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大厂如何致胜AI存储?对话希捷高管,公布中国区新策略,单碟已突破5TB

智东西
23 Oct 2024

作者 | ZeR0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10月23日报道,2024希捷数据+峰会今日在“中国数谷”贵阳举行。大会期间,国际数据存储大厂希捷分享了在人工智能(AI)大潮下如何构建坚实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以及希捷致胜AI存储之策。会上,领导中国区业务的希捷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晓东披露了希捷中国区2025财年发展重心和策略。

其先进技术的投资将涉及硬盘平台Mozaic(魔彩盒)的大容量导入、液冷等联合研发以及促进回收和可持续利用的“循环硬盘计划”。为了实现客户成功,希捷中国希望提供经验,实现共赢,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将继续扩展联盟。

希捷全球执行副总裁暨首席商务官郑万成谈道,AI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驱动数据生成,而存储为AI提供了信任和安全保障。作为硬盘技术领先者,希捷将聚焦AI存储,提供领先存储解决方案。其已在实验室实现面密度超过5T/D,在业界优势明显,能够支撑海量AI数据增长。

希捷提供的无限存储能力覆盖云边端,兼具灵活性、可扩展性、经济高效等特点。中国是希捷的重要市场,占希捷总营收的约30%,希捷全球前十大客户中有4个来自中国,全球前五大增长最快的客户中有两个来自中国。希捷也承诺会在中国持续关注贸易合规,坚持“创新、诚信和包容”的价值观,致力于成为一流的硬盘供应商。

希捷科技产品与市场高级副总裁Jason Feist认为,在AI时代,存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长期的、战略性的存储容量规划是抓住AI机遇的关键。在大型数据中心,大多数AI数据最终都会存储在大容量对象存储中,终端设备上的超本地化推理将驱动新的大容量架构的发展。

大会期间,希捷全球执行副总裁暨首席商务官郑万成、希捷科技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庄镜发与智东西等媒体进行深入交流。郑万成在硬件存储行业从业逾30年,认为硬盘存储是迄今唯一最高效的大容量存储设备,而且能满足AI大模型对安全可信的需求,希捷后续发力重点包括提高存储能力、引入新特性来满足特定AI应用需求等。庄镜发则着重谈及希捷如何将AI引入工厂生产环节,实现降本增效。

一、机械硬盘能满足可信AI存储需求,希捷单碟片面密度超过5TB

希捷全球执行副总裁暨首席商务官郑万成分享了希捷全球战略和中国区发展重点。

他提到数据爆炸式增长创造了新机遇,在AI时代,数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价值,AI技术和应用将驱动存储增长率提高30%,视频与图像应用会成为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存储行业的增速低于生成数据的增速,当前生成的数据量与可用存储容量之间存在明显差距。

根据IDC研究预测,2024年生成数据总量有望达163ZB,这一数字到2028年将翻倍至394ZB,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4.4%。AIGC数据产出尤为突出,届时AI图像和视频生成将增长167倍。

相比之下,2024年所有存储介质的可用存储容量约为2ZB,其中大部分存储在硬盘上。90%的云端在线数据同样存储在硬盘上。

希捷科技产品与市场高级副总裁Jason Feist谈道,实现AI潜力需平衡数据、计算、存储三大挑战,存储挑战即如何存储所有这些新内容。

存储为AI提供了信任和安全保障,作为硬盘技术领先者,希捷的品牌使命是“海纳数据,存储无限”,品牌愿景是“希捷,存储无限潜能”,基于45年的技术创新和实力沉淀,旨在开发与创造出存储数据的方法,为合作伙伴提供丰富的存储解决方案和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

郑万成称,希捷将专注于AI存储,为无限的内容创建提供最好的存储解决方案,助力创新。

Jason Feist说,数据是可信AI的支柱,跟踪模型历史和数据脉络可提高完整性,并帮助企业遵守AI法规、规避封闭式算法和确保推理可解释。

数据在Infinite AI data loop(AI数据无限循环)的6大节点(源数据-模型训练-内容生成-内容存储-数据保留-数据复用)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AI数据在消费和创建的无限循环中流动,每个节点需要不同组合的存储解决方案。

AI需要大量的内存和存储设备。HBM、DRAM等内存具有高吞吐量特性,适用于实现高效数据提取和模型训练;固态硬盘(SSD)具有低延迟访问特征,适用于快速推理;机械硬盘具有超大容量,适用于可扩展的长期内容存储。

机械硬盘提供了可信AI所需的存储规模,并更具成本效益:1)规模经济方面,购置成本只有SSD的1/6,优化了AI的总拥有成本;2)EB规模化生产方面,资本支出效率比NAND行业高9倍;3)大规模可持续性方面,与SSD相比,每TB运行功耗降低至1/4,碳排放量降低至1/10。

面密度是衡量硬盘行业最有意义的标准,其提升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大的存储容量,对于经济高效地扩展海量存储容量至关重要。而希捷在这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其已在实验室实现单碟片面密度超过5TB,有能力支撑海量AI数据增长。

相比SSD、磁带,机械硬盘能够更高效地帮助解决AI带来的数据中心可持续挑战。

希捷此前推出的Mozaic 3+(魔彩盒3+)平台集成本效益、容量、性能、可持续性于一体,已助力国内外用户进一步扩展存储基础架构、优化总拥有成本,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接受媒体问答时,郑万成谈到希捷的优势在于在能够生产出最高性能、最优成本的同时也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并通过HAMR技术构建起相对于竞品的竞争优势。

二、中国市场占总营收的30%,TOP10客户中4家来自中国

在数据生态系统方面,希捷提供具备灵活性的无限存储,其存储解决方案覆盖云边端,在云侧支撑规模存储,在边缘和端侧提供灵活性、可扩展性,可将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中国市场对希捷非常重要。郑万成说,希捷在中国有逾20年历史,中国市场占希捷总营收的约30%,希捷全球前十大客户中有4个来自中国,全球前五大增长最快的客户中有两个来自中国。

中国不仅拥有最大和最先进的视频图像应用市场、多元的数据存储生态,而且客户非常敏锐地更快采用和拥抱创新技术。伙伴关系是共同成功的基石,希捷承诺在中国持续关注和遵守贸易合规,坚持“创新、诚信和包容”的价值观,致力于成为一流的硬盘供应商。

郑万成在媒体问答环节强调了本地化的重要性,称希捷在中国的生产、技术层面均有一些本地化措施,并通过市场营销部门去了解和洞察中国对于新产品的需求,从而设计出相应解决方案。

希捷科技全球市场营销与公共关系副总裁丘瑞珍解析了希捷品牌策略,她也提到中国在快速采用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希捷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晓东分享了一些展现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调研机构数据:

2019-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CACR达10%,而中国CAGR达28%,远高于全球增速。截至2024年6月,“东数西算”八大国家枢纽节点直接投资超过435亿元,拉动投资超过2000亿元,机架总规模超过195万架,整体上架率达63%左右。

中国AI大模型百家争鸣,主要聚焦农业、医疗、金融、物流、汽车、教育等特定垂直行业,截至今年7月中国已有117家大模型备案。在设备级别处理数据、更接近数据生成源的端侧AI也在快速发展。

智慧农业方面,2023年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13亿元,同比增长9.18%。北大荒云计算数据中心截至今年9月已累计存储各类数据203TB,并构建了数据库。一些果园、茶园、水稻种植通过引入无人机、物联网、智能监控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等方式来提高产量和优化资源利用效率。

在自动驾驶方面,2023年中国无人驾驶市场规模约为3301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832亿元。数据安全、合规、及时是汽车云的技术关键。以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萝卜快跑为例,其每日采集数据量惊人,单日上行流量可达100GB。

“我们坚信在中国市场,存储必然大有可为。”杨晓东说,“希捷将继续深耕中国AI市场,将创新融入我们的DNA,交付更多像Mozaic 3+(魔彩盒3+)平台这样的优质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我们将继续携手中国客户,凝聚生态力量,以更强的创新能力、更高的协作精神、更系统的生态力量,推动AI乘‘数’而上。”

三、建设智能工厂:导入144个AI方案,产生1.81亿美元价值

希捷不仅为AI应用提供存储支持,其自身也在引入AI来改善整体运营策略。

希捷科技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庄镜发谈道,希捷智能工厂的AI愿景是“赋能AI,因AI更强大”,目标是制定一个统一且具有凝聚力的AI计划,将AI融入希捷产品、流程和工作流中,帮助工厂更加高效。

据他分享,AI包括预测式AI和生成式AI,希捷早在5年前就将预测式AI导入生产过程。已有144个AI解决方案导入其工厂生产线,横跨不同领域,得到1.81亿美元的价值。

希捷用4个价值支柱来为其AI愿景作支撑,分别是产品与市场、工厂与供应链、生产效率、新机遇。在AI工厂架构底层的AI赋能者有一个统一AI平台,用于云端、边缘数据中心和车间AI训练和推理。

在工厂中,AI实现了一个高效、自适应、智能的制造环境,由AI驱动的流程和工具无缝集成,能用更快的时间去解决问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人才提升战略,覆盖从基础到高级机器学习应用和专业的学习路径。希捷提出了一个培训机制,让30%的工程专业人士掌握怎样去运用AI工具和技能。

在与媒体交流期间,庄镜发补充分享了关于将生成式AI引入生产线的考虑,目前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生成式AI的一个风险是输出信息的可靠性,如果没有做好合法合规、遵循道德约束、信息真实性等方面的管控,用在生产线上就可能会出问题。

结语:应对可信AI需求,存储基建向大容量进阶

AI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在引领数据存储和处理领域的重大变革。存储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AI普及的关键驱动力之一。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IT产业进入全新数据存储时代,需要更高容量、更高性价比、更低总拥有成本的存储方案。

硬盘正在托载AI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为硬盘巨头,希捷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硬盘面密度,从而进一步优化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可靠性,满足高密度存储需求。

除了将面密度和容量推至新高外、推动数据中心存储平台升级外,多年技术积累结合覆盖云边端的多元化产品布局,使这家老牌硬盘大厂能够灵活满足不同的AI存储需求,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抓住AI机遇。

“数据是可信AI的重要支撑。希捷持续致力于产品和技术革新,为AI数据存储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提供契合需求的存储解决方案,探索如何真正实现AI的无限价值、无限活力,让数据赋能AI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郑万成说。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

Most Discussed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