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惊喜不多的Robotaxi Day之后,特斯拉总算是交出了一份还不错的第三季度财报。
最大的看点在于盈利能力,其第三季度净利润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7%;经营利润27.2亿美元,同比增长54%;毛利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达到19.8%。这些数据均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相比之下,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51.8亿美元,尽管同比增长8%,但略低于市场预期的255亿美元,且环比下降1.2%。
除了财务数据,在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及特斯拉高管还公布了一些重要业务的进展。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廉价车。特斯拉方面表示,将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更便宜的车型,售价将低于3万美元。
另外,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将于2026年实现大规模生产,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辆。
同时,马斯克还从人形机器人、储能业务等方面展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接下来,就看马斯克画过的饼能不能实现了。
10月24日清晨,特斯拉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受财报利好影响,其股价在盘中下跌的情况下,盘后大涨超12%。
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三季度总营收为251.8亿美元,同比增长8%。
从营收构成来看,汽车总收入仍然占绝对大头,为200.2亿美元,同比增长2%,低于市场预期的205亿美元。同时,其中还包括了7.4亿美元的ragulatory credits收入,同比增加1.85亿美元,为特斯拉史上第二高,仅次于今年第二季度的8.9亿美元。
它类似于中国车企卖新能源车积分的收入,可以理解为特斯拉向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卖碳”获利,这部分收入也助力特斯拉利润大增。
除去“卖碳”收入与汽车租赁收入,特斯拉第三季度真正的汽车销售收入仅188.3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195亿美元。
特斯拉另两项业务保持了增长。能源生产与储能业务收入为23.8亿美元,同比增长52%;服务与其他收入为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主要由于超级充电网络在北美持续扩张并覆盖了非特斯拉用户。
此外,收入增长的原因还包括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软件的确认收入同比提高,这主要是因为特斯拉向Cybertruck推送了FSD,以及在FSD上推出了新功能(如Actually Smart Summon,真智能召唤)。
虽然营收不及预期,但毛利率的提升,使得特斯拉的盈利表现大超市场预期。
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归母净利润(GAAP)21.7亿美元;毛利率19.8%,分析师预期为16.8%;经营利润27.2亿美元,大超分析师预期的19.6亿美元;每股收益(非GAAP)0.72美元,同比增长9%,分析师预期0.60美元。
对于盈利数据的超预期,特斯拉表示,主要因为第三季度每辆车的销售成本(COGS)降至历史最低水平,约为3.51万美元,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下降约2000美元。
销售成本的降低可能主要由于特斯拉重谈原材料采购合同,使得电池等原材料成本降低,最终反应在了特斯拉的成本上。
费用方面,特斯拉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销售和行政费用同比均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10.5%、5.3%。这应该与第二季度的裁员导致的人员薪酬下降有关。
特斯拉第三季度其他主要财务数据还包括:经营现金流62.55亿美元,同比增长89%;自由现金流27.4亿美元,同比增长223%;第三季度末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投资为336.48亿美元,环比增加29.3亿美元。
总体来看,由于特斯拉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努力,以及更多FSD收入的确认、更多积分收入、严控研发销售等开支,使得特斯拉第三季度大幅盈利。
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在连续四个季度收益不及预期后,投资者对第三季度财报的预期很低。特斯拉第三季度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也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目前,特斯拉在售车型的销量仍保持增长态势。第三季度,特斯拉汽车总产量469796辆,同比增长9%;汽车总交付量为462890辆,同比增长6%。
具体到车型,Model 3/Y的交付量为439975辆,同比增长5%;其他车型交付22915辆,同比增长43%。
值得一提的是,Cybertruck产量环比增长,并在这个季度首次实现了正毛利率。同时,Cybertruck成为了美国第三畅销的纯电动汽车,仅次于同门Model 3和Model Y。
对于未来的预期,在财报电话会中,马斯克表示今年特斯拉的汽车交付量将小幅增长,明年的交付量将增长20%至30%。
关于新车型,特斯拉在财报中确认,将按计划从2025年上半年开始生产包括更经济实惠的新车型在内的一系列新车。马斯克表示,新款廉价电动汽车的售价将低于3万美元。
不过,财报中也透露,这些新车型成本的降低幅度不会像最初预期的那么大,主要由于“这些车辆将利用下一代平台以及现有平台的某些部分,并能够在与现有车辆系列相同的生产线上生产”。尽管这样能省去一部分建设生产线的钱,但生产汽车的流程会更复杂,导致工人工资、电费等成本会更高。
虽然降本幅度不够大,但特斯拉表示,使用现有生产线生产廉价新车型,可以充分利用公司目前近300万辆的最大年产能,使得特斯拉不需投资建设新生产线,就能让产量相较于2023年增长50%以上。
同时,财报中也提到,特斯拉的Robotaxi产品Cybercab将继续使用革命性的“Unboxed”制造策略。
特斯拉的Robotaxi产品Cybercab
Unboxed制造策略是指,将汽车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模块,如前后部分、底盘、电池模块等,这些模块在工厂的不同区域同时组装,最后将这些模块拼装成整车。采用这种方式,成本降幅更大。
特斯拉的“Unboxed”制造策略示范
马斯克预计,Cybercab将在2026年实现量产,目标是每年至少生产200万辆Cybercab,最终可能达到每年400万辆。
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储能这些贡献营收远不如汽车的业务,可能更能代表马斯克想象中的未来。
关于FSD,马斯克透露,FSD V13版本即将发布,与12.5版本相比,预计干预间隔里程数大约会提高五到六倍。而从2023年初至12.5版本,FSD的干预间隔里程数已经提升了100倍。
特斯拉内部的预期是在2025年第二季度,使得FSD的干预间隔里程比人类更长,让FSD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
目前,特斯拉已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对员工提供Robotaxi出行服务,员工可以通过APP打车,不过车上仍配备了安全员,使用的车辆也是Model 3/Y等现有车型。
马斯克预计,明年将在美国加州和得州向大众推出Robotaxi服务。
在FSD的训练算力方面,财报显示,特斯拉目前的算力约为等效6.75万张英伟达H100芯片(67.5 EFLOPS算力),到10月底预计会再增加2.1万张H100,总算力将达到88.5EFLOPS。
对比来看,今年8月底,理想汽车智能驾驶研发副总裁郎咸朋透露,理想汽车当前训练算力达到5.39EFLOPS,预计到2024年底将超过8EFLOPS。
据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透露,截至2024年9月23日,华为云端AI算力为7.5EFLOPS。
可以看到,特斯拉在算力数据上已经大幅超过了国内企业。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目前并不受限于训练算力。
最大的限制因素是,随着FSD的性能越来越好,出现错误的里程间隔越来越长,特斯拉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对比出两个软件版本的优劣。
关于人形机器人Optimus,马斯克也画了个大饼,他表示,Optimus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产品。
同时,马斯克认为,特斯拉是唯一一家具备大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所有必要条件的公司,其他公司要么缺少人工智能大脑,要么缺少真正大规模量产的能力。
至于其能源业务,主要可以分成太阳能业务和储能业务。太阳能业务主要包括太阳能屋顶和太阳能板两项产品。储能业务则针对家庭、工商业建筑和公用事业推出了Powerwall、Powerpack、Megapack等产品。
目前,特斯拉在美国加州的Lathrop Megapack工厂的年产能为40吉瓦时。特斯拉在上海的第二家Megapack工厂,将在明年一季度以20吉瓦时年产能开始运营,产能后续还会扩大。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固定储能年交付量最终会增长到若干太瓦时,“如果达不到太瓦时的规模,就无法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斯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最大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而更多的储能设备可以让人类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他表示,人类目前只使用了地球上不到1%的能量,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财报会的最后,马斯克总结道:“特斯拉致力于打造能源、交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未来。其他公司只是专注于围绕近期趋势进行管理。”
在上一季度的财报会中,马斯克曾豪言,特斯拉将解决自动驾驶问题,任何不相信这一点的人都不应该持有特斯拉的股票。
或许这就是马斯克为什么只在Robotaxi发布会讲了二十多分钟的原因,他想让那些不相信特斯拉的人卖出特斯拉股票。
最后,再用一份超预期的财报让他们追悔莫及。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