

在人口老齡化加速、政策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縱深發展的背景下,中國醫療科技行業正迎來黃金髮展期。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數字醫療健康綜合服務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已經達到2815億元。

作爲行業頭部企業,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不僅交出了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答卷,更通過“保險+醫療”生態創新,爲行業探索出一條可持續增長路徑。

營收同比增25.8%,盈利拐點背後的增長邏輯​

財報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爲10.6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44億元增長25.8%。

平安好醫生2025年第一季度淨利爲3319萬元,上年同期的淨虧損爲3778萬元;調整後淨利爲5786萬元,上年同期的調整後淨虧損爲1884萬元,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平安好醫生的業績異軍突起得益於其F端(企業端)和B端(商業端)的企康業務,報告期內實現了43%的同比增長。

這一增長的驅動力源於公司對“醫療+保險”協同模式的深入探索和實踐,其中包括保險與醫養會員、醫療理賠協同等一系列創新業務模式的推出。這種模式不僅推動了F端收入的快速增長,還使平安好醫生在企業健康服務領域的市場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同時,公司創新探索“商業保險+健康保障委託+醫療健康服務”產品,加速拓展企業客戶。

而且,過去的互聯網醫療企業普遍依賴C端藥品銷售,但平安好醫生因缺乏電商基因,難以與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競爭。自2020年戰略調整後,平安好醫生逐步剝離低毛利業務,聚焦企業健康管理、保險客戶服務等高協同性領域,也取得明顯成效。

在企業客戶的拓展方面,平安好醫生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報告期內,累計服務的企業客戶數超2,100家,B端付費用戶數較上一年同期增長超45%。這充分展現了平安好醫生在企業級健康服務市場中的強大競爭力和影響力。

整體來看,平安好醫生盈利能力的質變,標誌着其“生態驅動”模式跑通。正如數字醫療行業達成的共識——“醫療健康服務的終極目標不是流量變現,而是構建可持續的價值閉環。”

數字人醫生落地多場景,技術紅利如何兌現商業價值​

在醫療資源分佈不均的北京下,平安好醫生推出了名醫AI助理服務“平安芯醫”。

依託數字人技術和醫學大數據支撐下的AI大模型,作爲真實醫生的數字分身,“平安芯醫”爲用戶提供在線諮詢、線下就醫協助、報告與化驗單輔助解讀、用藥提醒等多元化服務,已覆蓋20餘個真實醫療場景。也標誌着行業進入“服務智能化”新階段。

具體來看,該產品有三大核心價值。一是效率革命。其通過結合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醫療文書識別等前沿技術,AI醫生可處理大量常見病問診,輔助醫生日均接診量顯著提升。

二是場景穿透。目前“平安芯醫”能夠全天候爲用戶提供線上諮詢、線下就醫協助、報告與化驗單輔助解讀、用藥提醒等多元化服務。 用戶只需在平安健康APP搜索“名醫AI助理”,或直接進入名醫專家專區,即可輕鬆體驗這一便捷服務。

三是成本重構。相較而言,單個AI醫生年服務成本較人工醫生明顯更低,而這將推動基礎醫療服務價格下探,擴大市場覆蓋。

全盤來看,這是一種中國式HMO模式的探索。HMO(健康維護組織)模式通過整合保險支付與醫療服務,降低醫療成本。

平安好醫生自2021年起推動“家庭醫生會員制”即“1個家庭醫生+5大專業服務+1個會員健康檔案”,結合平安集團的保險資源,構建“預防-診療-康復”全流程管理。

只是,儘管模式創新顯著,但HMO的落地需龐大資源整合能力。當前,僅聯合健康等國際巨頭成功驗證該模式,國內企業仍面臨標準化不足、醫療資源分散等難題。

行業洗牌加速,平安健康的“護城河”在哪裏?

儘管平安好醫生實現階段性盈利,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競爭遠未結束。

巨頭擠壓與市場分化仍在持續進行。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憑藉流量與供應鏈優勢佔據大量市場份額,橫向對比來看,京東健康坐擁1.83億活躍用戶(截至2024年底),阿里健康背靠支付寶生態,平安好醫生需在差異化競爭中尋找突破。

此外,美團、抖音等平臺跨界佈局醫藥零售,加劇行業“內卷”。

而銀髮經濟與AI滲透帶來的機遇也在考驗着全行業。隨着中國60歲以上人口突破2.9億(截至2023年末),這一領域潛力巨大。

同時,“平安芯醫”AI助理的推出,標誌着公司試圖通過技術降本提效,但其技術深度仍與京東健康的“京醫千詢”大模型形成正面較量,孰強孰弱還未可知。

再是估值與資本市場的考驗。截至2025年4月,平安好醫生市值約153億港元,遠低於京東健康(1137億港元)和阿里健康(740億港元)。儘管通過“以股代息”增強平安集團控制權,但投資者對其盈利持續性仍存疑慮。

整體來看,平安好醫生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印證了其戰略轉型的成功——通過剝離低毛利業務、聚焦“醫療+保險”生態,公司實現了盈利能力的質變。而“平安芯醫”的落地則標誌着技術正從效率工具升級爲商業模式的核心驅動力。

然而,行業競爭格局依然膠着。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憑藉流量與供應鏈優勢佔據用戶規模高地,美團、抖音等跨界者加劇市場內卷,平安好醫生需持續夯實“保險協同+垂直深耕”的差異化壁壘。

長期來看,老齡化社會與AI技術紅利爲其提供了增量空間,但HMO模式的本土化挑戰、技術深度與資本估值的錯配,仍是其通往“中國式聯合健康”道路上的必答題。未來能否將階段性盈利轉化爲持續增長動能,取決於生態協同的深化與技術變現能力的突破。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