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和H股新股上市表现形成鲜明对比。A股新股上市狂飙,而H股则继续此前态势,颇为稳重(港股新股投资者经历过太多亏钱教训,不会轻易被市场情绪感染)。
今天A股深主板的强邦新材和北交所的铜冠矿建上市,两只新股今日均大幅高开,触发二次临停。前者盘中涨幅达到2430.99%, 后者涨幅一度达到1182.9%,收盘分别上涨1739.95%和731.41%。
强邦新材今日涨幅已经超过长联科技,9月30日上市的长联科技收涨1703.98%,刚创下今年新股首日涨幅历史,就被强邦新材超过。从走势上看,长联科技是后半程发力,而强邦新材则是一开盘就猛攻。
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一级市场定价偏低,要么是二级市场情绪偏高。
从申购定价来看,A股波动并不大,A股打新股赚钱效应明显,投资者认购一直比较积极,大多数都能实现盈利,投资者养成了逢新股必申购的习惯。
主要变化来自二级市场,随着股市升温,一部分激进的投资者在寻找最有爆发力的板块。券商板块是首选,交易量增加,券商首先受益,确定性最高,另外是单日涨幅比较大的创业板和科创板,这些板块最终涨幅也比较大。
另外则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新股,新股流通盘小,容易买涨,新股成为整个市场注意力最集中的区域,而数量又有限,当短时间资金蜂拥而入,成为激进者的乐园。
同时期,港股也有公司上市:10月2日,卡罗特上市大涨58.30%,被投资者津津乐道。该公司颇受追捧,引入2位基石投资者,占全球发售比例的41.72%,公开发售获1347.27倍认购,国际发售获7.91倍认购。公开发售的申购人数达到了5.68万人。虽然和A股新股申购者数量无法相比,但已创出近期新高。
香港有不少投资者,但他们非常谨慎,比如随后太美医疗科技 (02576)、荣利营造(09639)公布融资申购结果。太美医疗科技融资申购倍数达到116.6倍,融资申购金额达到33.89亿元。投资者申购热情高涨,前者公开发售获得2.55万人申购,公开认购倍数是156.33倍,一手中签率是2.69%,后者公开发售获得1.49万人认购,认购倍数为120.6倍。
这是在国庆期间,A股休市,港股还在交易且市场火爆,受市场情绪刺激,新股申购数量也有了大幅增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针对3个新股也是区别对待,申购人数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港股新股公司的盈利前景表示担心。
随后的走势也证明他们眼光老道。太美医疗科技上市首日下跌29%,此后两个交易日继续下跌7.83%和2%。荣利营造首日下跌15%,次日再下跌9.68%,公司总市值只有5.6亿港元,市盈率为7.28。
也就是说,港股新股行情受港股市场情绪影响有限,也没有受A股炒新市场情绪影响。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新股也不是稀缺资源。关键是港股投资者经过长期实践,发现申购新股风险大,收益低。比如表现较好的卡罗特不计手续费及佣金,打中一手500股赚1685港元,不及A股一个零头。
去年港股IPO新股认购倍数平均只有6.76倍,73家新股上市,其中40家首日上涨,平均涨幅为16.38%,25家首日下跌,平均跌幅为18.84%,8家不涨不跌。平均申购人数为4229人,有一些股票甚至无法获得足额认购。
港股投资者从新股发行中没有得到好处,就逐渐离开新股申购市场。另外,市场上有大量估值较低的股票可以购买。新股吸引力不足,即使有人炒作新股,拉高之后也出货困难,长此以往,就渐渐没了炒作热情,显得颇为冷静。
A股投资者正在为不理性的投机买单,新股炒高之后就是漫漫的下跌路。
以长联科技为例,该公司上市首日涨至17倍后,第二个交易日(10月8日)进一步冲高至每股689元,此后公司股价连续三天下跌。最高价为689元/股,现在已经跌到了136元/股,已经有很多投资者吃到苦果。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