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
低空经济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作为其重要支柱之一的无人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10月27日,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2024年度《中国无人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共计198.7万架。截至目前,我国无人机经营性企业已超过1.7万家。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各地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企业对应用场景的探索。不过,当下无人机产业依然面临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程以及运行管理与发展需求不适配等问题。在众多业内头部企业高管和专家看来,应该加快低空产业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飞行保障体系、法规标准、基础设施体系以及来自政策、金融和科技研发的支持。
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
根据《报告》统计,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共计198.7万架,比2023年底增加72万架;共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比2023年底增长13.9%。全国共有16万家无人驾驶航空运营企业取得运营合格证;已有8个型号的无人机取得型号合格证(TC),有40余个型号的无人机正在开展适航审定工作。2024年1—8月,全国民用无人机累计飞行1946.1万小时,同比增幅15.6%。
此外,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量约占全球70%以上;近年来,无人机产业经济规模的年增长率比传统通航高10个百分点。
从产业规模来看,《报告》也提到,2023年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317万架,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达到1174.3亿元,同比增长32%。无人机行业融资规模不断攀升,2023年投融资规模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峰,为33.3亿元。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无人机物流配送、无人机起降基地建设成为资本关注的热点。
无人机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202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在产业应用方面,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1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高应急管理的无人化、智能化水平。在产业发展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于2024年1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围绕未来智慧空中交通需求,加快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等研制及应用。
各地政府也相继发布具体的无人机发展方案。例如,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产业规划和地方法规。此外,贵州省也对无人机的发展试验试飞基地等重大项目予以支持,江西省鼓励开展无人智慧化电站运维系统研究,苏州市则支持建设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验证和综合测试中心等。
应用范围持续扩大
多位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高管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随着人们对无人机应用价值认知程度的加深和无人机系统技术的进步,无人机专业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将颠覆众多行业的传统作业方式以及民众的生活方式。
在目前,无人机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了“无人机+空中旅游”“无人机+物流”“无人机+空中交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气象保障”“无人机+抢险救灾”等。
其中,空中旅游和空中交通主要涉及eVTOL的应用。目前,众多eVTOL企业已经开始提前布局这些场景。
以亿航智能为例,截至目前,亿航智能的EH216—S已经在南安市石井镇、温州市文成县、太原市、广州市、合肥市等多地进行了当地的载人首飞。在9月30日,亿航智能也联合文成县共同对外展示了全球首个以无人驾驶航空为主题的“县域低空立体交通综合解决方案”。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eVTOL的应用具有安全性提升、成本降低和数字智能化管理的特点,这将给文旅产业带来全新动能。同时,试水文旅产业是eVTOL实现规模化运营的第一阶段,可以借用游览观光的方式推动公众加深对eVTOL的理解和认识。
在贺天星看来,景区是“点”,布局文旅即优先在城市中打造低空样板性应用场景。把全国各地的“点”支起来后,才能进入第二个阶段“连线”,即开通更多点与点间的低空通航航线,实现多点飞行。此后,随着更多航线的开通,全天候低空接驳和物流运输也将实现。
而在无人机物流方面,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飞机”)副总经理孙立业表示,此前联合飞机已实现血液样品、农产品、报纸报刊等多种无人机物流运输场景的应用。目前,联合飞机正在研发飞行距离可达550公里的航空级无人机。
孙立业表示,在经过第一阶段的低空物流运输、积累足够的经验后,未来联合飞机也将实现低空载人飞行的场景。
管理制度存在缺位
不过,“火热”之下,无人机产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报告》指出,我国无人机某些领域的管理制度还存在缺位,如国家空域管理基本原则、适航审定技术标准、飞行服务站建设服务规范等;此外,一些已发布的制度,也与当前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不适配。
以无人机的运行管理为例,在第二届CATA航空大会的分论坛上,中国民航局空管局副局长颜晓东表示,在低空经济的带动下,无人机制造企业和无人机数量成倍增长。“随着无人机应用愈加广泛,无人机飞行活动规范管理工作需要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避免对运输、航空、安全和空中秩序造成较大的影响。”
今年9月,因无人机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天津滨海机场的航班起降受到影响,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联合应急处置预案黄色等级响应。
针对这一问题,颜晓东也提到,为强化无人机扰航事件处置应对,民航局空管局会同空管办编制完成了机场无人机扰航民航应急处置程序,将根据扰航无人机对空管运行的影响程度,精细化开展应对处置,并将组织修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违规飞行处置程序。同时,民航局空管局还将组织修订《民航空管系统通用航空运行管理办法》,为空管系统依法依规做好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依据。
“低空产业的发展还属于培育阶段,因此特别需要来自政策、金融、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支持。”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建议,应该加快产业体系的构建。在安全运行方面,应当推进建立安全高效的运行体系,特别是适用数字化运行的体系;在基础设施方面,建设标准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建立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
北京商报记者 关子辰 牛清妍
责任编辑:何松琳
Disclaimer: Investing carries risk. This is not financial advice. The above content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offer, recommendation, or solicitation on acquiring or disposing of any financial products, any associated discussions, comments, or posts by author or other users should not be considered as such either. It is solely for general information purpose only,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your own investment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s or needs. TTM assumes no responsibility or warranty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investors should do their own research and may seek professional advice before investing.