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蔚来都喊出,今年四季度要实现单季度盈利。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势力们造车10年,在经历了高潮、起伏后,进入到不同的发展态势中。
从2024年的年报看,理想汽车突破50万辆,拉开与小鹏、蔚来的差距,在第一梯队站稳。蔚来近期集中反思,用李斌的话来说,“别人家孩子都已经上大学了,我们还在复读。”同样也在ICU里进进出出的小鹏汽车,即便走出了危机也不敢怠慢,声称自己也在“复读”阶段。
2024年,蔚来和小鹏分别实现交付量超过22万辆和19万辆,从这方面看,两家差距并不明显。蔚来实现657.3亿元营收,远超小鹏的408.7亿元。
两家毛利率都在改善,小鹏的亏损收窄,由于过高的费用侵蚀,蔚来的亏损有所扩大。
随着今年一季度小鹏MONA和小鹏P7+的热销,小鹏的毛利率也将进一步提高。今年是小鹏的产品大年,预计将有四个改款车型和三个全新车型上市,此前《豹变》了解,前者包括小鹏P7i、小鹏G6、小鹏G9、小鹏X9;后者则包括两款SUV小鹏G7、小鹏G01,以及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近期李斌再次主导蔚来深度变革,推动降本增效,要让“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蔚来今年将在三个品牌上齐发力。NIO品牌的高端旗舰ET9将于3月底开启交付,ET5/ET5T、EC6、ES6将在二季度集中发布2025款,今年下半年还有一款新车发布。乐道方面,今年将上新两款新车。此外萤火虫将于4月上市交付。
对于都在“复读”的蔚来和小鹏来说,今年的压力也有所不同。蔚来需要等待机会一博,找到一款爆卖车型缩小差距,小鹏则要延续开年的销量,稳住局势。
小鹏:走出ICU
2024年,小鹏走得跌宕起伏。
上半年销量增长乏力,月销长期停滞在1万辆左右,深陷掉队传言,不被市场所看好。随着下半年推出MONA M03和小鹏P7+两个爆款车型,局面开始扭转。
财报显示,小鹏2024年营收408.7亿元,同比上升33.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358.3亿元,同比增长27.9%。过去一年小鹏仍然亏损57.9亿元,不过相比于2023年亏了103.8亿元,亏损已大幅收窄四成。
临近四季度MONA M03的上市并爆卖,给小鹏的销量注入强心针,在四季度9.2万的交付量中,MONA M03占比42%。小鹏MONA M03这一款车型,把公司从ICU里拉了出来,同时也改善了财报,全年汽车毛利率由负转正至8.3%,第四季度提升至10%。公司全年整体毛利率为14.3%,同比提升了12.8个百分点。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出,2025年国内高阶智驾(L2.5+)用户渗透率将突破10%,标志着需求拐点到来。为此,小鹏采取低价车型搭载高阶智驾,例如售价15万元以下的MONA M03标配XNGP,将智驾门槛拉低至行业最低水平。
低价策略直接反映到小鹏汽车的单车价格上,其单车价格已经从2023年的20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18.85万辆,同比下降了5.75%。显著拉低了整体均价外,小鹏汽车在价格战中主动降价,通过高性价比车型抢占市场份额也是导致全年单车均价降低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状况下,小鹏仍实现了毛利率的改善,与其技术降本和规模效应也有关。
不过单从第四季度10%的汽车毛利率水平来看,小鹏仍然逊色于已披露财报的小米、理想、特斯拉、零跑和蔚来。2024年第四季度,这些车企的整车毛利率分别为20.4%、19.7%、16.3%、13.3%和13%。
从费用端来看,过去一年小鹏在销售费用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全年销售费用68.7亿元,占收入比16.8%,较上一年增加了6.3个百分点。2024年小鹏的研发费用投入64.6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5.8%,比上一年收缩了1.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鹏汽车2024年财报中,与大众汽车集团的战略合作,带来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实现50.4亿元收入,利润超25亿元。
截至2024年末,小鹏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419.6亿元,从季度上看有所回血,但是并不及2023年年末的457.0亿元。
蔚来:仍要跨越难题
2024年的蔚来,依赖高端市场与换电网络扩张,全年实现收入为657.3亿,同比增长18.2%,其中收入第四季度为197亿,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6%。
从交付情况来看,2024全年交付量为22.2万台,同比增长38.7%,第四季度交付量7.3万台,季度和年度都创了历史新高。不过多品牌扩张的战略之下,蔚来汽车亏损进一步扩大。2024年全年净亏损224亿元。
原本承载着蔚来低价走量希望的第二品牌乐道,上市后的表现高开低走,李斌表示,近期销量的增长,受到了来自于竞争和负面舆情的影响,这些因素影响到大约30-40%左右的销量。
从费用端来看,由于2024年四季度乐道上市,蔚来在乐道的销售服务网络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投入,体现到财报里,蔚来四季度销售费用环比增长18.7%,研发费用环比增加9.6%。
2024年,蔚来销售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22.2%至157.4亿元,销售及行政费用率达到23.9%,较上一年有略微增长。
研发费用规模上虽然略微下降,但蔚来19.8%的研发费用率,远远高于小鹏、理想等竞争对手。高研发投入有助于带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2024年蔚来首个车规级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 NX9031”流片成功,从ET9开始蔚来会逐步使用自研芯片,李斌在电话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使用英伟达Thor智驾芯片计划。
第四季度的蔚来汽车业务的毛利率有所提升至13%,2024年全年,蔚来的整体毛利率为9.9%。
在蔚来的业绩电话会上,李斌通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来回应投资者的疑问,堪称近一年来中概股史上最长的业绩电话会。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
李斌表示,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司内部也在推进从研发到供应链,再到销售服务端全面的降本措施,推进基本经营单元的管理措施,目标是让整个公司所有的团队都能够为经营目标负责任。
从二季度开始,报表上在成本端、费用端都将有显著改进。三季度,随着销量的增加,毛利率的提升以及费用的控制,“我们有信心实现公司内部提出的今年四季度实现盈利的目标”。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从ET9开始的NIO品牌车型将逐步切换至ET3.0平台,实现EEA架构/操作系统等大幅升级,以及搭载自研神玑芯片,预计随着降本持续推进,2025年二季度起汽车业务毛利率有望向NIO品牌20%、乐道品牌15%迈进。
2025年,复读生怎么考
虽然都戏称自己是“复读生”,2025年蔚来、小鹏也都喊出四季度盈利的口号。在产品大年里,复读生如何迎接大考?小鹏需要后续有力的产品承接住良好势头,稳住局面;而蔚来需要一款爆款做支点,撬动更多销售。
2025年小鹏汽车至少会推出4个改款车型,以及3款全新车型。前者包括小鹏P7i、小鹏G6、小鹏G9、小鹏X9;后者则包括两款SUV小鹏G7、小鹏G01,以及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2025年开年,小鹏MONA M03和P7+两款车型热销,1-2月的累计交付量超6万辆,同比增长超三倍,不过按照小鹏一季度交付指引预计实现9.1万至9.3万辆,也就意味着3月环比没有显著提高。
背后可能是受到新老款G6、G9车型切换的影响所致。3月13日,2025款的G6和G9已经上市。
小鹏汽车预计2025年总销量将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得益于经营能力的提高、技术降本和更大的规模效应,小鹏汽车今年四季度有望实现盈利。”
新车规划方面,蔚来今年将发布9款新车/改款车,其中包含一款重磅高端电车,将在今年Q3发布,有望带动毛利率增长。为了对销量有提升,蔚来的新车型比较集中在上半年进行发布。
据《豹变》了解到,蔚来2024年预热的高端品牌旗舰轿车ET9,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末交付。此外2025款ET5/ET5T、2025款ES6、2025款EC6的预计上市时间基本集中在今年4、5、6月。5款NIO主品牌的车型,定位都在中高端市场,配置不低,并且全部搭载自研智驾芯片。
业绩会上,蔚来表示,与四颗Orin芯片的CTC相比,神玑9031芯片会带来一万元左右的成本节约。
乐道L90会在4月亮相,二、三季度交付,四季度乐道会推出第三款车。据《豹变》了解,这款车可能为L80,对标理想L8、问界M8,L80或将是一款增程车型。
萤火虫作为蔚来的第三品牌,首要目标为欧洲市场,因为欧盟国家对小型车需求较高,同时萤火虫这款车型也会在国内推出,定位为蔚来的宝马MINI,预计将于今年4月上市。
销量和盈利方面,李斌也立下了今年的目标,2025年要卖掉44万辆汽车,实现销量翻倍。并且第四季度要实现单季度盈利。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由李斌牵头在内部开始大力度改革,蔚来正在降本上着重发力。不久前36氪报道称,李斌内部改革,要求每个部门都要单独结算成本,新的机制要求,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李斌也回应了蔚来乐道渠道整合情况,目前已经开启整合尝试,但门店不会整合。对于今年资金情况,蔚来方面也回应称融资渠道丰富,会灵活安排融资。
在当前极度内卷的市场里,任何车企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复读生们更没有可喘息的时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