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有意竞购星巴克中国股权,阿里巴巴回复:假消息

明亮公司
15 Apr

据新浪科技,今日网传消息称阿里巴巴有意竞购星巴克中国股权,对此,阿里巴巴回复:假消息。

上述传闻称,阿里巴巴正积极参与星巴克中国股权竞购。而据外媒此前报道称,参与竞购星巴克中国的潜在买家包括华润、美团等企业以及KKR、方源资本、PAG等PE机构。

星巴克中国估值或超10亿美元。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正面临客单价、营收等不同层面的挑战。根据中信里昂证券的一份研报,星巴克的客单价明显偏高,而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的当下,星巴克的单店营收也面临增长压力。

据星巴克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2024年自然年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国共有7685家门店,门店数增长10%,该季度净收入7.436亿美元,同比增长1%;可比同店收入下滑6%,去年同期数字为增长10%。

中国主要咖啡茶饮价格带(来源:中信里昂证券研报)

在Eillot Mangaement、Starboard Value等激进投资者的“干预”下,星巴克换掉了之前的CEO并聘任Brian Niccol为新董事长、CEO,去年9月,Niccol正式上任。今年1月,Niccol首次到访中国,据小食代,他在内部活动中仍强调“坚守初心”。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全球餐饮巨头在中国拆分似乎已经成为跑通。二级市场方面,包括百胜中国、达美乐中国(01405.HK)今年以来股价表现乐观。而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中信资本对麦当劳中国的投资、春华资本对百胜中国的投资,也都被认为是成功的投资案例。

另一方面,星巴克克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也是其不断融入中国互联网、数字化生态的过程。

2016年,星巴克此在门店移动支付的便捷程度上存在争议——其一度不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付款。直到2016年12月,星巴克才与腾讯达成协议,宣布开通微信支付;而开通支付宝支付则是在2017年的9月,彼时星巴克中国的门店数量约2800家。

而星巴克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一年后进行了“升级”——2018年8月,双方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星巴克官网的新闻稿显示,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突破意义的星巴克线上新零售智慧门店,基于天猫新零售方案横向打通星巴克和阿里生态系统的多个数字化消费者运营平台,实现全域消费场景下会员注册、权益兑换和服务场景的互联互通,突破零售消费生活的时间空间限制,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一店式、个性化的升级体验”。

2018年星巴克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发布会(来源:星巴克官网)

此外,在当年的合作中,星巴克中国还宣布,其将依托饿了么配送体系,上线外送服务。同时基于盒马以门店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体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厨”。

回头来看,2017年可谓是星巴克中国数字化加速的一年,这一年,也是星巴克未来最大竞争对手瑞幸咖啡(LKNCY.US)正式成立的一年,瑞幸凭借其数字化运营能力、更追求效率的店型以及更快的扩张速度给星巴克带来了压力截至2019年末,其门店数已达4507家,而星巴克2019财年四季度(自然年三季度末)4125家。

2019年,星巴克中国正式上线了“啡快Starbucks Now”服务,用户可通过星巴克APP在线下单,再到门店取餐。首家啡快门店在2019年7月就在北京开业,时任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说,“……同步应用于此次全新推出的“啡快”服务上,为我们的顾客进一步深化数字化领域‘第四空间’的星巴克体验。”

大约一年后,2020年 7月21日,阿里巴巴与星巴克公布了双方合作的最新进展,主打“在线点,到店取”的星巴克“啡快”服务全面接入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此次上线平台包括支付宝、淘宝、口碑和高德。相关信息显示,此次“啡快”接入支付宝、淘宝等应用,是继2018年双方达成新零售全面战略合作后,星巴克借助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对产品和服务的又一次数字化升级。

而在2020年4月,瑞幸承认财务造假,随后进入到调整阶段,2021年4月其推出“生椰拿铁”这一标志性产品,2022年4月,瑞幸公告宣布已完成债务重组,正式结束作为债务人的破产保护程序。瑞幸董事长、CEO郭谨一说,“今天(4月11日)是瑞幸咖啡的新开始。”瑞幸在美股粉单市场亦重新获得了资本市场认可。截至今晨美股收盘,瑞幸的市值约为89亿美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