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会带来哪些商业蓝海?

投资人黄海
03 Dec 2024

关于「银发经济」,分享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从数据看,当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远没有日本高。衡量老龄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看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今天的中国是15%,日本则是30%。

坏消息是,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更快,能“摸着发达国家过河”的日子越来越少。从数据看,今天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约等于日本1994年的水准,但中国肯定不需要30年就能摸到30%。

研究日本,帮助我们更好理解未来中国的银发经济趋势。日本有一些非常有趣、针对老年人的消费业态。

Club Tourism,是日本最大的老年人旅行社。之前的文章我分析过,经济下行期的旅游行业是相对坚挺的,2024年携程就是表现最好的中概股之一。这家旅行社的很多营销做法,对中国消费者而言都非常传统,一点都不“数字化”。比如,它会定期邮寄实体杂志给会员,介绍旅行目的地,给用户种草。

从1993年成立至今,Club Tourism 实现了年收入1600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在100亿左右。旅游并不是高毛利的行业,日本的人工成本也更高,公司利润率维持在大概2%左右。当然,日本能够实现持续经营且每年赚两亿人民币的公司,也并不多见。

就像这家旅行社的名字所展现的,它为用户提供的都是强社交属性的产品。例如它会定制一辆旅游专列火车,内部经过重新装修之后,能够承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演讲、表演、戏剧等。而日本一些知名的旅游城市,例如京都、大阪、名古屋等都可以乘坐火车串联。在中国,目前同类型的定制专列更多针对家庭亲子群体,而非老年人。

第二类经营的产品则是主题旅游,例如登山游、美食游、摄影游、绘画游、庙宇游、温泉游、旅居游等,每个主题系列都会配备专业的讲解和老师,在途中分享知识。针对那些追求信息深度的用户,也可以参加相应的历史游;特别热爱运动的,也有骑行游和马拉松游。

日本另一个非常有趣的针对老年人的业态,则是老年健身房。其中一个专门针对老年女性的健身房,名字叫做「Curves」。它提供的服务不是针对长肌肉或减肥,而是带领用户进行康复性的操课锻炼,调节身体机能,提前预防疾病。

「Curves」的选址也非常巧妙,通常会选择在超市或地铁旁边,对买完菜顺路健身的女性非常友好。这与邻国韩国的健身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韩国的健身房直接限制老年人进入,甚至消费者在呼吁政府立法,以禁止歧视。

而日本这家针对老年人的健身房则开出了超2000家。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最大的连锁健身房品牌「乐刻健身」,目前只有 1300 家门店。

我在调研过程中惊讶地发现,「Curves」宣称他们年龄最大的会员现在已经101岁。「Curves」的母公司是做老年人生意的高手,还开发出了另一种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休闲娱乐生意,就是「老年KTV」。

从旅游到健身房、KTV,日本已经出现不少专门针对老年人的业态,但这些在中国可能都尚未发生。某种程度上可以乐观这些业态会在未来的中国出现,因为我们的老龄化来得更快。

当然银发经济创业也有不少坑。在中国,创业做一个老年品牌的悖论在于,如果明确地将用户定义为“老年人”,出于“不服老”的心态,反而会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有些事情需要多说少做,有些事情需要少说多做。而老年人品牌是典型的需要少说多做的事:在产品上多为老年人考量和设计,但在营销上少主打这一点。我在长沙投资的项目「东茅街茶馆」从不声称自己是“银发经济”的产物,但在事实上吸引了很多中老年消费者每天光临。

在我经常分析的运动鞋服领域,安踏、耐克李宁等品牌都希望树立有活力、敢于挑战、不畏艰难的理念和形象。相比之下,足力健是一个主打老年人的品牌,但更多是在产品上优化,也少在营销上强调。

日本的消费品公司,一直以细腻的产品设计和用户洞察著称。日本最大的运动鞋品牌「亚瑟士」,在打造面向老年人的产品时,也在更多强调产品的改进。例如在鞋底添加增强树脂材料,给用户更好的防滑与支撑功效;例如设计敞开式的鞋舌,让用户无需手提,实现一脚穿脱。

曾经有市场调研机构,对日本最著名的几个消费品公司,无印良品、优衣库和宜得利,进行了核心消费群体的抽样分析,分析后发现,他们共同的核心消费人群都是 40 岁以上的女性。也就是说,日本最大的几个消费品牌的核心人群都不是年轻人。这当然是由社会结构和人口结构决定的。

如果你打算在日本做一个目标受众是年轻人的品牌,这似乎代表着你要面对的是小众市场。

服装行业最大的两个企业——优衣库和ZARA,后者始终坚持快时尚属性,前者则主打无年龄差、全年龄段皆可穿着。之前我在东京调研时发现,欧洲的快时尚品牌在日本的存在感并不强。重要原因是,35岁以上的女性是消费主力军,她们逐渐转变购买偏好,从新潮时尚转变为优雅普适。

分析日本是为了更好的洞察中国。中国有很多消费品品牌会在市场调研时强调,自己的目标受众是18-35岁的一二线城市的女性用户。通常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有消费意愿的用户群体。

但长期来看,这是否一个好的定位呢?未来中国社会还需要那么多迎合年轻人的品牌吗?年轻人能否一直是中国的消费主力呢?

当然这些将年轻人视为目标用户的品牌都有合理的考量:年轻人更爱尝试新鲜事物、消费习惯尚未完全定型、还有机会深入用户心智。相比之下,老年人就更加保守、更难以取得信任。

主观上看,很多创业者自己也相对年轻,很难以己度人去审视和思考中老年用户群体的需求。我投资了一个染发剂的品牌,叫做「染博士」,这是一个银发经济的产品。

染博士的创始人曾经给我分享了一个细节:在所有短视频素材和直播间里,他都要求主播,将语速放慢到平时的50%。因为对中老年用户群来说,直播间的正常语速已经是偏快的,容易从直播间直接划走。

如果创始人并不属于某个消费群体,想要做这个人群生意,就缺乏天然的用户体感,需要通过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弥补。所以很多创业者愿意做和自己年龄相仿、或者更年轻一些的消费者的生意,自己养狗就做宠物品牌,自己养猫就做猫粮品牌,有带娃的需求就做童装品牌。

当自己不是老年人的时候,想要搞清楚老年人的需求,就要要求很强的观察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旅行和消费品之外,另一个中老年群体的刚需消费是居住。老龄化叠加单身化,导致日本的很多老年人一直独自居住,需要更多的交流场景。我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例如,日本有很多中老年人之间组成了养老搭子,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约定一起居住生活但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依赖彼此;有困难的时候则全力帮助对方。除此之外,她们还会定期在家中组织周末沙龙,邀请医生、音乐家、脱口秀演员等前来分享,已经坚持了10年以上,甚至成为了城市的交友中心。甚至她们之间还进行了遗嘱委托,其中一人去世后,其他人有权帮他处理后事。目前国内这样的职责通常由社区和居委会承担,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自治组织出现。

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跨代共居”。一些日本老年人愿意出租一部分空间给年轻人,收取相对少的房租,但获得更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年轻人也会愿意将自己的困惑向长辈请教,互相照顾和成全。日本的社区还会对公共空间进行改造,让不同年龄段的人获得更多交流的机会。

在日本的核心城市地段,还衍生出了一种特别的业态叫“社区食堂”。东京政府会对其进行补贴,促进更多老年人在这里交流互动。甚至把学生食堂也和老年食堂放在一起,提供更多跨代交流的机会。

这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营养餐饮选择,提升居民总体健康水平;还在客观上建立起人员的关怀机制,如果有老人超过 3 天没来吃饭,就可能要到家里进行探访。

对有消费力的老年群体来说,提供社交的场合和机会,帮助他们排解孤独,就是在提供情绪价值。

日本“银发经济”的前沿性服务,还包括为消费者提供葬礼体验。从选择配乐、寿衣、发型、妆发,到自己躺到棺材里体验,一站式全包,甚至还提供出版个人传记的服务。这样的服务模式旨在缓解老年人的死亡焦虑。

相比日本,中国在银发经济的产品和商业模式都相更加贫乏。但随着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中国商业世界一定会出现相应的创新,商业机构、政府、家庭...每个社会角色的分工可能也会随之变化,值得提前思考。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